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3901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加固施组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杜绝一切因工重伤及以上事故,轻伤、年负伤频率控制在18‰以下,杜绝一切重大机械事故和火灾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

争创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2.2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1施工准备阶段

组建项目班子,做好资源配置:

主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平面布置,做好现场围蔽,搭设临时设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设备、材料及作业技术人员进场。

2施工阶段

根据施工工艺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施工。

3完工退场和竣工验收阶段

主要包括清理现场、完工退场、整理施工原始资料、编制竣工文件,验收合格后,现场与竣工文件一并交接。

2.3总体施工顺序

开挖土方→界面处理→植筋施工、浇筑垫层→新增承台钢筋制安、模板安装→新增承台浇注、养护→引孔施工→静压混凝土方桩→封桩→回填。

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3.1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为保证优质、安全、快速、经济完成萝岗区心宝制药公司综合楼基础加固工程施工任务,我公司抽调具有丰富加固经验且年富力强的人员组建加固项目部,专职本工程的施工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同时为解决本工程技术难题。

并聘请有关专家作为本工程的技术顾问,对工程作技术指导和咨询。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难点,加固施工项目部,拟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

下设施工员、质安员、资料员、材料员、作业分队及班组,本工程组织机构见图。

·

3.2主要管理人员和部门职责

(1)项目经理

①主持全面工作,确保全面履行项目合同的要求。

②负责所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文明施工。

③负责质量体系在本项目部的有效运行及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协调,并改善其运行环境,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④主持定期的生产交班会,合理组织,协调施工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以争创最大效益。

⑤主持定期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大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决策处理。

⑥就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问题同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及地方主管部门接口协调。

(2)技术负责人:

①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工作,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明确其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

②审批关键和特殊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保证措施,主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

③督促工程技术组作好以下工作:

对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的控制,检、测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产品的防护和交付,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统计技术的应用及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工程项目创优规划及措施的制订。

④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

(3)质安员

①负责制定质量监督网络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②评定验收原材料和设备进货质量。

③进行工程质量检查,使工程按合同、设计、规范的要求施工。

④进行隐蔽工程的内部检查评定。

⑤参与业主、监理部门进行的质理检查和质量监督。

⑥主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以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措施。

⑦对工程产品的最终质量和安全负责。

⑧主持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对不合格品的评审作出处理方案。

(4)施工员

①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负责过程控制,对重大技术难点工作、关键和特殊工序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负责施工方案的指导和审核。

②对材料检验和现场有关试验状态进行控制。

③组织工程防护、交付工作,对统计技术的应用负责。

④组织提供采购产品的标准及主材计划。

⑤严格按验收标准评定质量等级,提出工程质量分析报告。

⑥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及处置,协助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竣工、验收交付。

⑦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⑧对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负责,及时填写施工日记和隐蔽工程记录。

⑨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及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⑩参加定期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大检查及QC小组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指导工程技术室根据月施工计划编写作业班组逐日施工计划。

第四章资源配置

4.1劳动力配置

现场主要管理与技术人员配备,见表4-1

主要管理与施工技术人员安排表表4-1

序号

职务

姓名

性别

职称

专业

备注

1

项目经理

肖亮彬

工程师

工民建

2

技术负责

蔡祖永

3

施工员

汤舜

助工

4

质检员

杨启锋

5

材料员

左剑

经济师

6

电工

周达机

技工

机械

4.2主要施工设备

拟投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状态

成孔钻机

1台(套)

YY-2(2PC)

完好

反力架

3副

自制

电焊机

2台

BX-160

电动液压千斤顶

3台

100t

油泵站

2.5m3

6

空气压缩机

16m3

7

锯木机

1台

1500w

8

切割机

9

冲击钻

5台

750w

10

凿毛机

1000w

11

风炮

2个

----

4.3材料供应计划

①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砼强度为C35。

②钢材由合格供应商提供。

③结构胶泥采用我公司研制的补强材料。

4水泥、模板、砂、石等其它材料均在本市购买。

第五章施工方法及工艺

5.1开挖土方

1、设计说明

根据现场和图纸要求,开挖至承台面,不宜超过原承台面,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2、施工准备

2.1 

主要机具:

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铁镐、撬棍、钢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熟悉图纸,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4、成品保护

4.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4.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

