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599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检查Word下载.docx

4.按疼痛性质,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闷痛、锐痛、刺痛、切割痛等。

5.按疼痛时间,分为一过性痛、问断性痛、周期性痛、持续性痛等。

(四)疼痛评分法

疼痛定量评分法很多,简介两种:

1.口述分级评分法:

分四点与五点评分法。

(1)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

①无疼痛。

②轻微疼痛。

③中等度疼痛。

④剧烈疼痛。

每级为1分。

(2)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

①轻微疼痛。

②引起不适感的疼痛。

③具有窘迫感的疼痛。

④严重疼痛。

⑤剧烈疼痛。

2.行为疼痛测定法:

六点行为评分法:

②有疼痛,但容易忽视。

③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工作。

④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

⑤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工作都受影响,但生活能基本自理。

⑥剧烈疼痛,需休息和卧床休息。

每级1分,从0分(无疼痛)到5分。

【步态异常】

步态即人体行走时的姿态,是人体结构、功能、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步态包括触地相与跨步相两个阶段,前者占步态周期约60%,后者占40%。

当人体某部位产生病变时,可产生以下不同的异常步态。

1.肢短步态:

肢体短缩~E3cm以内时,由于骨盆倾斜代偿而无跛行。

肢体短缩在3cm以上时,患者常以患侧足尖着地或健肢屈膝行步。

2.疼痛步态:

当患肢负重疼痛时,步态急促不稳,患肢触地相缩短,而双足触地相延长。

3.强直步态:

由于创伤、炎症等原因导致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强直时,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强直步态,如髋关节强直呈鞠躬步态或足尖步态,膝关节强直多呈足尖步态或划弧步态,踝关节强直多呈鞠躬型跛行。

4.摇摆步态:

多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臀中肌瘫痪者。

若发生在双侧,行走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5.剪刀步态:

多见于脑瘫患者,步行时一侧肢体总是插至对侧肢体前方,前后交叉移动。

6.压腿步态:

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后股四头肌麻痹患者,患者以手掌按压患膝上方才能行走。

7.跟行步态:

多见于胫神经麻痹患者,足不能跖屈。

8.跨阈步态:

多见于腓总神经麻痹患者。

由于足下垂,行走时必须高抬患肢才能跨步,以免跌倒。

9.外八字步态:

多见于臀肌挛缩患者,行走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位行走。

10.痉挛性步态:

各种脑部、椎体束、脊柱及脊髓病变导致的偏瘫、截瘫、脑瘫等都可产生痉挛性步态。

偏瘫多呈划圈步态(割草步态),严重者呈跳跃步态。

截瘫呈特有的摇摆步态(公鸡步态)。

二、骨科物理检查

骨科病人均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物理检查等得出初步概念或诊断,再申请特殊检查,而物理检查是诊断骨关节病的基础。

要做好物理检查,先要熟悉各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生理力学关系和临床表现。

一般检查

【询问病史】

(一)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址等。

(二)主诉

主诉有三要素,即症状、部位、经过时间。

症状可分为畸形、运动功能障碍及疼痛三类。

(三)现病史

1.病因分析:

(1)应详细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经过。

如系损伤,应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部位,有无伤口,出血多少,有无神志、呼吸改变。

(2)起病时有无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不适、消瘦等。

2.症状分析:

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应详细了解:

(1)疼痛发生时的情况、发病前有无诱因(如外伤、扭伤等)、是否伴其他症状。

(2)疼痛的部位:

是一处疼痛还是全身多处疼痛。

(3)疼痛的性质:

针刺痛、放射痛或游走痛。

(4)疼痛发生的时间:

白天或夜间。

(5)影响疼痛的因素:

与季节、气候有无关系。

如有畸形,应了解畸形的性质、发展、与损伤或疾病的关系,以及引起畸形的病变过程。

如有神经症状,应了解:

