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1916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一种传统偏见,至今仍然抑制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例如,考试、招工、晋升都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一个人。

这种传统的做法,对人类其他几种形式的智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才能,而可能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其他形式的智能。

如果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做法,分析与预测人们智力组合类别和优势,选择能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方向,那么不仅有助于社会,也有助于个人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从事长期的观察,定期检查人们对各种事物理解及处理的能力,从而分析出一个人的智能组合倾向,并用现代理论方法来全面评定一个人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这样就不会再有简单的“聪明”和“愚笨”的提法了。

这对于儿童教育意义更大。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扶掖。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而又好动的孩子来说,形形色色的积木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数学能力——哪一种结构比较稳定,哪一种构造无法实现,对于小嘴巴喋喋不休的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他们的逻辑和语言能力,对于自然形成的“小孩王”,则可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我们无法肯定孩子将来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儿童的个性确实预示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

须知,这比勉为其难地强制孩子朝刻板的模式发展更实际些,也许这就是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方法。

社会并不需要个人十全十美,但是对智能的弱点,发现越早,纠正就越方便。

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只要是弱项趋向正常,达到一般水平,我们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其智能强项的开发,使他有辉煌的发展。

这对培养和造就人才,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智能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正如杰出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说:

“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而人们的智能却徘徊不前。

”让我们努力跨前一步,打破那种徘徊不前的局面吧。

7.联系全文,对“智能组合类型”和“智能组合倾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各种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组合的情况并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因为这种强弱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智能组合类型。

B.所谓的智能组合倾向实际是指整个智能组合中,某些智能相对的强,而某些智能相对的弱。

C.不同的智能组合倾向,显示出不同的智能优势,给智能开发明确了一定的方向。

D.智能是成才的一个重条件,智能组合类型的不同反映出智能高低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有些人能成才,有些人不能成才。

8.对文中划线的语句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中“一种传统的偏见”是指:

过分重视人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才能,忽视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其他形式的智能。

B.第2段中“其它几种形式的智能”指:

堆积木的能力、看图讲故事的能力、社会交

际能力。

C.第3段中:

“最佳方法”指:

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数学能力,又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即全面发展的能力。

D.第4段中“一种有益的尝试”指:

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智能强项的开发。

9.下面说法符合文章本意的一项是()

A.考试、招工、晋升都不应该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

B.人本无聪明愚笨之分,而只有智能类型的不同

C.及早发现儿童智能组合上的强项,并且使之向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发展,就可以使他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D.人类智能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偏见使人们不能及早发现人的智能倾向和开发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

10.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A.怎样使人变聪明

B.儿童智能的早期发现

C.发现智能倾向和开发智能优势

D.因材施教是使人成才的最佳方法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

“不可。

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

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

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

“师乎!

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

蹇叔谓其子曰:

“晋若遏师必于。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

“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

”蹇叔对曰:

“臣不敢哭师也。

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

”师过周而东。

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

“嘻!

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

”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

“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

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

”秦三帅惧而谋曰:

“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

”还师去之。

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

先轸言于襄公,曰:

“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

”襄公许之。

先轸遏秦师于

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

此缪公非欲败于

也,智不至也。

智不至则不信。

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绝诸侯之地绝:

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让:

延请

C.道遇秦师道:

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适:

刚刚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兴师B.师所从来者远矣

C.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D.使人臣犒劳以璧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穆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②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

③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④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

⑤先轸遏秦师于而击之。

⑥智不至则不信。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

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会兵败

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

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预料的。

第II卷(共105分)

四、(15分)

16.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其后问题。

(6分)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

戏马台前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

①本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时所作。

②漏天:

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

③鬼门关:

即石门关,地名。

④华颠:

白发。

⑤两谢:

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联会上,赋诗为乐。

(1)“定风波”是本词的。

(1分)

(2)从词中看,作者在重阳节做了哪些事?

