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486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年下学期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答案】D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从是否符合句子语境,语义是否矛盾,使用对象是否正确,成语是否望文生义等。

A项“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与此处语境不符;

B项“舍本逐末”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用在这里不恰当;

C项“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与此处语境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前面说的是两个方面,而后面说的是一个方面,应在“提高”前加上“能否”,或删除“不会”和“不能”。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他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A.《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是法国人;

D.郭茂倩是宋代人。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比喻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④复沓

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句子的意思,判断修辞手法,再比照选项判断正误。

可用排除法,①是互文,不是排比,即可先排除AC两项,再排除B,答案为D。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7.古诗文名句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4)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答案】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

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的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2.3.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

小题2注意“鞍鞯、辔”的写法。

小题3注意“勋”的写法。

小题5答案不唯一,注意写出关于黄河的诗句,写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即可。

古诗文名句,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

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文化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

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

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

“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三:

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

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

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

(至少写出三点)

【答案】①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并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②利于外国优秀文化传入中国,不断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③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④推动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解析】先对每一则材料进行概括,然后再加以整合。

从三则材料,可以概括出举办中外文化年的意义是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根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举办中外文化年能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

根据材料三可以概括出举办中外文化年有利于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另外从三则材料还可以看出利于外国优秀文化的传入中国,不断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考点: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

二、阅读理解

(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______)

(2)赏赐百千强(______)

(3)对镜帖花黄(______)

(4)出郭相扶将(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1.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3.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也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1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我欣赏花木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欣赏的巾帼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1).记

(2).有余(3).同“贴”(4).扶持

10.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1.扑朔迷离12.D13.A

14.

(1).示例:

欣赏木兰的孝敬父母,注重亲情,还欣赏她的英勇果敢,不图荣利。

(2).穆桂英、刘胡兰等。

【解析】

9.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帖”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准确。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0.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傍”“安”是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

11.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引申出来的成语是“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2.此题考查学生对互文手法的辨析能力。

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

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

ABC三项都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D项没有。

13.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并没有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14.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

巾帼英雄指女子中的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刘胡兰等,任举一例即可。

(二)

郝一刀

徐国平

郝家曾是浞城最大的盐商。

大掌柜郝半城后来被海匪黑老三绑了票。

郝家报了官,只是官府拿了郝家大笔的饷银,兴师动众围剿,结果人财两空。

郝半城被黑老三撕了票。

没了郝半城,郝家日趋败落。

直到二少爷郝云天回浞城开了一家西洋医馆。

郝云天自幼天资聪明,不贪迷仕途,留洋法国,潜心学医。

学成归来后,郝云天凭着那些小巧的手术刀,开膛破腹,手到病除,起死回生,被誉为“妙手郝一刀”。

没到两年,日本人侵占了浞城,一时血雨腥风。

医馆多是些被日本人肆意刀劈枪伤的无辜平民,郝云天竭力医治。

一天深夜,大街上犬吠枪声不断,医馆闯进两个持枪的蒙面人,还背来一个重伤的汉子。

其中一人,抱拳苦求郝云天,快救俺大哥一命。

子弹贴近心脏,命悬一线。

救人如救火,郝云天毫不迟疑,吩咐将伤者抬上手术台。

扯掉大汉的蒙面,郝云天一怔,原来此人正是杀父仇人黑老三。

一股难以忘却的仇恨,随即涌上心头。

郝云天怒咬牙关,双目冒火,手中的手术刀不停地颤抖着。

这时,门外一阵嘈杂,一人提抢贴近房门,警觉不安地说,是不是被日本人发现了。

另一个毫不畏惧地从怀中掏出一枚手榴弹,骂着,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郝云天见此,忍不住问道,你们杀了日本人?