①神经症状出现的形式,即松弛性或痉挛性。

②有无知觉紊乱,有无感觉异常、迟钝、过敏、消失。

③有无肌萎缩、无力,括约肌功能有无变化。

④了解病残程度。

⑤排尿、排便功能。

(四)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手术史,有无化脓感染、结核、肿瘤等病史。

(五)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个人经历、职业、工种、饮食习惯、特别嗜好(如酗酒)等。

(六)家族史

对结核、肿瘤、畸形i血友病等患者,应询问家庭人员中有无类似疾患。

【物理检查】

(一)全身检查

主要检查形态、姿势、疼痛及运动功能。

除检查一般发育、营养状态外,还应注意神志、面色、脉搏及瞳孔情况,其次应注意胸腹部情况、血尿、排尿障碍、排尿排便失禁、肢体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注意内脏是否合并损伤。

(二)局部检查

1.望诊:

观察皮肤色泽、肿胀情况、浅静脉、瘢痕、伤口或溃疡及分泌物性质,有无肌肉萎缩,患肢的姿势、畸形、步态与活动等。

2.触诊:

主要触试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压痛点(区)、包块、异常活动、摩擦音(感)、皮下捻发音、周围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肌肉张力等。

对于肿块,要通过触诊检查:

①大小。

②硬度与波动。

③表面光滑度。

④活动度。

⑤深度。

⑥与骨关节的关系。

⑦皮肤温度。

⑥全身淋巴结及相关淋巴结的肿大等。

3.动诊:

包括有关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等检查,须与健肢对比。

肌肉收缩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检查时,关节不动,可摸到和看到肌肉的收缩。

动态检查时,肌肉收缩作用于关节,使其活动,从关节的抗伸、抗屈力以及步态去检查肌肉收缩情况。

关节活动检查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检查。

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有:

①骨和关节的疾患。

②肌腱、韧带等疾患。

③神经疾患。

④皮肤瘢痕挛缩等。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障碍的关系如下:

①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不能者,说明神经麻痹或肌腱断裂。

②主动和被动活动均不能者,说萌关节强直和僵硬、关节内外骨阻滞、肌肉挛缩、皮肤瘢痕挛缩等。

4.量诊:

(1)肢体长度测量法:

主要为尺测法(用皮尺,禁用钢尺)。

用做测量的骨性标志,上肢有肩峰、肱骨外上髁和桡骨茎突,下肢有髂前上棘、股内收肌结节和胫骨内踝。

(2)肢体周径测量法:

需测双侧同一平面周径,记录两者之差(如大腿常于髌骨上缘l0cm处测量)。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以关节中立位为0°

,测其伸、屈、收、展等角度。

数值在0°

(伸)~80°

(屈)或外展80°

~90°

对脊柱的活动可记录如下(上、下数字代表屈伸,两旁代表左、右侧偏屈)(图1-3—1):

45°

(屈)

30°

(左)30°

(右)

20°

(伸)

图1—3—1脊柱活动记录方法

(4)肌力测量法:

嘱病人主动收缩指定的肌肉或肌组,放松其对抗肌,测量其对抗力和不同阻力的能力。

肌力共分6级:

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

0级——肌肉完全无收缩。

1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

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引力。

3级——肌肉收缩可对抗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肌肉收缩可对抗引力和轻微阻力。

5级——有对抗强阻力的肌肉收缩。

(5)感觉消失区测定法:

病人静卧床上,闭眼。

两侧对比,用针尖等先检查感觉减退区,并向正常区或敏感区检测。

应注意感觉障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应特别注意其痛觉、温觉、触觉、位置觉等情况。

(6)腱反射检查:

肌肉放松后检查。

(7)自主神经检查:

皮肤干燥或多汗、竖毛反射消失、血管运动和营养障碍等均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周围神经检查

【感觉】

1.触觉:

被检查者闭目,以棉花轻轻触其皮肤,观察触觉有无异常、减退、消失。

2.痛觉:

以针刺测定皮肤,观察痛觉有无减退、消失或过敏。

3.温冷觉:

以45。

温水和冷水管分别贴在病人皮肤上,测其温冷觉有无变化。

4.位置觉:

