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2、出示课题——《登幽州台歌》,讲解幽州台,辨析“州”字。
比较“州”“洲”
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中国的别称是九州。
如:
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
再如:
兰州、杭州、广州。
洲——①水中的陆地如:
橘子洲天兴洲珠江三角洲②大陆如:
亚洲、欧洲等
3、读题。
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4、学生五分钟预习。
①读准,检查。
②读通,检查。
③读熟,检查。
背诵检查。
④读会,借助注释。
指导点:
念——惦记,常常想
古人、来者
【小贴士】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战国策·
燕策一》记载:
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
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kuí
)说:
“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
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
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
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陈子昂:
(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官员。
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微不足道。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人生苦短、时不我待)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5、体会诗情
①了解诗人写作背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而后随武攸(yōu)宜东征契丹,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分裂的战争,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其时。
史料记载1:
青年时期,他任侠使气,一心报国,“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感于时世而生报国之思。
奋然拔剑走出乡原。
)二十四岁中进士,升任右拾遗。
史料记载2:
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史料记载3: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②找对比,体会孤独
远与近的对比:
远指圣贤之君太远,昏庸之人太近。
冷热与的对比:
冷指现实冰冷,热指满腔热血;
大与小的对比:
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
长与短的对比:
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短指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廖廖数字,内涵丰富……
③形成画面:
远望原野茫茫,仰视天穹无比浩瀚。
个人在幽州台上显得那么渺小。
④感情朗读。
⑤讲君子之骨
少年之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东林书院
长大没有入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长大之后入仕带兵打仗则精忠报国——宋.岳飞
立于庙堂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国家遇到危难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这些立于天地之间的君子们,是国家真正的栋梁,他们不为自己名利,只为天下苍生;
把个人幸福和国家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有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陆游临死才会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才会有抗金名将宗泽临死前,用足力气,高喊“过河!
过河!
”
天地悠悠,人生苦短,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哪。
能感受到陈子昂的悲愤吗?
区区22个字,字字含泪泣血,短短4句,句句赤子之心,难怪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小结:
壮志未酬的悲愤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它意味着诗人对理想的态度是更加执着和珍惜,而不是放弃和冷漠。
时代条件提供了驰骋的舞台,理想之歌高昂、奔放;
时代条件未能提供舞台,浩歌激烈,愤慨悲凉。
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6、写推荐词
师: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等人推出了“唐诗排行榜”前十大唐诗颇有争议。
如果请你为《登幽州台歌》写份推荐词,你准备怎么写?
7、结课
陈子昂越行越远,但他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辉。
多读多记多体会,让这些美好的古诗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的营养,让我们在这些诗人的带领下成长为一个精神丰满,人格独立的大写的人。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义。
怆() 涕()
2、朗读指导。
a、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b、细读,校准节奏。
c、精读,悟出重音。
d、品读,读出声调。
e、诵读,定准基调。
3、作者及写作背景。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
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有《陈伯玉集》。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犯边,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参谋第二次来到边塞。
武攸宜亲贵出身,全然不晓军事。
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反遭贬斥,降为军曹,因而抑郁不得志。
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昭王姬平曾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下贤豪之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二、课堂学习研讨
1、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
2、读完这首诗,你有何感受?
三、当堂检测、评估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与“来者”应该是哪一类人?
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给诗句划分停顿。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一下作者“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
四、课后拓展延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指名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阵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
二、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幽州台在哪儿?
(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
(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
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
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
)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体会
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
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预设:
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3、升华朗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4、练习背诵
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
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
2、默写古诗。
师:
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
(生默写古诗)
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写。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后
(寂寞苦闷)
悠悠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