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31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孟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该材料反映了

A.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周初的分封制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兼并战争

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

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

3.周礼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惩罚贵族的制度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5.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6.秦朝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7.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8.“欲天下之安定,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的主张后发展为

A.削藩策B.分封制C.刺史制度D.推恩令

9.下列关于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设置枢密院B.在州郡长官之上设置通判

C.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D.各州郡的财富全部运往开封

10.北宋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措施,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物质基础

C.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D.使北宋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11.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

A.丞相权力增大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体现了任人唯贤

12.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矛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②皇权和相权的矛盾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13.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14.自秦汉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5.古希腊城邦殖民活动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航海业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吸收东方的先进文化D.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古希腊城邦政体对希腊文明最大影响是

A.贵族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君主制的盛行D.公民政治的盛行

17.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浅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0人刻写。

由材料可以看出“陶片放逐”

A.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验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D.不能保证真正意义的民主

18.《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9.希腊和罗马的民主都是

A.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权利B.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C.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D.受到亚非文明的影响

20.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

B.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起斗争

C.发动了“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22.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3.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指出: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不过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而已”。

这是指

A.美国允许奴隶制度存在B.美国允许奴隶贸易

C.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D.黑人无选举权

24.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D.开拓海外殖民地

25.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

这反映了这部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B.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

26.17~19世纪,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国

27.关于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议会拥有立法权

28.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是

A.是真正的民主,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B.避免了党派之间的斗争,有利于稳定政局

C.可以把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D.可以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9.虎门销烟的最本质意义是

A.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0.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

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31.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内容是

①割让香港岛②开发五口通商③关税协定④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2.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D.改变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

33.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略到共同侵略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4.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没有认识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D.没有区别侵略和外的进步文明

35.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36.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

37.《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洪秀全的主观愿望

3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D.它们都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纲领或方案

39.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最显著的进步表现在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B.进行了反对外侵略的武装斗争

C.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D.运用宗教理论发动农民起义

40.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

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

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二、材料题。

(10+15+15=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已,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充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

……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

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