被检查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的末节指(趾)间关节被动背屈或掌(跖)屈,并询问其所在位置。

5.震动觉:

将震动的音叉放在骨隆突部位,询问有无震感。

6.实体觉:

闭目,以手触摸物体,分辨物体大小、方圆。

7.两点分辨觉:

用张开脚之圆规刺皮肤,分辨一点或两点。

【运动】

1.肌容积:

注意肌肉有无萎缩、肥大,测其周径,并与对侧对比。

2.肌力测定。

3.肌张力测定:

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紧张,被动活动关节有阻力,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损;

而下运动神经元病损时,肌张力减退,肌肉松弛,肌力减退或消失。

【反射】

(一)浅反射

浅反射消失表明体表感受器至中枢的反射弧中断。

常见的浅反射有:

1.腹壁反射:

患者仰卧,放松腹部肌肉,以钝器分别在其腹壁两侧上、中、下部划动,观察是否引起该肌收缩。

上腹壁反射为T7~T9,中腹壁反射为T9~T11,下腹壁反射为T11~L1。

2.提睾反射(L1~L2):

以钝器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3.肛门反射(S5):

以钝器划肛门周围皮肤,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二)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C6):

患者前臂置于旋前半屈位,检查者将拇指放在其肱二头肌肌腱部,以叩诊锤叩击拇指,可引起肘关节屈曲运动。

2.肱三头肌反射(C7):

前臂置于旋前半屈位,检查者将手托住前臂,轻轻叩击肱三头肌肌腱,可引起伸肘运动。

3.桡骨膜反射(C5~C6):

屈肘,前臂旋前位,用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可引起前臂的屈曲和旋后动作。

4.尺骨膜反射(C8~T1):

屈肘,前臂旋前位,用叩诊锤叩击尺骨茎突,可引起前臂旋前。

5.膝反射(L2~L3):

平卧,双膝半屈位,检查者以手托住胭窝,嘱患者肌肉放松,叩诊锤叩击髌韧带,可引起伸膝动作。

6.跟腱反射(S1):

仰卧,膝半屈,小腿外旋位,检查者握住患者前半足,使踝轻度背屈,轻叩跟腱,可引起踝跖屈。

(三)病理反射

1.Hoffmann征:

患者轻度背伸腕关节,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另一手以示指、中指夹住患者之中指,并用拇指轻轻弹拨患者中指指甲,可同时引起拇指及其他三指屈曲动作为阳性。

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才具有临床意义,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Babinski征:

以钝器划足掌外侧缘,引起足蹰趾伸直背屈、其他四趾呈扇形分开为阳性。

此试验用于检查锥体束损害。

3.Oppenheim征:

以拇指、示指沿患者胫骨两侧前缘自上向下推压,可出现与Babinski征相同体征为阳性。

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4.踝阵挛:

屈膝90°

位,检查者一手托住胭窝,另一手握足,用力使踝关节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出现踝关节连续不断交替伸屈运动为阳性。

为锥体束损害的表现。

5.髌阵挛:

仰卧,伸膝位,检查者一手的拇、示两指抵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急促推挤,然后放松,可引起髌骨连续交替上下移动则为阳性。

【自主性神经功能检查】

(一)皮肤、毛发、指甲营养状态

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指端变细,早期末梢血管扩张,皮温升高,2周后血管逐渐收缩,皮温下降,自觉怕冷,皮肤干滑,指纹模糊,指甲退化变形。

(二)皮肤划纹征

1.白色划纹征:

用钝器轻而快地划过皮肤,数秒钟后,划过之处出现白色划纹,持续1~5分钟。

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所致。

2.红色划纹征:

用钝器慢而重压地划过皮肤,划后数秒钟出现红色划纹,持续8~30分钟,一般为正常现象。

红纹甚宽,持续较久时,才有相对意义,这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扩张之故。

(三)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见于脊髓横断性损伤,可通过膀胱测压了解排尿功能、膀胱残余尿量。

骨科特殊检查

1.杜加斯(Dugas)征:

又称肩内收试验。

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扪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

