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文言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泯然众人矣
8、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六)一词多义
1、书:
即书诗四句(
)答谢中中书(
)
2、与:
借旁近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名:
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4、自: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于:
贤于材人远也(
)于舅家见之(
)环谒于邑人()
6、夫:
今夫不受之天(
)
夫起大呼(
)
7、宾客:
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8、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之:
忽啼求之(
)卒之为众人(
(七)、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
古义:
代词,这今义:
判断性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
或:
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
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古义是文采和道理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八)、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译为:
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即“(我)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4)“受之天”即“受之(于)天”,“之”后省略“于”。
(我)先天得到的。
2、状语后置句式:
“还自扬州”即“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乡。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内容理解: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启示:
启示一:
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启示二:
应该由自己努力加强后天的学识和修养。
启示三:
天才往往需要苦难作为一块垫脚石。
启示四:
急功近利最容易摧残人才。
启示五:
孩子的成长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3、借事说理,阐明观点的写法;
先抑后扬的写法。
中考链接: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机杼声(
)军帖(
)可汗大点兵()()鞍鞯()
辔头()燕山胡骑鸣啾啾()()鸣jiānjiān()
赴ró
ng()机传金tuò
()阿姊()
著(
)我旧时裳()磨刀霍霍()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2、愿为市鞍马(
)3、旦辞爷娘去(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关山度若飞(
6、朔气传金柝(
7、木兰不用尚书郎(
)8、策勋十二转(
)9、赏赐百千强(
10、出郭相扶将(
)11、著我旧时裳(
)12、雄兔脚扑朔(
13、雌兔眼迷离(
)14、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2、出门看火伴:
(四)、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2、军书十二卷
3、从此替爷征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出郭相扶将6、双兔傍地走
(五)、一词多义
1、市: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2、度:
关山度若飞(
)孤不度德量力(
3、策:
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4、强:
赏赐百千强(
)余强饮三大白(
)项为之强(
5、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六)、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
策:
名词做动词,译为:
记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
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孙权劝学
本文选自《
》,此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
,陕州夏县人,北宋
家,
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
二、字词句积累
孤岂欲卿(
但当shè
(
)猎更刮目相待(
)肃遂拜蒙母(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1、谓:
权谓吕蒙曰(
)谓为信然(
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2、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3、过: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
4、益:
自以为大有所益(
)
曾益其所不能(
香远益清(
5、更:
即更刮目相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状语后置:
“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九)、成语积累
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
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
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3、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
吕蒙—吴国名将,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鲁肃——吴国谋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4、启示
示例: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六、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初,权谓吕蒙曰:
节选《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口技
代
编选的笔记小说。
作者:
,
字:
,福建晋江人,
代顺治年间进士。
无敢哗者(
)犬吠(
)呓语(
)xù
xù
不止(
)夫叱大儿(
)hōu声(
)几欲先走(
中间力拉崩倒(
)yè
)屋许许(
)声
1、会宾客大宴(
)2、施八尺屏障(
)3、其夫呓语(
4、妇抚儿乳(
)5、妇拍而呜之(
6、众妙毕备(
)7、宾客意少舒(
)(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9、曳屋许许声(
10、虽人有百手(
)11、几欲先走(
)12、奋袖出臂(
13、两股战战(
)14、不能名其一处(
(三)、一词多义
1、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
“善哉”(
2、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3、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地维绝(
4、意:
宾客意少舒(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似瞑,意暇甚(
5、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6、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并自为其名(
)名之者谁(
7、坐:
口技人坐屏障中(
)满坐寂然(
8、妙:
众妙毕备(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3、两股战战4、几欲先走
5、虽人有百手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五)、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不能名其一处也4、众妙毕备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7、不能名其一处也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文言句式
判断句式:
“不能名其一处也”,译为:
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1、本文主要写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精湛。
2、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侧面描写,主要是道具的简单与观众的反映。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选自《
》,体裁: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他的一篇寓言《
》,就选自这里。
昔者(
)颛顼(
)水潦(
)饮于河、wè
i(
)北饮大zé
(
)天柱折(
1、与日逐走(
2、夸父逐日(
)3、北饮大泽(
4、共工怒触不周山(
)5、昔者(
6、地维绝(
)7、故水潦尘埃归(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3、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5、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北饮大泽:
北:
名词作状语,向北
(五)、古今异义词
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
(六)、一词多义
1、足:
河、渭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绝:
地维绝(
夜久语声绝(
佛印绝类弥勒(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故:
故日月星辰移焉(
)过故人庄(
公问其故(
桓候故使人问之(
(七)、成语积累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A、省略句式:
1、“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之山”等于“(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
B、
状语后置句式:
“饮于河、渭”等于“于河、渭饮”。
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1、夸父形象:
勇敢追求、死而后已。
两篇文章均表现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狼
1、本文选自《
》,作者:
,一字:
,号:
,世称:
“
”,
代
家。
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
“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缀行(
)大窘(
)积薪(
)苫蔽成丘(
)chí
担持刀(
dān眈相向(
)目似mí
ng(
)意暇甚(
)少时(
尻尾(
)假mè
)狼亦xiá
矣(
)顷刻(
)变诈(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5、顾野有麦场(
)6、场主积薪其中(
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
9、眈眈相向(
10、一狼径去(
11、目似瞑,意暇甚(
12、屠暴起(
13、又数刀毙之(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5、乃悟前狼假寐(
)16、盖以诱敌(
17、狼亦黠矣(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译为:
1、一狼洞其中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2、止:
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