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31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

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地主阶级革命派——龚魏的主张:

龚自珍与魏源

2、农民阶级的理想国——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起:

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A、《天朝田亩制度》:

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阶级千百年来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并提出分配土地方案,同时制定其他的社会改革方案,标志着农民阶级对土地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

当然也表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它的方案是平均主义的思想,而且最终未在太平天国推行。

B、《资政新篇》:

1859年,由干王洪仁玕主持制定颁布《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带有资本主义的方案,提出一系列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内容和措施,但由于脱离太平天国的现实,并未真正的实行。

(3)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京事变与石达开的离开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

b、是中国救世农民阶级运动的最高峰

c、冲击力孔子和儒家经典政治的权威

d、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e、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战争中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运动。

3、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1)背景:

19世纪60—90年代,两个事件引起: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派代表:

奕?

、张之洞、左宗棠、刘坤

(3)洋务运动:

A、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南京金陵机器、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崇厚)、湖北枪炮厂(张之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B、建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越洋水师;

C、创办西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唐绍。

唐国安)

(4)作用及失败原因:

A、引进来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变了一些观念、在一些领域开了风气之先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失败原因:

封建性、腐朽性、依赖性

4、资产阶级上层——维新变法

(1)兴起

(2)代表人物: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

(3)活动:

公车上书、著书立说、《时务报》、《国闻报》1898年6月11日想有所作为的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9月21日被镇压失败,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律令,经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意义和失败原因:

A、意义:

a、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上层的爱国救亡运动

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a、守旧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构成维新派很难逾越的障碍

b、不敢正视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群众、没有群众基础

 

第二讲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背景:

(1)中国社会双重危机(民族危机和自身的社会危机)的出现

(2)清末“新政”的破绽

(3)中国资产阶级不断觉醒和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构成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2、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及活动:

1894年11月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成为一个革命主义者。

“断发改装”

3、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纲领:

(1)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政党的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A、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

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

组织活动:

A、中兴会(湖南)黄兴

B、光复会(浙江)陶成章、章太炎

C、科学补习所(湖北)

D、日知会

E、岳王会(安徽)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十六字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3)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革命;

?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胜利:

武昌起义A、背景:

同盟会成立后,1906年由孙中山主持制定了革命方略,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斗争的基础,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几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1910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让很多革命党人心灰意冷,对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国的通道产生怀疑。

在此形势下,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壮举构成了武昌起义的第一个背景。

保路运动构成了第二个背景,保路

运动的中心在四川。

B、武昌起义组织:

湖北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控制武昌、湖南、湖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几个省纷纷独立,独立各省选派代表在南京参加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是年为民国一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

《临时约法》,1919年12月3日临时参议员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典范,带有革命性质、民主性但同时它也有局限性。

其局限性是因人设法。

C、其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2、辛亥革命的失败:

(1)历史过程:

A、袁氏窃国B、刺宋案真相大白C、护国运动

(2)失败原因:

A、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构成了革命派难以逾越的障碍

B、主观上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所致

C、具体:

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革命派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且服从革命党人的军队。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革命派——武器的批判B、进步知识分子——批判的武器

(2)主要内容: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迁往北京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主要内容: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评价:

作用:

积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场进步的革命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扫清了道路,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

2、五四运动:

双重危机:

严重的民族危机、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外交会上的彻底失败

(3)五四运动斗争的目标:

【1】罢免三个卖国贼【2】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无妥协的爱国运动,彻底性是它的重要特点。

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后来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培养。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后

长时间并没有影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才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五四运动开始传播。

1899年《万国公报》1902、1903,梁启超、朱执信

(2)传播:

1、代表人物:

(1)新文化运动精英——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陈独秀;

(2)五四运动骨干:

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

(3)新军革命党人:

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

2、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

A、实用主义(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杜威(工具主义)—&

gt;

胡适

B、基尔特社会主义——&

罗素

C、无政府主义——&

黄凌霜、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党成立的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

(4)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帮助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2、党成立的经过:

(1)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东毛西蔡相约建党

1920年8月陈独秀(书记)、李汉俊、李达,上海共产党;

1920年10月李大钊(书记)、张国焘北京;

谭平山、谭植棠,广州;

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济南;

东京巴黎。

(2)党的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31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游船上举行,政府代表12名。

大会决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成立中央局,推举陈独秀为中央书记。

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有一个好的理论基础,一个好的阶级基础

(2)意义:

a、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b、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科学指导思想

c、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明确了斗争目标。

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与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二七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2、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新三民主义是其政策。

第一次合作促进了革命发展。

最终由于国民党新老反动派的背叛而结束。

3、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

(1)黄埔军校的建立,24年5月至27年3月“黄埔时期”。

直系军阀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30万人;

由直系分出来的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福建五省,20万人;

奉系军阀张作霖,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30万人。

4、

第四讲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探索的背景:

1、大革命的失败2、国民党统治的建立。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建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的政府,经过宁汉合流,东北易帜,新军阀混战,蒋介石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从此,中国进入了土地革命时期,这也预示着中国领导人对革命的探索充满了艰难。

二、探索的过程:

1、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

(1)党成立之初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工作重心是领导工人运动

(2)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重要

(3)整个国民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重要性认识不足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大革命失败后总结的基础上对武装斗争开始有了重要认识,武昌起义是对这一重要认识的结果,并最终确认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解决。

2、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认识:

(1)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丰厚革命实践突破了教条主义,最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

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中,斗争环境内部产生了情绪,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第一次从系统上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条件: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大国,政治经济不平衡是根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必备条件。

客观条件不断发展的形势,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基本理清。

第五讲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一、抗战的爆发:

1、日本侵华的野心与步骤:

2、七七事变:

3、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标志是:

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反蒋抗日:

(2)逼蒋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

(3)联将抗日:

二、抗战中的国民党:

1、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到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承担着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也发动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给日军以重创。

(如忻口之战、淞沪之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尤为壮烈)。

在防御阶段,国民党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政策(成立参政会。

)。

尽管防御阶段国民党抗战比较努力,但抗战仅一年三个月,半壁江山沦陷,其主要原

因:

国民党执行了片面的战线(不发动群众),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2、相持阶段:

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面对日军的调整,国民党抗日政策也做了调整,总体上由片面抗战演变为消极抗战,并成立“防共”委员会,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也发动了一些重要战役,如昆仑关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枣宜之战,最值得一提的是远征军入缅作战,大体上保住了大西南和大西北。

3、反攻阶段:

大陆交通线战役(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大溃败

三、抗战中的共产党: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

洛川会议,37年8月,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论持久战》的发表,38年5月,确定了持久战抗战的方针

2、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15师:

聂荣臻、罗荣桓,晋察冀,山东

120师:

贺龙晋西北

129师:

刘伯承、邓小平,太行山、晋冀鲁豫

南方:

新四军,叶挺军长,项英政委,华中

3、坚决维护统一战线

(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打退国民党三次反共热潮

(3)制定巩固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4、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三三制原则)

(2)经济建设: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3)文化建设: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鲁迅艺术学院(鲁艺)

5、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38年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命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5年5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3)开展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四、抗战的胜利:

1、概况: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战败;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攻击日本关东军;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9月2日签字投降,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2、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统治,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参与发起建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分不开的。

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六讲解放战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1、国际形势:

2、国内形势: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内战爆发及防御阶段: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3、土地改革:

4、开展第二条战线:

(1)反美爱国运动,5.20事件,沈崇事件

(2)47年学生运动“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迫害”

(3)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三、战略决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1、国民党的全面危机:

2、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辽沈:

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带领,东北野战军;

(2)淮海:

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60万人,刘伯

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

(3)平津:

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为总前委。

3、新中国的建立:

(1)理论准备:

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

(2)新政协:

49年9月21日至8月30日,中国人民第一届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4、胜利原因及经验:

(1)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是根本原因;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外界条件。

经验——三个法宝: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

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C、民族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