(2分)(不超过12个字)

(3)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表达技巧或练字用词对表现主旨起到的作用。

(3分)

18.根据语境填空(4分)(任选两题)

(1)“即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这几诗出自《梦

游天老吟留别》,作者李白,字,号。

(2)陆游在《书愤》中用“,”两句描写战斗生活,生动而传神。

陆游,号,是代著名诗人。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几句话选自宋代作家的名作。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19—22题。

心中的芦苇

(一)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①。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②像一片片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荒凉浓缩成亘古的沉静与轻盈。

(二)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

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三)这白发飘飘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柔和的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冰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为千古绝唱。

(四)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地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五)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

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佞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

谪乡野,不能楚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六)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

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

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

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在芦花织成的心境中,我读懂了那些伟大的作品:

那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沉重、率真和苦涩:

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

(七)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八)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注:

①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

②芦花,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易随风飘起。

]

19.第二段概写了芦苇的,表现了芦苇,芦花怎样的特征?

20.“芦花”在第五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分项请写序号)(6分)

21.第六段中作者说“在芦花织成的心境中,我读懂了那些伟大的作品”,读懂作品与“芦

花织成的心境”有何关系?

22.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三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意在表明;

芦苇是美丽的,芦苇的美丽中蕴含着贫寒。

B.作者心中的芦苇,受得住贫瘠,耐得起寂寞,沉静、自由而潇洒,是一种人格的象征。

C.从古代衣香鬓影的女子,到屈原、到作者,借芦苇抒情在我国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D.人与芦苇相同,都是孱弱中蕴含着坚强;

人又与芦苇不同,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

E.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由物及人,大部分篇幅基调凝重悲凉,结尾处才显出明快与激昂。

六、(12分)

23.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四处语句及标点使用上的毛病,将原句序号及修改意见(或方案)写在横线上。

(4分)

①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一次主题为“青春颂”的大型演讲会。

②各班都选派代

表参加,③校长也荣幸地参加了这个大会。

④会上,校长精彩的即兴演说,博得了一片哗然。

⑤接着同学们踊跃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

⑥会后同学们都感到十分兴奋,但更多的是责

任重大。

24.将下列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连贯、通顺的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疏漏原意。

在当前世界军事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将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

部队战斗力物质技术保证的国防科技工业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上。

2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有人明确指出,由于科学的进步,当今的大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

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

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由于神经科学及有关技术的发展,新的脊椎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

随着这些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的有效防治。

2020年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

十六岁的花只开一次。

哲人说:

一次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一次,可以忽略不记;

一次,也可化作永恒。

请以“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西城高三统练语文试卷答案

1.C(A“辟”此处读pì

,B“饬”读chì

,D“吁”读xū)

2.B(A、腹—腑,C、式—势,D、壁—荜)

3.B

4.A(B“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C“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此处可改用“翘首以待”。

D“难言之隐”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不能做“苦衷”的定语。

5.D(A.“从科学的角度”与中心词“达到”搭配不当,可改为“借助科学的力量”。

B、逻辑混乱,只能说诗歌是人生的写照。

C、句式杂糅,“要求具有……水平”与“具有……水平才能胜任”混用。

6.A

二、(12分)

7.D(“智能组合类型的不同反映出智能高低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有些人能成才,有些人不能成才”不合文意)

8.A(B中“其它几种形式的智能”指:

空间想象能力、运动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C中“最佳方法”指:

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引导、扶掖。

D中“一种有益的尝试”指:

及早发现并纠正儿童智能上的弱点,使其弱项趋于正常,同时开发其智能强项。

9.D(A中“不应该”太绝对。

B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用现代理论方法来全面评定一个人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这样就不会再有简单的‘聪明’的‘愚笨’的提法了”,而并非“人本无聪明愚笨之分”。

C中“就可以使他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之说太绝对。

10.C

三、(15分)

11.B(让,责备)12.B

13.B(“乃”都表顺承:

A“其”,前—表祈使,后—表假设;

C“则”,前一是“就”,后一是“却”;

D“也”,前一在句中舒缓语气,后一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4.D(①②③句都不是。

)15.A(不是“对方”,应是晋国)

16.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

(3分,重点:

“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

(2分,重点:

“而”,“缧绁”。

“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

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

“己”可译为“这个人”。

17.

