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574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docx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含答案

 综合提能练

(一) 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99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谩嗟:

空叹。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5分)

答: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霜禽:

冷天的鸟。

(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试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6分)

答: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起了什么作用?

(5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

北宋词人。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

(5分)

答: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

(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杂 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①著:

附着。

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②早是:

已是。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5分)

答: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6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4分)

答: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分析首句写景的作用。

(5分)

答: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2)请分析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

(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

秋夕清泛

武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①。

贪寻旧日鸥边②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①芙蕖:

荷花。

②鸥边:

指隐居。

(1)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

答:

(2)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

(6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片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4分)

答: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4分)

答:

 

 

答案

1.

(1)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

(答出三点即可,共5分)

(2)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每点2分,共6分)

2.

(1)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

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

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又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高兴极了。

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它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

②视觉和嗅觉相结合。

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③虚实结合。

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颈联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每点3分)

(2)托物言志。

(2分)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的主题。

(3分)

3.

(1)荷。

(2分)夏天开花,秋天凋零。

(3分)

(2)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

(3分)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

(3分)

4.

(1)这首诗表现了游子客居在外,临近节日思乡却不得返乡的羁旅之愁。

(5分)

(2)在诗人“有家归未得”之时,偏偏“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叫声盈耳,这更加令人惆怅,只好说“杜鹃休向耳边啼”。

(3分)结句极有情味,诗人把有家难归的一腔怨恨发泄到杜鹃身上,语似无理,但这种无理的语言,却表现了诗人沉痛悲伤的羁旅之情。

(3分)

5.

(1)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

(2)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3)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词人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的思想感情。

6.

(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的氛围;(2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

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3分)

(2)写法: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好处:

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3分)“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3分)

7.

(1)前两句写行军的环境极为恶劣: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的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狂风刮光,枝梢也被狂风折断。

(2分)这些环境描写,竭力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恶劣的环境映衬出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分)

(2)三、四两句用“横笛”“红旗”写人,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加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3分)作者这样写不仅是因为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现行军将士为保卫国家而不畏天寒路险、昂扬直上的崇高精神。

(3分)

8.

(1)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非常迫切地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

(5分)

(2)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

(2分)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

(2分)“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

(2分)

9.

(1)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

(2)“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出深闺女子心情的郁闷,意味无穷。

(3)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

 

综合提能练

(二) 古诗歌阅读体裁分类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99分)

体裁

(一) 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题麦积山天堂

王仁裕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1)本诗颔联、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麦积山?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11分)

渡 江

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楚客①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②。

虽异中原险,方隅③亦壮哉!

 ①楚客:

诗人自指。

诗人是洛阳人,彼时中原沦陷,他避难江南,江南是楚地,故称。

②吴岫:

吴山,在今杭州市。

海门:

钱塘江入海处。

登杭州凤凰山,下瞰钱塘江,可直望海门。

③方隅:

角落。

这里指江南。

(1)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答: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的“来”、颈联中的“立”和“开”这三个动词的运用之妙。

(6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晓 望

杜 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

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3分)

答:

(2)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闻 筝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康海(1475-1540):

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

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受牵连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

请概括分析。

(6分)

答:

体裁

(二) 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