拿手榴弹的人随口说,明人不做暗事,大哥带俺俩刚把鬼子的军火库给炸了,撤退的时候,大哥中了一枪。

郝云天犹豫了片刻,望着昏迷中仍喊着杀鬼子的黑老三,摇头长叹了一声,随即俯身做起手术。

取出子弹,处理好伤口。

那两人唯恐天亮遭日本人搜捕,欲背走黑老三。

郝云天劝止,说后院有一密室可藏身,疗养几日再走不迟。

好在黑老三身体壮实,几日便恢复元气。

离开时,得知是郝云天不记前仇,救了自己一命,愧疚万分,问郝云天何不趁此了结杀父之仇。

郝云天说,你虽对我有杀父之仇,但国难当头,国恨大过家仇,救你一命,就是冲你杀鬼子,还有中国人的骨气和良心。

又过了些时日,一天夜半,郝云天刚刚入睡。

突然,响起了一阵杂乱粗暴的敲门声。

郝云天的助手打开门,顿时就吓得躲闪在一旁。

两个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还有两个日本兵抬着担架紧随其后。

担架上躺着一个昏迷的日本军官。

翻译官说,太君遭抗日分子暗杀,子弹击中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做这样的大手术。

郝云天一眼就认出了伤者,是最凶残的日本宪兵队长川雄少佐。

浞城不知有多少人就丧生在这个魔兽的屠刀之下。

郝云天心中猛然一震,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借口支开助手,然后净手,洗脸,镇静自若地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走向手术台操起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刮开了川雄的胸膛。

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川雄的心上……

几日后,日本人将郝云天枪杀在浞城监狱,并凶残地将他的尸首吊在城门楼上示众。

过往的人,都暗叹郝云天不愧为郝一刀。

当夜,浞城响起一阵乱枪。

天亮时,人们惊讶地发现郝云天的尸首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吊起的两具日本兵的尸首。

是黑老三带人干的。

(选自《美文集萃》)

15.面对送来的受伤的黑老三,郝一刀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

请用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

着急——(______)——(_____)——(_____)——担忧

16.“过往的人,都暗叹郝云天不愧为郝一刀。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7.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郝一刀是个怎样的人。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主人公是郝一刀,而黑老三是次要人物。

B.“没到两年,日本人侵占了浞城,一时血雨腥风。

”这是环境描写,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日军入侵,大肆屠杀中国人。

C.文中画线句中拿手榴弹的人的答话,交代了黑老三负伤的原因,也是郝一刀彻底放下家仇为黑老三做手术的根本原因。

D.文章结尾交代黑老三带人杀了杀害郝一刀的敌人,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显示小说主题的情节。

【答案】15.

(1).愤怒

(2).矛盾(3).敬佩

16.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郝一刀的赞美与敬仰,从侧面表现郝一刀深明大义的民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7.他医术高明,为民除病;

在家仇与国恨之间,他选择后者,深明大义;

将手术刀刺向敌人心脏,他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与良知。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18.D

15.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

根据提示,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郝一刀的心理变化即可。

16.本题考查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郝一刀的赞美与敬仰,从侧面表现郝一刀深明大义的民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郝一刀是一个医术高明,深明大义,英勇无畏的人。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

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

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D项理解不正确,文章高潮部分是郝一刀杀死日本宪兵队长川雄少佐。

(三)

枣 核

萧 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

“带来了吗?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

“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

“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

“你相信吗?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9.“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20.“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中的“如意”指什么?

21.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2.“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句中“手栽”一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感情?

请具体分析。

【答案】19.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20.儿女长大成人,家庭设施齐全,事业兴旺发达。

21.点明题意,表达这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念,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22.“手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寄托了其无限思乡之意,充分流露出友人的爱国情怀。

19.试题分析: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

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叙事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

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即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

还有时间线索。

寻找线索,要看标题及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

此处线索是“枣核”。

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感,托“我”捎枣核、布置后花园、堆叠“北海”假山。

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

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而结构上通常有:

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这里在内容上起着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22.试题分析:

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记叙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引出下文和总结前文的作用,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此处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3.试题分析:

学生根据积累具体要求,积累合理正确即可。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写作

23.11月20日下午,南山小学二年级

(2)班的同学在操场上进行了期中考试,分别考核了坐立行等科目。

每个同学头顶放个碗,须站10秒钟才合格。

该校试行课改,低年级考试成绩中,行为习惯占比达40%,而文化课仅占20%。

阅读上述材料,回忆在人生路上,你遇到过哪些别样的考试,然后写下来。

请以“别样的考试”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别样的考试

今天早上的一次特殊的考试,让我懂得了认真做事、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故作神秘地说:

“有一场特殊的考试,时间只有五分钟。

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

有的同学说:

“五分钟,怎么可能完成?

”有的同学说:

“对呀!

这分明是刁难我们嘛!

”有的同学还说……

“考试开始。

”老师说。

班里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答卷。

教室里只听见风扇的哗哗声、同学写字地唰唰声。

我也在拼命地答卷,心想:

时间紧迫,不管三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