(1)词牌

(2)饮酒、作诗、驰射、头插菊花。

(两项1分,四项写全得2分)

(3)角度有夸张(一漏天)、比喻(似乘船)、反衬(环境艰苦反衬乐观)、典型细节的选取(黄菊上华颠、拍古人肩)、极富表现力的字词的使用(上、追、驰、拍等)用典等等。

要求明确答出选取的角度(1分),有结合内容的简要分析(1分),在表达作用的表述

中出现“乐观”、“豪迈”、“开朗”、“老当益壮”等能表达主旨的词语(1分)

例如:

本词开头两句,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被贬之地环境之恶劣;

在屋里如在

船中,可见其潮湿艰难。

对下阕表达的开朗、豪迈之情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18.(两空1分)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太白青莲居土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放翁(南)宋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19.生命历程(2分)生命力强,洁白、富有张力。

20.

(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

(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每点2分)

21.那些作品内容沉重而表现得轻松,跟芦花生于贫瘠而飘举轻盈(首段)神似。

因此,参悟了芦花的精神,有助于读懂作品。

22.A、B(4分,C“古代衣香鬓影的女子”和“屈原”并没有借芦苇抒情。

D说芦苇“孱弱中蕴含着坚强”不合文意,文中只说芦苇生命力强。

E“明快与激昂”不合实际。

23.(4分,每句1分)

①“五四”具有特殊含义,应加引号。

③“荣幸”应删掉。

(“荣幸”是谦词,不能说别人。

④“哗然”应改为“掌声”或“喝彩之声”等。

(“哗然”是贬义词;

是形容词,不能做宾语。

⑥“但”句改为:

但更感到责任重大。

24.(4分)

①国防科技工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技术保证。

③当前,世界军事科技迅速发展,④我们必须将国防科技工业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上。

25.(4分)末来几十年,一些威胁生命的疾病将得到防治,人类寿命可延长。

七、(60分)略

参考译文:

先前秦穆公出兵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

“不行。

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

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

退却能够迅速撤离。

现在行军几千里,还要穿过其他诸侯国去偷袭郑国,我认为这不行。

您慎重考虑。

”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

蹇叔把军队送到城门外,哭着说:

“军队啊,我看着

你出征却看不到你回来啊。

”蹇叔有两个儿子叫申和视,参加军队一起出征。

蹇叔对他的儿

子说:

“晋国如果阻击我们的军队一定在山。

”秦穆公听说这件事,派人责备蹇叔说:

“我

出兵打仗,还不知结果怎样,现在你哭着给军队送行,这是给军队哭丧啊。

”蹇叔回答说:

不敢给军队哭丧。

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跟军队一起出征,等队伍回来时,不是他们死了,

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才哭的。

”秦军经过周地向东进发。

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西行到

周地做买卖,斗路上遇到秦军,弦高说:

“哎呀!

秦军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

袭郑国。

”立刻让奚施回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伯的命令慰劳秦军,说:

“我们国君本来听说

贵国军队要来,已经好久了。

贵军没有来到,我们国君和战士们私下替贵军担心,惟恐你们

的士兵疲劳以及干粮缺乏。

派我用玉璧犒劳贵军,用十二头牛提供膳食。

”秦军三个主将害

怕了,商量说:

“我军行军数千里,多次越过其他诸侯的国土去袭击郑国,没有到达而人家

已经先知道了,他们的防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

”(就)回师撤离。

这时候,晋文公刚刚死去,

还没有安葬。

先轸对晋襄公说:

“秦军不可不攻打啊,我请求攻打它。

”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

在山截住秦军进行攻击,大败秦军,俘获秦国的三个主将回国。

这不是秦穆公想要在山

失败,而是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

智力达不到就不相信。

不信(蹇叔的)话,军队回

不来(的结果)就是由这造成的,所以智力达不到所形成的害处很大呀。

(文本节选自《吕氏春秋》)

翻译题参考译文:

越石父很贤能,被拘捕了。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

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

晏子进入内室很久(没出来),越石父请求绝效。

晏子显

得十分敬畏,整理衣冠道歉说:

“我虽然不够仁德,(却)使您从困厄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

这样快就要绝交呢?

”越石父说:

“不是这样。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可以受屈,

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