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11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docx

口号标语之急救标语

急救标语

【篇一:

急救知识宣传】

急救知识宣传其他热门资料2008-11-2118:

57:

10阅读329评论0字号:

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救护新概念.............................................................................2

第一节“第一反应者”.........................................................................2

第二节现场救护及早期通路....................................................................2

第二章成人心肺复苏………………………………………………………………………………….3

气道梗塞急救法........................................................................4第三章创伤救护...............................................................................5

序言

欢迎你参加本次首届急救知识竞赛!

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传统工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这个红十字会履行的职责内容。

武汉大学校青协红十字救护队承办此次急救知识竞赛,旨在帮助更多同学学习到实用的

急救知识。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等原因,严重创伤和危重症病人呈不断增多之势。

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1979年国际上正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急救,分为院前和院内两部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除了具有快速反应“急”的特点意外,更重要的是在伤病员发病现场和转运途中及早实施准确、有效、不间断的医疗救治,以最大限度减低伤残、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而达到“救”的目的。

美国esposito教授指出,一系列关于损伤程度、救治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表明,致死性伤员中,约有35%本来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关键因素是院前阶段能否获得快速、高效和优质的救治。

德国《镜报》周刊曾披露过一组数据,在拥有1450万辆汽车的中国,200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高达10.9万人,死亡率27.3%;而在汽车超过4440万辆的德国,却只有6842人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1.1%。

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在国外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往往

掌握一些现场技术,能马上对伤者实行救助。

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救护队自2004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以来就围绕普及紧急救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运动会提供医疗协助、急救知识图片展、急救知识讲座、初级急救员培训等等。

今年11月26日,红十字救护队成立四周年。

为了同时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在武汉大学团委,武汉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的指导下,我队举办旨在提高广大同学急救意识的“双手传递爱心,知识挽救

生命——武汉大学首届急救知识竞赛暨红十字救护队四周年庆典”活动。

为配合本次急救知识竞赛的要求,特编写此首届急救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和比赛提供相关的指导。

感谢武汉市红十字会培训中心及中南医院急诊科陈志桥等老师以及前辈们对此次编写的

支持与帮助!

感谢同学们对学习急救知识抱有的热心和对我们救护队工作的支持!

谢谢!

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救护队

2008年11月10日

自主学习网站

中国急救网.cn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一节:

“第一反应者”

据统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损伤、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暴力行为,受伤需治疗的人数为上述人数的100倍~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形成永久性残疾。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上,

提出了“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的口号。

?

“第一反应者”(或“第一目击者”)

“第一反应者”(firstresponder)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第一反应者”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平时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取培训相关的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

识、技能救助病人。

发达国家的社区急救服务,侧重于对重点人群的培训,成为对“第一反应者”群体的培训。

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已成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社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最重要的系统内容,是社会的进步和需

要。

警察、消防队员、教师和宾馆、旅游、民航、超市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由于他们的工作特点,在现场遇到突发的危重伤病人机会多,所以对这些人群要实施基础救护培训。

定期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可以将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

?

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

?

美国每个人一年中都要参加几次相应急救活动。

?

有的外国公司甚至规定,求职人员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才有资格应聘!

?

“地震多发国”日本从小就教育孩子,而且每年都要举行抗震活动,教市民如何防身、脱险。

拥有急救员证书的“第一反应者”比例

?

澳大利亚每100人中有1—2名

?

新加坡每5人中有1名

?

美国的西亚图每3人中有1名

?

北京正在为每150人拥有1名而努力!

国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同等与国民的综合

素质和文明程度。

而我国急救普及人数比

例显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我们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国学习!