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

①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

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③手搭肩和肘靠胸均不可能。

2.浮髌试验:

正常膝关节内有约5ml的滑液起到润滑关节、缓冲力的作用并营养关节面软骨。

当关节内有大量积液时,关节肿胀明显,一望而知。

但少量积液或中等积液时,需进行浮髌试验测知。

一般积液量10m1浮髌试验即可呈阳性。

试验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松弛。

检查者一手手掌在髌骨上方压挤髌上囊,并且手指挤压髌骨两侧,使液体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轻轻按压髌骨。

若感到髌骨撞击股骨前面,即为阳性,说明积液量较少。

若髌骨随着手指的按动而出现浮沉的现象,表示积液量较多。

(2)病人直立时,髌上囊的积液自然流到髌骨后方。

如果股四头肌松弛,髌骨自然离开股骨滑车,这时可用两个拇指分别推动两侧髌骨对比两侧感觉。

如果髌骨被关节积液浮起,推动时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

关节内积液的性质:

如为急性外伤,可能为关节内积血;

如为急性感染,则可能为积液。

一般肿胀多为渗出液,通过关节穿刺即可识别。

3.膝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分离试验:

又称侧方挤压试验、侧副韧带紧张试验和博勒尔(Bohler)试验。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端,将小腿外展,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外侧,将膝向内侧推压,使内侧副韧带紧张,如出现疼痛和异常的外展摆动,即为阳性,表示内侧副韧带松弛或断裂。

必要时先封闭压痛点,然后极度外展使内侧关节间隙加大张开的情况下,X线透视或拍片做进一步诊断。

做此检查时同时挤压外侧关节面,如有外侧半月板损伤,则关节间隙感到疼痛。

反之,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4.膝交叉韧带损伤

(一)前交叉韧带试验(前抽屉试验):

膝关节屈曲60°

位,患足靠在检查台上,然后将小腿放置在三个不同的旋转位置,即外旋15°

位、中立位、内旋30°

位,将胫骨推向前方,以观察有无异常向前活动。

胫骨向前移动可分三度:

I度指向前移动5mm,Ⅱ度移动5~10cm,Ⅲ度移动大于10cm。

(1)小腿外旋15°

位检查:

如胫骨内侧髁比外侧髁有明显的向前移位,表明前内侧结构松弛,则有明显的前内旋转不稳定。

(2)小腿中立位检查:

只有当前交叉韧带缺陷,同时伴有前内结构(包括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松弛时,前抽屉试验阳性。

(3)小腿内旋30°

小腿内旋30°

位时,髌胫束、膝外侧结构、后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在这位置上检查前抽屉试验,如胫骨外侧髁有明显的向前旋转移位,表明上述结构发生松弛,即前外旋转不稳定。

Jerk试验即是检查前外旋转不稳定的方法之一。

病人仰卧位,膝关节屈曲40°

位,检查者一手抓住足踝部并将小腿内旋,另一手在胫骨上端后外侧向前挤压,同时带有膝外翻倾向,当膝关节逐步伸直至10°

~20°

位时,可出现胫骨外侧髁突然向前移位,同时病人也能感到有一滑动。

(二)后交叉韧带试验:

与前交叉韧带试验一样,膝关节屈曲60°

,在小腿不同旋转位上检查后抽屉试验,观察胫骨向后移位情况。

位检查后抽屉试验:

如胫骨向后外移位,胫骨前面出现凹陷,表明膝后外侧结构松弛,即后外旋转不稳定。

另一检查方法为外旋反弯试验,两膝伸直,同时抓住两足足趾并向上提,仔细比较两侧小腿。

如有后外旋转不稳定,可出现患肢胫骨反弯,胫骨结节呈现外旋。

(2)小腿中立位检查后抽屉试验:

若此试验为阳性,表示膝后交叉韧带及膝后外侧结构损伤,此时外旋15°

位抽屉试验不会出现阳性体征。

膝后外抽屉试验之所以会出现阳性,是因为胫骨是以无损伤的后交叉韧带为轴心线向后外旋转,一旦后交叉韧带断裂,胫骨可产生向后移位,而不再产生后外抽屉试验阳性症状。

膝后内结构(包括内侧侧副韧带、内侧关节囊、后斜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结构断裂时,允许膝后内角部位胫骨髁向后移位。

