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575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docx

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优选题组含答案详解

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优选题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暮登北楼

王武陵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

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

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

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

C.颈联抒发登楼所见所感。

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李颀诗句“御苑砧声向晚多”。

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

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

16.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①

萧德藻

不作苍茫②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③客,一挖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岳阳楼:

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

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

②苍茫:

旷远无边的样子。

③夜郎:

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

④挖:

同”舵”,这里指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

B.颈联写洞庭湖的秋色,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

C.尾联变换视角,由舟中转楼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

D.这首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唐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佑脑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

刘过(1154-1206):

南宋文学家,号龙洲道人。

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但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本词作于1204或1206年,当时韩伉胃掌握实权,意欲伐金。

而当时的南宋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写纵目远眺之所见,用“芦叶”、“寒沙”、“浅流”等季节性意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萧瑟、凄寒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本词用词精当,讲究炼字。

“满”、“浅”、“寒”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把萧条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中含情,富有表现力:

C.下片“欲买”三句,写作者想要强打精神,苦中求乐,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

D.作者虽为辛派词人,但本词却没有一般辛派词人的豪纵患肆之风,而是言简意丰,情志哀婉,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咀嚼。

16.“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

作者因何而愁?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

②雕胡:

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

③漂母: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

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

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

一“苦”一“寒”,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

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5.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

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概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16.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张五諲归宣城

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注】张五諲,王维挚友,天宝年间自京辞官归乡,本诗作于此时。

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的“张五”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都是送别对象在家族中的排行。

B.“五湖千万里”一句将空间拉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諲此行的遥远与困难。

C.“况复五湖西”在首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突出了诗人的不舍和惆怅。

D.此次送别时间是春天,颈联中诗人借美好的春景从反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16.古代诗歌强调情感表达含蓄,请分析诗歌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愁别绪的。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伤 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 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

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

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

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1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

(6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

[唐]杜甫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释]①严公:

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

②玉帐术:

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

③丹地:

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B.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

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

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5.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详解

一、15.D“寓情于景”有误,尾联重在叙述和抒情。

16.作者在首联表达了多年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愁、悲秋之感;转而在颔联抒发了在绚烂秋景中享受的片刻宁静;最后在颈、尾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归梦难圆的感伤。

(每点2分) 

二、15.A 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

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16.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②劳于仕宦的疲惫。

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诗歌翻译】

懒得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黄昏时分次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优愁往在旧愁中生出。

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诗歌赏析】

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固,观江景、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懒向沙头醉玉瓶”一句。

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