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
《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039元和11215元,分别增长%和%。
二、台创园发展情况
江苏************台创园于2009年5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约96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区码头镇,约平方公里。
自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园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要求,紧紧围绕“台资农业集聚高地、都市农业发展典范”目标定位,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对台交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2012年度、2013年度全省苏台农业合作园区考核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2013年9月5日,以台创园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科技部批准成立,同年11月以台创园为核心区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获得农业部认定批准。
一是园区规划逐步完善。
在原有台创园发展规划基础上,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聘请省农科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编制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运河区域综合性发展规划,并与码头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调整,实现多规融合,促进台创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码头古镇镇园一体,产镇融合。
二是基础设施快速推进。
建园以来,园区累计投入3亿多元,完成了明远路及二河大桥、张福河大桥、屏东路、疏港路、古黄河路以及园区加工区道路等工程,构建了完善的道路框架。
建成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展览馆、高科技智能温室、古镇旅游购物街等重点工程。
经二路、纬四路开工建设,正在铺设雨污管道和路床;
主次干道绿化、亮化同步配套,园区路网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400亩“四新成果”展示基地连栋大棚、配套设施等启动建设;
万平方米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园区创业创新中心)完成单体方案设计,开始施工图设计,即将开工;
园区自来水管网、智能化弱电管网正在建设。
充分利用京杭运河许渡作业区1000米口岸,与辽河油田合作,建设集港口码头、LNG储运、加注、船舶改装、物流于一体的水陆服务综合体,目前,辽河油田水陆服务综合体码头工程获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已上报审查。
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古运河畔最美乡村”,引进了婚纱摄影外景基地,正在建设花海、人造沙滩等外景设施。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市、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台开展招商工作,园区专门成立招商小组,常年在台资企业密集地区驻点招商,在主攻台资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引进国内现代农业科技项目。
目前,园区共落户皇达兰花、台生源菌业、景台农业、三商农业、现代渔业示范园、宏金源蔬菜加工、天丰科技种业、西班牙现代大型农业冷链物流配送、北京地福来藻类研究中心、******金旺达蔬菜加工等高科技涉农项目21个(其中台资项目12个),总投资亿美元,涵盖了现代园艺、生物技术、种植、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其中,皇达兰花有限公司从事蝴蝶兰组培、销售,现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高科技智能温室5万平方米,年种植600余万株蝴蝶兰,成为亚洲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公司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已签约的总投资2亿欧元的西班牙现代大型农业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可满足周边150公里农产品市场供应需求,带动周边10公里农产品生产基地,催生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
总投资亿元天丰科技种业项目由中国“千人计划”学者张大兵与市农科院合作建设,引进的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稻研究技术。
园区还洽谈了******师范学院特色农产品培育科技示范区、正大生物科技、台湾兰花植物精油萃取、大禾农业雾根培植基地等项目,即将签约。
同时园区管委会创新思路发展智慧农业和金融农业,计划发起成立中国首家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基金投资控股管理公司及基金投资公司,引进民生、平安、农业、国开行、农发行等涉农银行入驻,将园区创成以农业科技金融为特色的样板区。
四是淮台交流逐步深化。
充分利用台创园“国字号”招牌,切实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组织人员参加两岸乡村座谈会、台湾江苏周、两岸农渔水利交流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等活动,交流科技与先进管理经验。
先后接待南京台湾投资协会、台北市农业代表团、台湾南投农会参访团、海峡两岸农业促进会、台湾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台湾电电公会等多家团体共80余批,1000余人次,包括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台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玺曜,台玻集团董事长林伯实,台湾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许水树等众多台湾知名企业家。
核心区码头镇与台湾屏东县东港镇结为友好乡镇;
同时,还与台北、新竹等市共结对12个乡镇;
先后与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屏东县农会等台湾8个民间团体结对。
3、园区主要做法
第一,学会借力,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码头古镇保护与开发、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和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省、市、区实施的重点项目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政策的叠加效应和联动效应,有效降低园区的建设成本。
一是与码头古镇建设相结合。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位于******区码头镇,码头镇是千年古镇,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旅游和小城镇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坚持园区与码头古镇建设的相互促进,做到园镇一体,码头镇为园区提供良好的商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资源,园区作为码头古镇旅游向西拓展的重要板块,扩大旅游空间,丰富旅游内涵。
二是与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相结合。
借助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带动功能,加强规划衔接,让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助我发展。
三是与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相结合。
抢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重大机遇,依托园区核心区、部分示范区与黄河故道西段重合叠加的契机,实现二者在开发理念、方向、目标的有机统一,科学编排项目,做到互相促进、统筹实施。
同时,精心编制园区综合性发展规划、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发展规划和整个城市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产业规划的有机衔接。
第二,不断蓄力,坚持走产业支撑之路。
项目是园区发展之本,产业是园区建设之根。
