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341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19天火之谜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19天火之谜第1课时苏教版

19 天火之谜

 大自然有许多的谜,比如风雨雷电,过去人们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释,因而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甚至是迷信,现在这些谜已经或正在被人类一一解开。

在这过程中很多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本文中的富兰克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天火之谜》一课生动地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中的勇气和决心,说明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就可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以“雷暴之谜——实验揭秘——创造发明”,构成全文脉络,重点在于中间。

在教学“实验揭秘”这部分内容时,应先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理清作者在写“实验揭秘”这部分内容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交流后学生会找出作者先写富兰克林对雷暴的观察,再写大胆推测,最后通过风筝实验这三个层次揭开雷暴的秘密。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富兰克林对于观察的细致全面;推测时的勇敢大胆;风筝实验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勇敢无畏,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复述风筝实验这部分的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5.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6.通过本文学习,能理解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推测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的道理。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能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学研究精神。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的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师准备】

 1.搜集到的与富兰克林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学生准备】

 1.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熟读课文

 2课时

第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难点】

 1.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方法一

谜语导入

 1.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学生自由说)

 紧接着教师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

什么是谜呢?

(“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2.教师手指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天火”是什么东西?

 

(2)“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

 (3)这个“谜”又是被谁以怎样的方法解开的呢?

(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3.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生介绍)

 教师适时展示ppt:

PPT出示: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的《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4.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设计意图] 结合“谜”字,让学生自由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天火”二字,质疑课题,大胆猜测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方法二

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待雷电的呢?

你知道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吗?

 3.揭开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5.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雷电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各方面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热情。

方法三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可怕的、令人恐惧的现象,它每年都会发生几十亿次。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它由雷公电母所掌控。

西方国家则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

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此令人恐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开的——天火之谜。

(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

这个谜又是怎样被解开的呢?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PPT出示:

         

 【学习活动】

 找一找:

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并明确它们在哪些词语中。

 读一读:

自己认读后,再读给同学听。

同学之间互相正音。

 着重读准“钥匙”的“匙”(读轻声)。

“拴、颠”都是前鼻音,“讽”是后鼻音。

“暴、爆”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要让学生分辨清楚。

 认一认:

老师把生字上方的拼音去掉,让全部学生一起拼读。

 写一写:

用钢笔描红这几个生字。

 【巩固活动】

 说一说:

(1)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有哪个部分或者偏旁想提醒别人的?

 

(2)哪些字和生字是形近字或同音字?

 预设:

比较易错的:

暴、劈、揭。

 形近字分析:

劈与壁;炸与诈;揭与谒、渴、喝;爆与暴。

 暴、劈,强调字形:

“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这个分享可以从音、形、义等不同方面进行,还应鼓励那些已经学会弄懂这些字的学生介绍方法“从哪里我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是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理解词义。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

PPT出示:

雷暴 劈成两半 颜色 爆炸 揭开 拴住颠簸 普通 风筝 钥匙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乌云密布 难以置信 无稽之谈 大雨倾盆 安然无恙 冷嘲热讽

 【学习活动】

 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

 (重点纠正“怒发冲冠”的“发”、“无稽之谈”的“稽”、“安然无恙”的“恙”的读音)

 说一说:

借助于词典,了解这些词语的大意。

 预设: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情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

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

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

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巩固活动】

 找一找:

上面的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比较难写,有哪个字或者词语想提醒别人的?

 (爆炸、颠簸、钥匙、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议一议:

上面的词语中,哪些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哪些是形容天气状况的?

你平时积累的有哪些?

 读一读:

齐读生字和词语。

注意: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词语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 完成生字的识读是本课时的重要学习任务,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提醒生字和词语,学生的掌握情况好,就会方便记忆。

 3.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错的地方纠正;读不流利的集体齐读。

(重点引导“系”和“稽”的读音)

 

(2)重点检查指导第三、第四自然段。

 (3)再次自由练读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 扎实有效推进基础知识落实的同时,让学生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勤于思考。

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思考:

人们是怎样看待雷暴的?

富兰克林是如何进行推测的?

 学生交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富兰克林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2.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课文,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预设: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二~五自然段):

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交流讨论:

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富兰克林对“天火之谜”的探索精神?

请大家结合全文找找,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诵读品味一下。

 学生通读全文,勾画语句,走近富兰克林,感受其精神。

然后学生交流自己画出的句子,全班交流。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哪一位科学家?

(富兰克林)初步了解了一个什么实验?

(风筝实验)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

这个谜又是怎样被解开的呢?

我们在下节课来共同揭开这个谜。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éibào(    ) bàozhà(    ) bìshāng(    )

yàoshi(    ) jiēkāi(    ) diānbǒ(    )

lěngcháorèfěng(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将词语与意思对上号,再用加点词造一个句子。

雷电交(  ) 不足为(  ) 无稽之(  )

(  )为一谈  怒发冲(  )  ( )喜若狂

安然无(  )  冷(  )热(  )

1.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    )

2.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正常。

(    )

3.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    )

4.欢喜、快乐得手舞足蹈。

(    )

5.指无从查考、毫无根据的言论。

(    )

6.平安、安安稳稳。

(    )

7.头发直竖,把帽子顶起来。

形容非常愤怒。

(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改成反问句)

                                      

2.人们习惯地认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雷暴 爆炸 毙伤 钥匙 揭开 颠簸 冷嘲热讽

二、加 奇 谈 混 冠 欣 恙 嘲 讽 1.混为一谈 2.不足为奇 3.冷嘲热讽 4.欣喜若狂 5.无稽之谈 6.安然无恙 7.怒发冲冠 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我拿在手里真是欣喜若狂呀!

三、1.难道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不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吗?

 2.人们习惯地认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不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