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07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Ⅲ 第十二单元第34讲.docx

必修Ⅲ第十二单元第34讲

第34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一、背景

1.经济:

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3.阶级: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

文化专制日益严重,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知识分子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主要代表人物

1.“异端”思想家李贽

(1)学术上:

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道德上:

批判传统道德,追求个性发展。

(3)哲学上:

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2.三大进步思想家

人物

代表主张

共同主张

王夫之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

(2)经济上:

工商皆本

(3)学术上:

经世致用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提出了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等设想

顾炎武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经世致用”

三、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批判宋明理学和传统道德。

2.反对封建专制:

反对君主专制。

3.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主张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四、评价

1.积极

(1)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2)具有早期启蒙思想性质,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作用。

2.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深度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局限性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对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

1.西学东渐、东学西渐

(1)西学东渐:

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东学西渐:

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

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2.“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3)主张“工商皆本”。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考点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张与特点

1.家国情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根据材料,找出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

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主要信息:

答案 从材料信息看,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

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1.李贽的工商观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李贽

发现问题 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

命题角度 李贽重商的时代精神;古代工商本末观念的变化。

2.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发现问题 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命题角度 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

3.王夫之的“唯物史观”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

发现问题 肯定改革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性。

命题角度 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王夫之的思想与理学唯心主义的差异。

4.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认知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

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

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

“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发现问题 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命题角度 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考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

(1)积极影响

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局限性

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

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

原因

自身缺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史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提示:

史料中作者从时代背景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了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

论证:

答案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

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而法国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

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

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发现问题 明清时期尽管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中西方却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命题角度 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交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2.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发展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发现问题 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明清之际成为了社会转型的阻力。

命题角度 宗法制度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关系;明末清初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范畴的原因与实质。

3.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

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

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发现问题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

命题角度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近五年全国卷没有命制该部分试题

1.命题点:

清代的反传统思想

(2019·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