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项目先行、产业作基的工作理念,科学确立园区发展的产业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加快园区项目集聚,我们鼓励全区乡镇和部门共同引进项目落户,并在年底考核上予以加分,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注重三产融合,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改革先行区、三产融合试验区和“四化”同步样板区。
第三,强化聚力,坚持走行政推动之路。
借鉴省内外园区建设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园区发展路子。
一是争取多方共建。
从区级层面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为成员,同时整合台创园管委会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筹委会人力资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职责,成立综合办公室、科技促进组、投资促进组、规划建设组、财经组、社会事业组等一办五组,每部门3人左右,从区直各部门、有关乡镇抽调人员,到管委会脱产办公。
从市级层面成立了园区建设协调小组,定期会办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市、区共建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努力获得省政府支持,提升园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
积极向上争取,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科技经费共1250万元;
本年度省科技厅苏北科技专项政策引导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正在申报;
市委市政府将每年支持园区建设1000万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区委区政府将每年支持园区建设5000万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强化资金运作,加强与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对接,积极包装项目,加强融资。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古黄河路等六条道路获得省国土资源厅独立选址批复;
900多亩土地由一般农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
重要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正在开展。
积极协调解决了园区核心区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等问题。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
学习省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省内其他园区发展经验,在积极争取省、市各种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科学全面的园区优惠政策,在财税、项目、土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促进项目、资源等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
四是注重添力,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
围绕提升园区科技层次,积极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引进科技型项目,切实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为园区发展装上智力引擎。
园区先后与******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团队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和科技合作协议,其中与食品学院、信息学院合作的“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科技服务超市”等两个科研平台已经建成;
引进了桂建芳院士工作站,上海交大、南农大、市农委、市科技局、******师范学院以及园区联合合作的苏北水稻分子育种研究院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4、存在问题
尽管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园区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落户园区的21户涉农企业中,还有很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只停留在品种引进上,新品种的培植和新技术的研发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和园区快速发展。
二是农业项目支撑不够。
落户园区的农业项目相当一部分是大规模的庄园型农场,虽然体量较大,但是项目自身产生税收较少或基本不产生税收。
农产品加工项目占整个入院涉农项目的比例较低,园区建设投入大,回报少,园区压力负担较大。
三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
目前园区核心区土地指标极其短缺,除了600亩一般农用地和900亩建设用地外,其余规划用地均为基本农田。
近期签约的现代大型农业冷链物流配送项目仅一期占地就需500亩,二期还需500亩,短缺的土地指标严重制约了高科技农业企业落户。
5、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台创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块金字招牌,紧紧围绕“立足本土特色、融入台湾元素、突出科技引领”的发展思路,奋力拼搏,创新实干,努力在基础设施、科技项目、淮台交流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进一步集聚科技要素,引领园区科学发展。
确保上半年天丰科技种业、金旺达出口保鲜速冻水果蔬菜加工项目、北京地福来活性细胞肥藻类繁殖中心项目、植物工厂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
8月份西班牙现代大型农业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6个以上。
力争三季度皇达花卉三期、景台农业二期、北京地福来活性细胞肥藻类繁殖中心项目、植物工厂全面建成,现代渔业示范园二期项目投入运营;
四季度辽河油田水陆服务综合体港口码头工程主体竣工,天丰科技种业投产运营,全年新竣工项目7个以上。
年内再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创新联盟1个,将科技服务超市建成苏北总店;
新增品牌15个,引进植物新品种50个、畜禽水产新品种15个、新技术25个,努力争取******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园区。
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招商,增强园区经济实力。
围绕园区发展规划,重点突出台湾元素、科技含量、投资规模、带动能力,精心组织赴台招商,积极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广台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先进适用技术与专利。
同时注重招引一批国内现代农业项目,进一步丰富台湾农民创业的投资主体,密切跟踪服务大禾农业雾根培植基地、师范学院特色农产品培育科技示范区、正大生物科技、台湾青山兰花植物精油萃取、动物血液生物科技、东方园林等项目,力争年内再签约项目2个以上。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项目落户平台。
确保三季度经二路、纬四路道路工程和绿化、明远路西延绿化全面建成;
“四新成果”展示区连栋大棚全面交付,智能温室、日光温室、普通大棚、防虫网开工建设;
科技孵化器土建工程全面启动。
年内辽河油田水陆服务综合体完成码头工程,婚纱摄影外景基地投入运营,实现园区区域供水,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
四是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破解园区发展瓶颈。
创新管理机制,聘请专业融资团队、招商团队和科技智囊团队参与园区建设,形成共建园区的强大合力;
加强与相关银行对接,力争项目融资上半年开始发放;
尽快组建农业科技金融中心,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
加强向上争取,4月份完成省科技厅苏北科技专项政策引导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申报,编报农业产业化、科技等项目资金;
加快编制园区重要功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项目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