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50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态持续发展是

基础。

3.可持续发展图示: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

性原则:

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

2.持续

核心是指不超越

资源与

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目标是: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

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4.阶段

①发展中国家:

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

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历程

1.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协调问题。

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

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由概念走向行动,是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

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审议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

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

文案大全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资源短缺(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

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1.《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

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2.解决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①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

②人口素质低

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③贫困人口多

坚持开发式扶贫

④人口结构不合理

完善养老体系;

禁止性别人工选择

(一)人口战略

(二)资源战略

资源问题

解决措施

①人均资源少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②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③科技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提高科技水平,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三)环境战略

1.面临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环境战略:

①搞好生态建设;

②防治环境污染;

③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四)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归宿点。

2.稳定战略:

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公众参与、绿色消费

文案大全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黄土高原范围:

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

(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

②土壤质地特殊性:

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

③降水集中性: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④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主要):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

②破坏植被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

2.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2.基本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措施

功能

在沟谷地区打坝建库

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在塬面平整土地

在缓坡地带修基本农田(梯田)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

科学施肥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具体措施:

西北的荒漠化

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土质疏松、生态脆弱

人为因素(主要):

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造成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如: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灌溉)

危害:

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地退化、草场沙化,沙尘暴盛行

治理措施:

人口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问题:

合理利用土地、草场、水资源以及能源,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建设:

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沙障工程等。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主要环境问题有:

固体废气物污染、大量

兴起的区位条件(区位优势)

衰落的原因

振兴的措施

热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水源充足

④市场广阔

⑤离铁矿区近①煤炭能源地位的②新技术革命的③环境污染④生产结构⑤世界性钢铁过剩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

③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①数量上:

总量多,人均少;

②时间上:

夏多冬少,年际变化大;

③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较少

2.南水北调的原因: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

3.长江作为水源区的地理条件

(1)我国第一大河:

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是我国丰水区

(2)流量稳定:

①年径流量较稳定②季节分配较均衡

(3)贯穿东西:

①流经三大经济地带②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③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东线工程(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优点:

水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

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中线工程(路线: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

可自流供水;

缺点:

需挖河道,工程量大。

3.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等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自流供水;

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

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

②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

①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

文案大全水,控制地面沉降;

③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

(1

)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

(2

)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

)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4

)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

渍化

(5

)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

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附1:

西气东输

路线:

一线:

轮南—上海。

二线:

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附2:

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影响因素:

重要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b.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c.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如导致产业移入区环境污染加剧d.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也属于产业转移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30°

N)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

1.自然环境:

①地貌类型齐全,千姿百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和湿润;

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流域面积广,干支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自然资源:

①水资源居全国首位(全流域)

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中游)

③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上游)

④旅游资源丰富(全流域)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条件)

3.城市与人口:

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4.交通:

宜宾以下河流都可以通航,被誉为“黄金水道”

5.

经济发展: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

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

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区

文案大全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

地势悬殊,致使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三峡工程:

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

三峡主要任务为:

防洪

(3)存在问题:

①自然灾害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②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引发水土流失。

主要问题为水土流失。

(4)治理重点: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5)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③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

2.中游地区

①平原面积广,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作物基地;

②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以发展商品农业和制造业为重点。

(2)问题:

洪水

①自然原因:

中游多曲流和湖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且降水集中在

春夏两季。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植被减少;

B.围湖造田,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3)整治重点: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4)措施:

①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琥珀;

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水林④修建水利工程(如:

三峡水库),洪水季节蓄水

3.下游地区

①发展农业条件优越:

平原地形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形成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发展农村经济和综合性工业基地为重点。

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东北地区气候条件:

(1)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2)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南北温差大

南部为暖温带可种植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等;

中部属中温带可种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亚麻等;

北部属寒温带以春小麦、大豆、马铃薯为主。

3.土地资源丰富:

(1)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

(2)宜农荒地多

(3)土壤肥沃,有黑土、黑钙土分布,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小结: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①土地资源丰富,平原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②土地肥沃: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利于农业发展③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充足④气候温和湿润⑤山地多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⑥草场资源:

草场面积广,利于发展畜牧业⑦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多淡水湖,利于渔业发展⑧林地面

文案大全积广,既保护生态又可发展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

①人口少,人均耕地多②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③农场经营,便于管理④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二、农业生产与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

(2)地位:

①全国重要的商品粮②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③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

A:

特点:

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特点

B:

具体表现:

①东北地区农业自东向西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

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

②东北地区农业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

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地带

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A.存在问题:

①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②荒地开垦后植被破坏,表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单产和品质逐年下降

B.

①改良耕作制度,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培肥,增

施有机肥,尤其是秸秆还田;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2.林业的发展:

A.存在问题:

①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②森林火灾③

滥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现象比较严重

B.措施:

①坚持以

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坚持

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以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特别是

红松的更新

③加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生态环境恶化

3.湿地的保护

①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②湿地面积逐年减少③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

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

退田③采取

工程

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文案大全1.发展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

①地形:

面积广大,平原广阔②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③水源:

河流交错纵横

(3)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①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②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好

③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

④主要的侨乡分布地区

2、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3、工业体系:

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4、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商品农业基地。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阶段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前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低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和城镇数量增加。

城镇规模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中山等为主城市群

1.城市化发展

2.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a:

问题:

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

措施: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

人地矛盾加剧;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

重复建设突出;

加强城镇和区域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