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11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与环境问题.docx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人类环境

(一)环境及其分类:

(1——3页)

1.环境概念:

围绕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分类:

概念:

由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环境。

自然环境组成:

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土壤环境和地质环境

变化:

地球上的纯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概念:

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加工改造后的环境

组成:

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旅游环境等。

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

3.环境与人类的关系(7—9页)

⑴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原始社会:

人类敬畏、崇拜自然环境;

农业社会:

人类改造自然环境;

工业社会:

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

自然环境的处于对立、不协调的关系;

当代社会:

环境问题日异突出,人类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0、14—16页)

1.环境问题:

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根源:

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

(①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②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③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⑤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三、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②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

1.全球性环境问题

表现

分布

成因

危害

对策

①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⑴导致生态系统调整;⑵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⑶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大面积植树造林。

②酸雨

PH<5.6

西欧、北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借助大气环流输送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⑴减少人为酸性气体的排放;⑵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⑷加强国际合作⑸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③臭气层破坏

南极上空臭氧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

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全球变暖

减少并逐步禁止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研究新型制冷设备;国际合作。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

森林被毁、草原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建立自然保护区;立法;迁地保护;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抢救濒危物种,采育结合、合理放牧,保护植被,实行禁渔、禁猎期制度等

⑤国际水域污染

北海、地中海;国际河流上游污染

各种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直接或间接污染陆地水或海洋水;石油航行附近石油泄漏

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及健康

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②保护水源;③加强管理,减少污水排放;④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⑤循环用水,重复用水;⑥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对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

⑥森林锐减

森林的作用:

森林除了其物质作用以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等,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被称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形成原因: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锐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

危害:

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温室效应;引发各种生态(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灾难

措施:

①封山育林,②计划砍伐、③采育结合、④退耕还林、⑤优化林区经济结构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⑦加强管理;⑧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⑨加强宣传教育。

⑦土地荒漠化

荒漠的类型:

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

温带荒漠:

距海远,海洋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工程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不正确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盐渍化等),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治理措施:

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坡;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用水;工程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等。

⑧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污染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

危害:

(1)污染大气(被风吹起、有害成分挥发);

(2)污染水体(造成河湖淤积;有害成分被浸滤出来污染水体);(3)污染土壤(占用土地;有毒成分渗入土壤,危害动植物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措施:

(1)填埋(优点: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缺点:

容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2)堆肥(优点:

环保效果好;缺点:

需对垃圾分类,技术要求高);(3)焚烧(优点: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缺点:

焚烧设备耗资巨大。

⑶综合利用:

(见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2.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和社会性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①尊重与善待自然;②关心个人并关爱人类;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自然资源概念及其分类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它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矿产资源枯竭(30—31页)

⑴矿产资源的形成:

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富集起来的、具有工业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⑵矿产资源问题的形成:

①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②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面临着迅速耗竭的危险。

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煤炭为例

①开采过程中的问题:

造成大量煤矸石的堆积;矿井废水和洗煤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

②运输中的问题:

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③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燃烧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产生大气污染;燃烧后产生的灰渣、粉尘多——垃圾污染

⑷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复垦;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③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④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⑸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②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③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

⑹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措施(43页)

①节约、综合利用;②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③寻找新的代替品

2、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⑴土地资源(32页—33页)

我国土地现状:

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

问题1:

耕地日趋减少

原因:

①人口增加,住房面积扩大②城市的扩张③工矿道路建设占用土地④水蚀、风蚀、沙漠侵吞

措施:

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安排农林牧业生产②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③在工业、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④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治理,提高耕地质量

问题2:

土地退化

表现:

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肥力贫瘠

原因: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人类排放的污染物

措施:

参见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⑵水资源问题(34页)

缺水原因:

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②人口剧增,工农业飞速发展,用水量增加③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全球的水资源危机④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保护水源、提高节水意识和采取节水措施。

④防治水污染⑤控制人口数量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问题与生态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3.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如: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4.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5.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除自然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以及大规模工程建设中环保措施不力引发的生态问题。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自然原因:

森林火灾、病虫害等

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重采轻育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优化林区经济结构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降水少,变率大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不重视环境保护等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土壤侵蚀

黄土侵蚀区

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位置的过度性;多地质灾害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工矿建设不当。

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农业技术措施;

石漠化

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

降水量大,多暴雨;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层浅薄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过度垦殖

植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