第二节现场救护及早期通路

一、现场救护的目的

现场救护的目的:

首先目的是挽救生命

其次是治伤、减少伤残

二、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

1.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的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人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地实施救护措施。

4.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痛苦的措施。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三、早期通路:

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

“生命链”的第一个“e”是早期通路,即早期呼叫当地急救系统(ems)。

急救系统派出急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在这个环节中急救系统应负担医学指导,即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现场之前,告诉现场人员应如何进行必要的救护措施

以便不失时机的进行抢救。

1.呼救电话须知:

简要清楚说明以下几点:

(1)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指出附近的街道或其他显著标志;

(2)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3)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病人的人数;

(4)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

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第二章成人心肺复苏术(简称cpr)

强调:

1必须在经过严格培训和练习后方能对他人施行心肺复苏术

2心肺复苏术仅限于现场救治突发疾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

3必须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包括人身和社会两方面)

4施救前若有他人在场,必须先声明自己的身份

5若无必须,尽量避免搬动病人

6自始至终注意保护颈部和保持气道开放

7心肺复苏术过程中尽量保证胸外按压不中断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脑复苏适用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

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程序

(一)成人心肺复苏(轻拍重唤)

1.叫:

评估意识

通过呼喊“喂,你怎么啦!

”,拍打伤病员肩膀等判断患者意识。

2.叫:

呼叫求援

如无意识,立即高声救助(“来人啊!

救命啊!

”),及呼叫ems系统,并表明自己是急救员的身份(“我是急救员,请懂急救知识的人过来帮忙”)。

3.维持呼吸道畅通

采用压额提颏法:

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

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如怀疑伤病者头部或颈部受伤,首先须固定颈椎。

压额提颏法可能会移动颈椎,增加脊髓神经受伤的可能,所以要用托下颌法(将颈部固定在正常位置,并

同时用双手手指托起下额角)来畅通气道。

打开气道的指标:

保证下巴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即可。

4.评估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检查呼吸或咳嗽,并清除口腔异物(如有明显异物:

松脱

的假牙,食物或呕吐物等,用手指钩出异物)

5:

评估循环

触摸颈动脉5-10秒,判断有无心跳

6.进行2次人工呼吸

若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次,每次2秒钟,吹气频率为12次/分。

当遇到病人牙关紧闭、口张不开时,应采用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包括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人工呼吸面罩的吹气及专

业的呼吸机、气管切开等。

7.找出正确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按压位置

正确按压位置:

a.两乳头连线中间b.胸骨柄的下半段c.肋骨缘上两横指

8.进行胸外按压

如上图所示:

将一只手掌根重叠放在已定位在胸壁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且抬起,紧贴胸壁进行按压。

按每分钟100次的速率施行30次挤压。

每次下压胸部

4-5厘米

9.4个循环

每分钟4個循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

2。

10.效果评估

1分钟后评估呼吸和脉搏,同上述方法。

11.无脉搏继续cpr

没有呼吸脉搏,继续以30:

2的比率实施心肺复苏,每约3-4分钟,停止cpr,

检查呼吸与循环。

三、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为红润。

2.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3.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四、终止cpr的指标

1.脑死亡

2.无心跳与脉搏(30分钟)

3.复苏成功,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1.有医务人到场

气道梗塞急救法

一、发病原因

在进餐时,因进食急促、过快,尤其是在摄入大块的,咀嚼不全的食物时,若同时大笑或说话,很易使一些肉块、鱼块、菜梗等滑入呼吸道。

常见的呼吸道异物有糖果、话梅、花生米、药片、西瓜子以及纽扣等。

二、临床表现

1.特殊体征:

当异物吸入气管时,伤病人突然的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由于异物吸入气道时感到极度的不适,伤病人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地紧贴于颈部,以示痛苦和求救。

2.呼吸道部分阻塞:

伤病人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弱而无力,呼吸困难,吸气时带有高声,梗塞患者手呈“v”体征,面色出现苍白,发绀。

3.呼吸道完全阻塞:

进而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面色灰暗,紫绀,失去知觉,昏倒在地,严重者,丧失生命。

4.昏迷患者在呼吸道被打开后,仍无法将空气吸入肺内。

三、现场急救与成人、儿童海默立克手法

具体救治方法

腹部手拳冲击法:

又称海氏手法。

方法是通过手拳冲击腹部时,使腹压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

1.立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的患者)。

取立位,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给患者弯腰头部前倾,以双臂环绕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肚脐略向上方,远离剑突尖。

另一手紧握此拳以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将拳头压向患者腹部,连续6~10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每次冲击应是独立,有力的动作,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内脏器损伤。

(如右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