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的0°
经线,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是地球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
旋转轴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和时差
公转
太阳
一年
四季变化
7、夏至与冬至: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夜长昼短,南半球相反
8、地球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
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
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9、地图三个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利用比例尺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
相反,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小,内容就越详细。
方向的判断方法:
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③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熟悉常用图例。
P14
10、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
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3)地形部位:
①山顶一般用▲表示。
②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
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1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①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州,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②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3、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板块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图P37)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4、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区。
常见天气符号:
(P4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15、气温的变化: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北半球相反。
16、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17、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19、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使大气升温:
人为原因是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
产生的影响是:
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多数分布在温带沿海地区,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20、世界人口的增长:
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
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21、世界人口分布: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22、人口问题:
①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治安混乱等。
②增长过慢(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合理增长: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3、不同的人种:
体质特征。
人种的分布特点:
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黄种人:
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黑种人:
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24、主要语言:
汉语:
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5、三大宗教:
宗教
发源地
分布地区
代表建筑
主要经典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美、大洋洲
教堂
《圣经》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西亚、北非
清真寺
《古兰经》
佛教
古印度
东亚、东南亚
庙宇
《佛经》
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在我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26、聚落:
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聚落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
①水源充足;
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③地形平坦;
④交通便利;
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27、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
民居
当地自然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东南亚
高架屋
气候终年炎热多雨,
植物生长茂盛。
多为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通风散热,避免潮湿和野兽袭击,下层堆放杂物饲养牲畜。
西亚
村庄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墙厚窗小。
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热量,屋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因纽特人
冰屋
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多暴风雪。
就地取材,利用冰块堆砌而成,房屋较低,下凹成洞,防风避寒。
黄土高原
窑洞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
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充分利用黄土的特点和当地干旱气候的特点。
西双版纳
傣族竹楼
28、目前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居有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29、国家和地区:
(1)不同国家差别很大①面积大小不同;
②人口多少不同;
③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0、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俄罗斯、埃及、土耳其
国家
所跨的大洲
首都
埃及
亚洲和非洲
开罗
土耳其
亚洲和欧洲
安卡拉
俄罗斯
莫斯科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领国或公海之间的分界线,国界的划分依据主要有:
①依据山脉、湖泊、海洋、经纬线划分;
②依据民族、语言、宗教划分。
国界线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统称领土。
3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
33、国际合作的意义:
(课文P91)
34、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倡导的精神:
①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②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发展;
③国际奥委会――更高更快更强;
④红十字会――发扬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