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基础常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244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基础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自然基础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自然基础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自然基础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自然基础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基础常识.docx

《自然基础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基础常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基础常识.docx

自然基础常识

自然基础常识

自然科技常识:

  自然、科技常识的考查重点一般集中在地理环境、气候及科学技术的基本常识等方面。

自然常识的出题方式一般是考查自然现象的概念、特征或者利用基本的理论分析自然现象的成因;科技常识一般是结合本年度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及科学发明进行考查。

考生在复习本节时可以结合相关地理、生物知识,另外要时时关注科技方面的新闻,对重大科技动态的基本进程、重大发明的关键技术要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着重培养运用基本的原理解释普通现象的技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自然常识

1.宇宙的起源

  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上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

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

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起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由于大爆炸说比其他宇宙学说能够更多、更好地解释宇宙观测事实,因此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2.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

3.太阳

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

(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

4.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曰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当日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可看到平日因强烈阳光而不易看出的太阳闪焰、太阳日珥等太阳表面现象。

6.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

,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7.地震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

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

地震只发生在地球表面至700千米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

地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

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沿地面传播的称为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

世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因素。

8.喀斯特地貌

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桂、黔、滇。

岩溶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均可形成喀斯特地貌。

9.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

10.霍尔木兹海峡

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呈人字形。

由于它是海湾与印度洋之间的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

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逋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西方国家把霍尔木兹海峡视为“生命线”。

1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12.苏伊士运河

位于埃及境内,全长170多公里,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13.巴拿马运河

 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该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14.中国地理常识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一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五岳-一~(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5.对流层

是大气层的最底层,同地球上的生物关系密切。

对流层只有8~17千米厚,却集中了90%以上的水汽。

该层空气上下对流强烈,因此会形成风、雨、雷、电、霜、冰雹等大气现象。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C~6°C.

16.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上面,距地球表面20千米~50千米。

这里空气稀薄,大气平稳流动,是高速喷气客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一55°C左右。

平流层也是臭氧最为集中的地方。

17.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

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散射太阳辐射和直接太阳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臭氧、水汽和液态水、二氧化碳、尘埃等。

其中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被吸收得很少。

.

18.台风和賜风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称谓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对陆地的破坏在沿海1000米左右,后由于得不到水分和热量的补充而减弱。

19.海啸

海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以下50千米内、震级里氏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晡。

20.厄尔尼诺现象

是指在东太平洋、秘鲁、厄瓜多尔附近海面每隔3~5年出现的一次大范围海水升温而引发的异常气候现象。

它开始于圣诞节以前,所以秘鲁人称它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来临时,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的风向会突然改变,秘鲁、厄瓜多尔等国会因此产生暴雨天气。

这种影响波及西太平洋,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异常。

21.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指太平洋东部、中部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在这种冷海温度作用下,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出现酷热、干旱天气,孟加拉国出现洪涝灾害,加勒比海、墨西哥屡遭飓风袭击。

科学家把它称为“拉尼娜”,意为“圣女”。

22.温室效应(花房效应)

大气本身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潜热和感热转化给大气。

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

后者即是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效应(花房效应)。

23.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寒潮是中国冬半年(9月~翌年5月)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或伴随雨雪天气。

  24.沙尘暴

沙尘暴的破坏力很强,是一种灾难性天气。

沙尘暴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大风;二是地面要有大量尘沙;三是大气具有上凉下热的不稳定层结构,这是触发和加强沙尘暴的主要因素。

科技常识  

1.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

  是指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2.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它使用户能很精确地判定其位置。

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人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K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3.3G

  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4.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举动立即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信息高速公路,简单地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把全国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医院、家庭等用户连接起来,应用ATIM传输模式,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5.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