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题攻略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六专题过程性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名校专题攻略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六专题过程性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专题攻略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六专题过程性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在题图中a~c段内,青蛙的增长率逐渐加快,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在e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青蛙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先升后降至0,则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A
4.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种群密度最大;
对海洋食用生物进行捕捞,应该在大于K/2时,并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
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最大,所以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从O点到B点,种内斗争很小,B点之后,因为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的限制,种内斗争不断加剧,从而使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5.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
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窄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生活在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由图可见,甲适应的温度范围窄而湿度范围广,乙适应的温度范围广而湿度范围窄,丙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介子二者之间,甲、乙、丙三者没有共同的交叉区域,因而三种萤火虫不可能同时分布在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C
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应该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在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即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B
7.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会增大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生物群落只包括一定自然区域中全部的生物,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没有分解者;
能量流动是在营养级间进行的,B、C、F同为第二营养级,三者共同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如果D种群为增长型,则D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大,E因为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大;
图中E和F为两个物种,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但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8.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第一、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该图解中仅体现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9.(精选考题·
西宁模拟)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根据上述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物,所以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生物群落在上述的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
10.(精选考题·
德阳模拟)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
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
a)
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包括三个去向:
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因此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大阳能总量为175+200+875=1250J/(cm2·
a);
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等于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乙同化的能量为200,甲同化的能量为1250,因此从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100%=16%;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甲的能量只有16%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分解者)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一只狼捕获一只兔子获得的能量有可能高于20%。
1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
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
生产者的同化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④是其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
一般情况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是能量传递效率,③/②为10%~20%。
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碳循环,则A→B→C构成食物链
B.若D为空气中的SO2,则图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有2和6
C.若D为空气中的N2,则图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有2、4和6
D.图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往返运动
题图若表示碳循环,则D表示CO2,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该含有分解者;
若D为空气中的SO2,因为植物可以吸收SO2,所以A是生产者,但生产者不能将有机物中的硫返回大气,所以没有6,消费者也不会将体内有机物中的硫返回大气中;
如果D表示空气中的N2,因为只有分解者才可以将有机氮最终转化成N2返回大气中,所以4箭头存在,2和6不存在;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返运动的过程。
1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是唯一能够固定大气中CO2的生物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①②③过程较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少
C.CO2是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唯一形式
D.碳循环过程中①是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过程
能够固定大气中CO2的生物除了植物外,还有一些细菌,如:
硝化细菌;
热带雨林中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旺盛,所以物质循环快,滞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少;
CO2是碳元素循环的主要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
碳循环过程中,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而不是唯一过程。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丧失
不仅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15.(精选考题·
银川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16.(精选考题·
长沙模拟)下图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由“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可推知,氧化塘污水处理主要靠水中的需氧型细菌和污泥中厌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细菌分解有机物质生成的无机物,被藻类吸收,两者并不属于寄生关系。
17.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提出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牧童经济”;
另一种是未来应建立的模式,叫做“宇宙飞船经济”。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这两种经济模式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经济”下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回路是完善的
B.“牧童经济”由于人为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会越来越多
C.“牧童经济”由于人为因素,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宇宙飞船经济”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牧童经济”会使环境污染加剧,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会受阻,由于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会降低,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少,人类只能改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
18.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解离后要用清水漂洗再染色
C.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盖玻片滑动
D.显微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题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图,其中解离后就染色是错误的;
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用拇指按压使细胞分散,避免压破盖玻片。
19.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时,有些会分泌化学亲和物质,使生长相互促进;
有些植物分泌毒素或防御素对邻近植物产生毒害。
为了研究洋葱和甜菜之间能否混种,下列相关设计思路不正确的是( )
A.应用洋葱、甜菜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进行对照
B.各组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土壤条件应相同
C.通过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用洋葱与甜菜的株高差作为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
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项A正确;
依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选项B正确;
依据实验设计的“可重复原则”选项C正确;
洋葱与甜菜的株高与它们本身的基因型有密切关系,所以选择用洋葱与甜菜的株高差作为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违背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20.某人将刚孵出的蟑螂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下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
“—”表示没有此成分)。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维生素
0.5
蛋白质
44
淀粉
66
由实验设计可知,他想研究对蟑螂发育影响的物质不包括( )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D.抗生素
甲与丙、乙与丙、丁与丙三组对照依次研究抗生素、维生素、蛋白质对蟑螂发育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8分)(精选考题·
新课标全国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个。
(1)由a与b的关系图直接判断两者的关系为竞争。
(2)根据食物链“a→c→d”可以判断,若d大量死亡,在一段时间内,c因缺少天敌其种群密度会增加,而由于c的增多,a因被c大量捕食而减少。
(3)图中a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a大量死亡后,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c、d的种群密度会降低。
(4)生态系统遭到干扰而使其结构发生了变化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
(5)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可得N∶50=40∶5,所以N=400。
(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400
22.(10分)(精选考题·
桂林模拟)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
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0.0
9.2
8
6.8
5.5
3.0
2.1
1.1
0.3
0.6
1.5
2.3
2.0
0.4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根据图1分析可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因为大于S0时,其样方内物种数量不变。
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样性。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
表格中的数据显示,C的种群数量大增,而其他种群数量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属于入侵种。
图3中根据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因此在第20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
第20~30年间,由于种群数量不变,种群的增长率为0。
(1)样方法 S0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 (3)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20 0
23.(8分)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大力推广“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户利用家禽、家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可作肥料。
请回答:
(1)建立这一农业生产模式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箭头和文字完善该农业生产模式的能量利用示意图。
(3)人和家禽是________关系,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农户原来的食物配比为农作物∶家禽∶家畜=1∶1∶1,现将该配比调整为3∶2∶1,则农作物的供给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第
(2)题中要求画能量利用示意图,只要涉及能量的变化都可以,但只有物质的变化不能画;
第(4)题中人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获得能量,由于调整了食物比例关系,可设定人需要的能量是100个单位,则食物配比调整前,所需农作物的能量为100/3×
10+200/3×
10×
10=7000,食物配比调整后,所需农作物的能量为50×
10+50×
10=5500,则农作物的供给量是原来的5500/7000=0.79。
(1)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的循环再生
(2)见下图
(3)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 (4)0.79
24.(14分)(精选考题·
江苏高考)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__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
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
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
在装有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d。
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②培养液配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分组:
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接种与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与统计:
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小、无性繁殖并且世代周期短,因此繁殖速度快。
(2)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后,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一般而言,是因为两种植物竞争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导致。
(3)要想探究粉绿狐尾藻能否产生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化学物质,首先要设计实验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粉绿狐尾藻提取物或培养液滤液培养铜绿微囊藻。
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
(4)若(3)中假设成立,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到抑制。
(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
(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3)②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③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④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
(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
25.(10分)(精选考题·
湖北八校联考)为了比较两种净化池塘水方法的有效性,某课题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从某个池塘中取水3L,均分为3份制成样品,编号A、B、C。
②对样品进行如下处理:
A中放入2g氯,B煮沸1min后冷却,C不做任何处理。
③从A、B、C中取等量且适量样品,分别接种在3个相同的经过清洗的营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