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膝后交叉韧带必须完整,可作为胫骨后内旋转的轴心线。

如果后交叉韧带断裂,整个胫骨向后移位,也即不再发生后内旋转不稳定现象。

(三)拉曼试验:

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准确的试验之一。

患肢屈膝10°

~15°

,检查者一手抓住并固定其大腿下段,另一手握其小腿上端,并用力将胫骨拉向前。

如前交叉韧带缺损,胫骨将过度前移,髌韧带由正常凹陷变为突出。

5.膝半月板损伤

1.麦克默里(McMurray)试验:

又称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

利用膝关节面的旋转和研磨动作来检查半月板有无损伤。

本方法有两个动作,每个动作包括三种力量。

操作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先使其膝关节最大屈曲,右手固定膝关节,左手握足,尽力使胫骨长轴外旋,左手在腓侧推挤使膝关节外翻,在此外旋外翻的力量继续作用的同时,慢慢伸直膝关节。

如果内侧有弹响和疼痛,则证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

按上述原理做反方向的动作,即在膝关节内旋内翻的同时伸直膝关节,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则证明外侧半月板有破裂。

以上是麦克默里试验的基本检查方法,但实际操作时疼痛和弹响的位置与此相反,否则内翻再加伸直往往是内侧半月板疼痛,反之则是外侧半月板疼痛。

但也有时不管向内还是向外,只要关节面有研磨和旋转,其疼痛始终固定于一侧膝关节的间隙。

其他方法是: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膝,放在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触诊,另一手握足或小腿下端,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直膝关节,如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

反之,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膝,如有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可能有破裂。

膝关节极度屈曲时发生弹响,应考虑破裂。

至于前角破裂,原则上应在膝关节伸直位时发生弹响,但麦克默里认为本试验只能测知后角中央部破裂,对前角不能测定。

应注意鉴别髌骨摩擦或肌腱弹拨所发出的响声。

在外伤早期,至少3周内做此试验没有意义,因为膝关节伤后周围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此时做试验,不管有无半月板损伤,只要膝关节有屈伸和旋转动作,就会产生疼痛。

因此,伤后早期做此试验,即使阳性,也很难肯定就是半月板的损伤。

6.跟腱断裂

提踵试验:

患足不能提踵30°

(踝跖屈60°

)站立,仅能提踵60°

(踝跖屈30°

)站立,为试验阳性,说明跟腱断裂。

因为30°

提踵是跟腱的作用,而60°

站立是胫后肌、腓肠肌的协同作用。

小腿三头肌痉挛

踝背屈试验:

检查时,足置于内翻位,锁住距下关节,使所有背屈动作都在踝关节’。

若膝关节屈至90°

时,踝关节不能背屈,则为比目鱼肌痉挛。

若膝关节于伸直位,踝关节不能背屈,则为腓肠肌痉挛。

若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时,踝关节都不能背屈,则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均痉挛。

7.腰间盘突出

直腿抬高试验:

又称拉赛格(Lasè

gue)征。

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然后再被动抬高。

正常时,两下肢同样抬高80°

以上并无疼痛。

若一侧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继续抬高,同时又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说明有坐骨神经根受压现象,此时记录两腿抬高度数。

由于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更加紧张,因而加剧了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这一试验是各种坐骨神经紧张试验的基本试验。

直腿抬高背屈踝试验:

又称布拉加尔(Bragard)附加试验、西卡(Sicads)征、西盖尔(Cukaps)试验。

同上述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但尚未引起疼痛的一点,在患者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将足背屈,此时坐骨神经受到突然地牵拉更为紧张,而引起患肢后侧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即为阳性,借此可以区别由于髂胫束、胭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

因为背屈踝只加剧坐骨神经及小腿腓肠肌的紧张,对小腿以上的肌筋膜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