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270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Word下载.docx

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对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专家指出,这些规定将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强制执行不得夜袭

目前的执行难,包括行政决定的执行难:

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执行率不高;

法院审查过多,程序不规范;

执行的期限过长,影响行政效率;

申请法院执行,行政机关要向法院交执行费。

针对上述问题,本法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分别作出了规定。

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关于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本法对申请前的催告、申请要求、法院审查期限、执行方式以及收费等均作出了具体规定。

行政强制法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

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

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

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

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

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三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行政强制法特别强调,除情况紧急外,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为防止权力滥用,行政强制法规定,在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

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依法给予赔偿。

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

目前,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比较庞杂,有的地方和部门将行政强制权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不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有的甚至雇用临时人员执法,执法的随意性较大,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法制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

为对行政强制的执法主体进一步加以规范,行政强制法规定: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加处罚款数额不得翻番

在执行中行政机关与当事人达成协议,既保证了行政决定的执行,又减少了社会冲突,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为此,行政强制法规定: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

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

”“执行协议应当履行。

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强制执行。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4103 

《行政强制法》解读四

在行政强制法颁布之前,行政强制实践中存在着“散”和“乱”的问题。

行政强制的设定主体比较散,法律可以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中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也可以设定,甚至少量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也设定。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规范强制执行的行为,强制法禁止“夜袭”,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如果行政机关违反上述规定,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民遇侵害时可获救济

行政强制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到行政强制权侵害时,规定了救济途径。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

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依法给予赔偿。

行政强制执法明确10步骤: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历次审议变化:

2007年二审 

应严格约束限制人身自由草案增加规定,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

查封、扣押财物是两种基本的行政强制措施,为防止行政机关任意扩大查封、扣押的范围,草案增加规定,查封、扣押的物品限于涉案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

针对现实中因为行政机关未及时通知、催告当事人履行缴纳罚款或者有关税费的义务,出现“滚雪球”式罚单,滞纳金远高出罚款数额的情况,草案增加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2009年三审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针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庞杂,有的地方和部门将行政强制权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不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有的甚至雇用临时人员执法的问题,草案增加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为防止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侵害公民、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草案增加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强制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返还已被执行的财产;

不能返还原物的,按市场价折价赔偿。

2011年四审 

地方不得设行政强制措施 

草案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冻结存款、汇款以外的行政强制措施。

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代履行,草案对代履行的范围进行了限制,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为严控行政强制权,草案规定,“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延长冻结的决定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2011年五审 

申请法院强执案留探索空间 

针对行政强制措施种类的最后一种“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这一兜底条款范围太大,为防止被滥用,草案规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为保障公民对行政强制设定和实施提出异议,草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申请法院强执的案件,到底由法院还是行政机关实施?

尚处于改革探索中。

将“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裁定执行的,由法院执行”这一规定删除。

【解读】行政强制法出台为何艰难

“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平衡,贯穿12年立法过程。

“行政权”“公民权”的平衡,行政强制法出台过程之艰难,在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并不多见。

此前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当属物权法,该法经过了八次审议,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此外,监督法的出台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酝酿至2006年通过,耗时长达20年,在2002年正式进入审议程序后,四年经过三次审议获得通过。

行政强制法的审议时间相当长,该法2005年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但早在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即开始了起草工作。

一审时有人反对立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表示,强制法的核心是规范行政强制权,既需要承认强制的正当性,但又要看到行政强制权很严厉,用得不好会伤人,而且伤害很大,所以一定要慎重。

一审草案正式进入审议后,当时行政法学界对于该法顺利出台很乐观,不料遇到较多争议,这些争议既包括立法部门内部的意见分歧,也有行政部门“扩权”的诉求与规范、制约权力的立法目的之间的矛盾。

立法部门内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行政强制法的认识上,有的人认为该法是规范行政强制权力运行的,支持立法,有的人则认为该法是给行政权力赋权,因而反对立法或另寻适当的时机立法。

当时陈建生等多位委员皆提出,公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再强调给予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权力,恐怕会引起很多矛盾,建议立法缓一缓。

而行政机关则希望获取更多的行政强制权力,比如当时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增加“强制进入生产经营场所”,交通部提出增加“强制进入运输工具”,安监总局提出“对场所、设备、设施等责令停止作业、使用”等。

四审对必要性达成共识 

一审后,该法即因各种分歧而进入漫长的立法过程。

根据立法法规定,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法律案将终止审议,在2007年和2009年的两次审议,都属于避免该法律案成为“废案”的审议。

不过这两次审议中,各方分歧在逐步的减少,直至今年4月的第四次审议,立法部门内部基本上对立法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对于公民而言,要防止强制措施对其权益的过度侵犯,对于行政机关而言,这些强制措施意味着权力,意味着行政管理的手段。

如何平衡“公民权”和“行政权”的任务,则交给了立法部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乔晓阳所言,行政权强大,公民权弱小,需要通过立法规范行政权、制约行政权,保护公民权。

