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806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docx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汇编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一、浦东新区绿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一)建立绿色学校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1996-XX)》及xx年教育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大纲》中对“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和《浦东新区(xx年~XX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的工作要求。

至今,我区已形成了每一年开展一轮创建10所区级学校以及三年期限的绿色学校复评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完善绿色学校的管理制度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究《浦东新区绿色学校管理办法》与《浦东新区绿色学校评价指标和标准》日趋完善和成熟,确立了有效的监控机制。

《绿色学校管理办法》全方位地诠释了浦东新区建设绿色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实施机构、创建单位的条件、绿色学校的认定及其权利和义务以及年度考核、奖励和日常管理等内容。

经过历年来不断地修正,该办法已经基本符合浦东地域特征和学校教育现状及项目管理的要求。

实践证明,改管理办法有力提升了我区绿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学校绿色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建了浦东新区绿色学校“交流、研讨”和“信息互动”平台

(一)一个“信息互动”的平台——浦东新区环境教育网

浦东新区环境教育网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站,每所绿色学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定期向浦东新区环境网发布和反馈学校绿色学校建设和环境教育的动态信息,因此该网站成为浦东新区绿色学校间一个信息交流互动平台。

浦东新区环境教育网的正常运作一定意义上也提升和带动了整个浦东新区绿色学校建设及环境教育内涵发展的层次。

(二)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浦东新区绿色学校教研组

为了浦东新区绿色学校建设及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增强对绿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管和可控性,为了把浦东新区在绿色学校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学校有一个交流、研讨平台,组建绿色学校教研组,把这些积极因子凝集起来形成合力,可提升和带动整个浦东新区绿色学校建设和环境教育内涵发展的层次,进而形成浦东新区的特色。

三、浦东新区区域层面绿色学校建设及环境教育工作初具特色

(一)学校校长都将开展环境教育和建设绿色学校作为办学理念,作为学校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形成建设绿色学校共工作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1.基层学校为了使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管理力度。

先后制订了《校园绿化管理制度》、《学校环境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绿色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还与教职工每学期的评优、晋级和量化考核直接挂钩。

全校建立了环境监督网,由各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执勤,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

2.不少学校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和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使之常态化。

课程发展处负责教学,落实学科渗透;教师发展处负责教师的学校培训和组织环境教育科研;学生发展处,负责而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校务办负责宣传和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卫生和环境教育所需的经费设施等。

3.学校同时也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制订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制度》,确保绿色学校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也促进了全体师生参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建设绿色学校为核心的环境教育已经做到常态化,重视过程,注意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环境资源。

1.利用重要的环境纪念日,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及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3.有常设宣传“绿色文化,绿色理念及绿色行动”的环境教育窗口。

(四)环境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学校开始注重建设,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

2.学校关注学生学会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体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五)学校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社团活动,以此作为提升绿色学内在品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六)学校挖掘区域环境资源优势,开发拓展型或研究型校本课程及教材。

建设绿色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反复的实践及持续的探究。

项目组的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尚有很多实践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持续,对已有的成果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为此项目组将进一步努力,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建设工作,探索绿色学校建设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相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应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作出贡献。

第二篇: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经验总结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经验总结

坚持与时俱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处理好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的关系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崭新理念。

具体地说,创建绿色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这就是牛占鼻中学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形成的共识。

基于以上共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在有章、有序和有效地展开。

以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周旭辉校长为首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全方位、立体式地践行相关制度,为绿化、净化、美化校园撑起一片蓝天。

为了有效推进创建绿色学校有效而顺利地开展,领导小组分别制订了学校园林绿化规划和管理制度,划分了绿化工作责任区,签订了绿化养护承包合同,设计了绿化预算和园林绿化工程,建立了校园绿化档案,整理和汇编了环保教育材料。

从制度建设到具体实施,做到了科学、实在、有序和有效。

以生物园、地理园和气象观测站为活动场地,坚持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中,营造环保氛围是我校又一办学特色。

校园里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窗明几净的良好景观多次获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致好评。

建设文化生态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核心内容。

推行和主张教育的生态化,就是反对一切有害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和活动。

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出发,据其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各班班主任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心理潜能,认知过程方面做了大量过细的引导工作。

创建绿色学校,开辟师生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

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

虽然我们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我们也深感在师资配合,资金投入,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不力。

我们要克服重重困难,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市级省级绿色学校名片,使我校成为镶嵌在大别山区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三篇: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

染绿校园陶冶心灵—xx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

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

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

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

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

“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

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

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

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

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

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

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

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

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

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

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

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

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

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

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

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

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

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

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

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

——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

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

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

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

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

仅举两例:

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

——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