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内河水系污染严重。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就近排出,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好处一:
保护与修复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又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
好处二:
蓄存集中降水,缓解城市内涝
传统的排水模式属于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
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
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部分雨水蓄存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
传统开发的排水模式
海绵城市的排水模式
好处三:
消减雨水中污染物,改善河湖水质
降雨时,雨水落在地面上将将各种污染物冲洗到管道中,最后排入河道、湖泊等,严重污染城市水体。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拦截这部分污染物,减少对河湖水系的污染,改善水质。
生物滞留塘拦截初期雨水
途径一:
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
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并加以保护和修复,以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生态调蓄空间。
途径二:
低影响生态开发建设
通过绿色屋顶、透水地坪、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对雨水的下渗、滞留、蓄积能力,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原有水文特性。
优势一:
有完整的立体生态格局
杭州具有山水田林的形胜之美,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两址”更使杭州增添自然韵味和人文内涵。
山:
超山、半山、灵山等
水:
钱塘江、运河等
林:
径山竹林等
田:
钱江农场、红山农场和乔司农场等
湖:
西湖、湘湖等。
杭州市地形高程分布(单位:
米)
优势二:
有丰沛的雨水资源
杭州处于全国多水和丰水带,水资源相对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1553.8毫米。
2015年杭州市区的水资源总量为61.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8.68亿立方米。
杭州市2010-2014年日雨量50mm以上暴雨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优势三:
有密布的河网水系
杭州市跨钱塘江、太湖两大流域,分属钱塘江-富春江、运河、东苕溪、主城区内河湖、浦阳江、沙地人工河网、萧绍运河水系等七大水系。
杭州市有大小河流2000余条,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运河、西湖等较大水系;
水面面积达369平方公里,水面率11.24%(未包含富阳区)。
现状主干河网分布图
优势四:
“五水共治”取得阶段进展
全市基本消灭“垃圾河、黑河和臭河”,
乡镇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经受住几次强暴雨以及台风“灿鸿”考验。
劣势一:
建成区生态本底破坏较大
原有透水地面逐步硬化,在现行控规条件下,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32%-39%,与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有差距。
劣势二:
土壤下渗条件不足
杭州土壤以红壤、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为主,由于土壤渗透性不好和地下水埋深浅(杭州的地下水位平均在1.2m左右),雨水下渗条件差。
杭州市主要土壤特性表
土壤类型
颗粒状况
渗透系数(m/d)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埋深
(m)
年水位变幅(m)
红壤
粉粘比0.83-0.98
0.5-1.5
河谷孔隙潜水
0.5-2.5
1-2
水稻土
粘性土为主
0.05-0.5
滨海、河口平原孔隙潜水
0.5-3.5
1-3
潮土
粉砂质粘土
0.1-1.5
-0.5-2
0.5-1
滨海盐土
0.05-1.0
滨海平原孔隙潜水
劣势三:
排涝区位条件不利
主城区排涝标准较高,外围局部防洪标准偏低。
主城区受杭嘉湖平原水位顶托严重,对排涝造成不利影响。
现状内涝风险区
劣势四:
部分水体环境不容乐观
“五水共治”之后,杭州市的河道水质有很大程度地提升,黑臭水体显著减少。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杭州市的地表水质仍不容乐观,大量河道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任重道远。
水体环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