4.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5.2界面处理施工

1在设计需要界面处理的部位按设计图纸放样定位。

2为了让新旧结构共同协调作用,新旧砼界面均要求处理。

如有裂缝需对裂缝进行灌浆封闭处理。

3将旧砼表面凿毛,深度宜为10mm左右,对柱凿毛深度不超过10mm。

4凿毛后用水清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保证新结构浇捣砼时界面是湿润的。

5凿毛时若发现裂缝等异常情况则告知设计人员。

6在新加结构砼浇捣前四个小时内刷界面处理剂。

5.3植筋施工工艺

1、植筋

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钻出孔洞,注入架构胶,植入钢筋,待其固化后即完成植筋施工。

1.1技术准备

编写植筋施工方案,对植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1.2材料要求

(1)、钢筋

1)、按照工程设计要求选择钢筋规格。

2)、钢筋材质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标准。

(2)、结构胶

结构胶基本配比严格按材料说明比例配比,有特殊要求如施工温度较低时可增加固化剂掺入量,结构胶固化时间相对较长,正常温度下为12小时左右。

1.3主要机具

(1)、冲击电钻:

与钻头配套选择,保证功率满足要求。

(2)、钻头:

根据所植钢筋直径选用钻头直径,一般选择直径比植筋直径大4mm的钻头。

如植筋直径为Φ12,则选用Φ16钻头打孔。

(3)、空气压缩机:

配套的橡胶软管及喷嘴(或农用喷雾器水洗亦可)。

1.4作业条件

(1)、植筋基面上的浮土、杂物等应清除干净。

(2)、所有植筋孔洞位置需先弹出定位线。

(3)、需要搭设脚手架时脚手架搭设要符合安全规定。

(4)、现场电源的引接线应符合施工用电的各项要求。

(5)、冲击电钻接电试用正常,自身漏电防护开关工作正常。

1.5施工质量保证要点

(1)、采用压缩空气清孔,应保证孔内洁净;

(2)、采用水洗清孔,要求孔洞内壁干燥后方可进行植筋施工。

(3)、钻孔深度,以设计要求为准。

(4)、定位尺寸,严格控制以设计要求为准。

(5)、结构胶剂饱满度,以植入钢筋后胶体溢出为准。

1.6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钻孔施工人员要求佩带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止成孔碎屑与飞尘对人体的伤害。

(2)、施工临时脚手架应由专业人员搭设,脚手架上施工人员须佩带安全帽及安全带。

(3)、植筋操作人员配制胶粘剂时应佩带防护口罩、手套,以防胶粘剂中毒。

1.7环境关键要求

植筋施工时应谨慎处理工程垃圾,尤其是结构胶,对于剩余的及施工过程中滴落散漏的胶粘剂应做集中处理。

2、施工工艺流程

2.1植筋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清孔――→灌注结构胶――→植筋――→凝胶。

2.2操作工艺:

(1)、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钻孔时,孔洞间距、垂直度及孔洞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清孔时,先用充气泵清除孔洞内粉尘等,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水洗清孔要求植筋前保证孔壁干燥。

(3)、从孔洞向外均匀地把适量胶粘剂填注孔内,注意勿将空气封入孔内。

(4)、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轻轻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结构溢出。

(5)、将钢筋外露端固定到模架上,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结,并派专人现场保护。

2.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钻孔深度不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2)、清孔不够彻底,孔洞内含杂物或孔洞内残留水分而影响胶粘质量。

(3)、结构胶灌注量不足,胶体不密实存在气孔。

(4)、结构胶完全凝固前触动钢筋使其与胶粘剂胶粘不牢固。

3、主控项目

(1)、清孔工作

(2)、植筋深度

(3)、结构胶饱满度

(4)、孔洞的定位尺寸

(5)、钻孔的垂直度

植筋操作完毕后应派专人看管,确保胶粘剂完全固化前钢筋不被扰动。

5.4新增承台混凝土施工

1、操作工艺

作业准备→钢筋制安→模板制安→承台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模板拆除→养护。

2、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

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

3、钢筋制安

3.1一般规定

3.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3.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a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c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3.2主控项目

3.2.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2-2007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3.2.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3.2.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末端应作180°

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

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钢筋作不大于90°

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

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3.2.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规范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b.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

;

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c.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2.6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

观察。

3.2.7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3.3一般项目

3.3.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数量:

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3.3.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观察,钢尺检查。

3.3.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相关规定要求。

3.3.4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3.5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3.6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3.6.7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3.6.8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b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c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4、模板安装、拆除

4.1一般规定

4.1.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4.1.2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2主控项目

4.2.1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4.2.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4.3一般项目

4.3.1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d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4.3.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4.3.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间;

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4.3.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4.3.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4.3.6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5.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5.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5.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5.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5.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