这种平衡贯穿着强制法12年的立法过程。

行政强制法-解读五

4736 

《行政强制法》解读五

一、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强制法

该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强制法》与《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并称“行政法典三部曲”,行政处罚法解决的是乱处罚,行政许可法解决的是乱审批,两部单行法对规范政府权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比于这两部法律,,行政强制法的制定并不那么顺利。

2005年12月26日,行政强制法草案第一次审议时,不少委员就对立法时机是否成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2007年10月25日第二次审议时,仍然有委员主张暂缓立法。

而按照立法法规定,如果搁置审议满两年,法律案将会成为废案。

所以,作为行政权力的一部重要法律,其实并不顺利。

而在2011年3月10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明确指出:

“今年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要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抓紧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及时制定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

制定精神卫生法、行政强制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行政强制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从1999年开始酝酿制定该法到今日表决通过,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先后五次审议的草案,,前后历时12年,最终成为法律。

二、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器

所谓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行政强制的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行政强制措施,而是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主体为了预防,制止违法行为或者为了维护某种特定秩序状态,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予以强行限制的一种行政行为。

例如,暂时约束醉酒的人、查封、扣押、冻结等。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说:

“在行政强制法颁布之前,行政强制实践中存在着‘散’和‘乱’的问题。

”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器,即既要“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又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这种旗帜鲜明地表明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立法理念,在行政强制法各章节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和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该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六条中,规定了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和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在第八条中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和要求国家赔偿权,这些规定对制约行政强制权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该法在第二章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了行政强制设定事先应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各方意见,事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设定和实施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

该法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和行政强制执行程序,其中既包含了行政相对人享有的诸如“说明理由”、“陈述和申辩”、“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等大量程序性权利,也包含了“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等实体性权利。

第三,该法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比较集中地规定了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的法律责任,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强制权,损害公民权。

这次已颁布的行政强制法的主要内容可归为以下十点:

1、执法主体必须是正式执法人员,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2、行政机关不得夜间执行不得停水停电。

3、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4、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

5、不得查扣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6、在规定行政强制有查封、扣押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7、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8、行政机关依法查询企业的财物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保守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9、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10、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

行政强制执行可达成执行协议,也就是说,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

三、《行政强制法》亮点 

它的亮点主要有三:

(一)、更加人性化,节假日不得实施“强执”。

(二)、注重和谐社会的建立

公民遇侵害时可获救济注重和谐社会的建立,行政强制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到行政强制权侵害时,规定了救济途径。

(三)、程序性要求更加严格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四、《行政强制法》执行难

(一)行政机关规避《行政强制法》的严格限制

《行政强制法》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权限、条件、主体、程序等,都比较严格。

因此,一边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一边是事实上已经变成的行政强制措施;

一边是适用条件和程序的严格,一边是适应条件和程序的宽松。

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为了规避《行政强制法》的严格限制,完全可能不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而是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直接采取登记保存措施。

这样一来,《行政强制法》的范围限定作用和权力规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在《行政强制法》列举的四种强制措施中,没有登记保存措施。

事实上适用的强制措施包括登记保存措施,而登记保存措施又未明确在《行政强制法》的规制范围之内。

这种有实无名的状况不解决,会使得《行政强制法》在实践中会变得不那么严格。

(二)法律规定条件不足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对象和程序。

法律已经作为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但是,从行政执法实践来看,最多的问题主要出在法定条件方面,即在什么条件下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答案明确而简单:

法律规定的条件。

但这个条件经常很抽象,因此还需行政主体自己解释。

(三)送达难

在《行政强制法》中,有三处涉及行政强制决定送达生效的规定:

一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要求通知当事人到场,告知当事人理由、依据、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现场笔录由当事人签名。

二是行政机关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的程序,要求当事人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三是行政强制执行决定送达当事人程序的规定,明确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送达。

这些规定,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当事人到场或者当事人被送达了。

但实践中行政机关无法找到当事人。

有的时候,当事人逃逸或者避而不见。

(四)非诉执行难

非诉执行难《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执行的限制非常严格,规定只有法律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做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这过于加重法院负担。

在司法权威日渐不彰、法院地位日渐弱化的形势下,执行工作的难度有增无减。

基于各种情况综合考虑,此次的行政强制法自然无法轻易的让法院承担起行政强制执行案件的法定执行职责。

综上所述,《行政强制法》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需较长时间,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完善。

良好的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和“润滑剂”,能够理性消解社会关系中的紧张和矛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中实现动态平衡。

现代行政强制制度是现代政府职能的扩大和依法行政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行政强制是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是依法行使行政权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有力手段,是促进全社会遵守法律的有效方法。

行政强制遵循依法强制原则、比例原则、效率与权利保障兼顾原则、救济原则。

同时,行政强制法较好地实现了行政强制所涉及的行政权与公民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正与效率等若干基本关系的平衡,各级政府应以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为契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