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16单元 第34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16单元 第34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16单元 第34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无力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只得借助儒家思想文化来宣传维新思想;
同时维新派理论认识肤浅,其思想是把西方文化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2)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
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_________逆流,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
方法点拨
图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4)主要阵地:
《新青年》。
3.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
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____________。
(2)文学界:
白话文得到推广。
5.意义
(1)文化平民化,白话文大量出现。
(2)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3)给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以沉重的打击。
(4)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5)推动了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
主题1 图解
主题2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
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主题3 “中体西用”思想的反响
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
“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他还诘责洋务派: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
这则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
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主题4 “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
(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维新思想
主题1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此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题2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根据
史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史料表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主题3 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
史料 “天哀大地生人之多艰,乃降圣人而极民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民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示。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突出特点是托古喻今,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主题4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区
别
(1)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
(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1)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
(2)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
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联
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
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
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前期新文化运动
主题2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
主题3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史论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
”“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此史料说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史料二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此史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
1.全面启动和地位:
(1)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2.未能真正实现的根源:
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
例1(2011·
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材料中“九州”“四海”的概念反映了作品的主要属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
例2(2011·
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在于提炼各则材料的含义。
A项体现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项体现新文化运动的“以中济西”论;
D项体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项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
符合维新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
例3(2011·
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把握《新青年》创刊后的十余年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例4(2011·
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审题突破 审题首先理解材料关键句“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的主旨是倡导变革社会现实,反对保守观念;
其次明确言论者的身份是思想家,呼声的时间是20世纪初。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开眼看世界”、中学与西学、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及其作用。
能力立意上注重文言语句的阅读、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概念的辨识。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主干知识——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面
2.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的民权
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运用近代化史观理解不同派别的思想
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运用近代前期的思想潮流解读新材料
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右图为《海国图志》书影。
作者在书中写道“是
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番话最能说明当时的
历史现象是( )
A.开眼看世界
B.抵御外来侵略
C.发展资本主义
D.呼唤民众觉醒
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3.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19世纪60年代后期,某人强调:
“欲求制胜必求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
”照此观点推论,不能得到的类似反响是( )
A.奉夷为师简直是“用夷变夏”
B.学习外国的“奇技淫巧”,势必动摇士大夫官僚安身立命的“中学”
C.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D.古今以来未闻有恃术而能起衰振弱也
5.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指的是(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6.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
”奏折一上立即遭到上谕的批驳。
恭亲王(注: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的说法则有效地削弱反对的声浪,这主要“归功”于他鲜明地提出( )
A.“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实为东来法”
B.学习“一艺之末”,将致“数年之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C.“气节”才是“自强之道”,而不是轮船和枪炮
D.“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7.《孔子改制考》一刊登,在封建士大夫的各个阶层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
A.主张尊孔,恪守孝道B.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C.否定专制,宣传变革D.宣扬共和,驱除鞑虏
8.康有为曾说:
“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幼童婴孩,问一家之中,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幼童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学成否乎?
必不能也。
敬告足下一言,中国唯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二年而成效著”。
这意味着康有为( )
A.认识到人口膨胀对政体的影响
B.既要发展资本主义又有其软弱与妥协性
C.最早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9.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时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
据记载:
“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摩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
”此论述作为哪一论题的论据最妥帖( )
A.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有何深远影响
B.谈新文化运动前尊孔复古逆流的泛滥
C.论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实质
D.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局限
10.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
对其正确的判断及理由阐释是
( )
A.正确。
运动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分子发起
B.正确。
运动由一批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积极发动
C.不正确。
袁世凯借助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违背民主潮流
D.不正确。
辛亥革命失败使激进民主主义者放弃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
11.“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2.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 故自昔惟意大里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
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近岁,邵阳魏源字默深得林尚书所译欧罗巴人《四洲志》,更以旧闻异域之书十余种,遍加考证,作《海国图志》六十卷,通中外之异言,订地名之沿革,诸国崇奉佛教、回教、天主教之异同源流,大山巨泽之原委分合,天竺、俄罗斯、英吉利、佛兰西、弥利坚、利未亚各域内区分之部落、贸易,攻战之所长,金银货贝之所出,无不详哉!
言之如指诸掌,皆有据依,非凭臆说。
余数十年之所欲言、所欲究者,得默深此书,可以释然无憾矣!
——姚莹《康
纪行》
材料四 魏源的一生,是“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图边防,策海防以言战守”的一生。
——王家俭《魏源年谱》(1967年台湾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以魏源思想的开放性与爱国性,简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4分)
(2)材料二中魏源所言“兵贾相资”给时人以什么启示?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姚莹对《海国图志》的认识。
(以提示来回答)(8分)
形成
①
内容
②
意义
③“可以释然无憾矣”是因为:
(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魏源的称谓。
(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
结果如何?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
(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3)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2.
(2)西方物质 西学
3.(3)君主立宪
4.
(1)①民族工业
(2)③纲常礼教 (3)①民权
二、1.(4)尊孔复古 4.
(1)平民教育思潮
命题探究
1.C 2.A 3.C 4.C 5.C
1.A 2.C 3.B 4.C 5.B
6.A 7.C 8.B 9.B 10.C
11.D 12.C
13.
(1)①关系:
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