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894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x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同步素材1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材分析

常州国际学校杨婷

一、【本章结构】

㈠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

承上: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研究的内容、会初步区分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

在本章,学生将通过对自己身边最为熟悉、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学习,更为感性的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取;并更为深刻的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启下:

本章内容作为初中化学教学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通过本章学习的全过程,首先会给学生以后如何进一步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提出一个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模式(即:

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组成——性质——用途——制取);其次这些素材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即将学习的“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好铺垫,再次,通过探究实验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㈡本章结构: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内容: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大气污染。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空气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混合物。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顺利的导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对人类生活作出了贡献。

空气污染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对大气环境的关心,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内容:

氧气的性质,制取,用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氧气是学生学习的典型的非金属单质。

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在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并探索其中的奥秘,并自然引出氧化反应的定义。

增加了双氧水制氧气后,学生可掌握两种典型的实验室制气体操作技能。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内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用途。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由自然界的碳循环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人类生活。

用学生极为熟悉的汽水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逐步学会关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由碳酸的形成和分解两个反应很容易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内容:

水的存在、作用、性质、组成,水污染来源、危害、防治,软硬水的区别,蒸发过滤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液态非金属氧化物。

探究水的组成使学生会分析物质的组成。

水污染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良好的节水、爱水的习惯和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节⑴探究空气的组成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⑶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⑴氧气的化学性质 ⑵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⑵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⑴认识水的组成⑵水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和净化

2.难点

第一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第二节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从实验室制气设计思路出发总结制气装置

第四节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3-4课时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3课时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3课时

整理与归纳1课时

检测1课时

2.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节: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而空气成分的发现不过两百多年。

因此,探究空气组成时,建议以培养学生实验前先思考的能力为重。

先把这个学生极为熟悉但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提给学生,让他们来思考;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无法入手的学生铺设问题台阶;对学生设计的其它可行方案安排到课后实验并书面展示结果(方案不一定要绝对正确,即使不能得到1/5的现象,也可以从中分析原因)。

另外增加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中舍勒与真理擦“鼻”而过的故事,使学生体会真实记录、细心严谨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最好能了解常州本地的大气质量状况,提出相应的可行的措施。

此外除了介绍大气污染外,也可简介家庭室内污染的来源及防治。

第二节: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被不断消耗,但在空气中的含量较稳定。

建议由这一矛盾让学生自己想到自然界存在氧循环,并分析是如何循环的。

学习缓慢氧化的知识后,可以联系目前流行的“氧吧”、“氧立得”让学生思考,什么人需要去氧吧。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和作用。

甚至可以请有条件的学生试着调查“氧吧”、“氧立得”中氧气的制法及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是初中唯一的加热固体制气体的实验,通过这一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课本中双氧水制氧的增加是非常有益的,建议组织学生对高锰酸钾和双氧水两种制氧方法从原料、反应条件、反应装置、操作等角度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第三节:

建议让学生对碳循环和氧循环进行对比,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认识到自然界有无数奇妙的化学变化。

联系到上一节的催化剂的知识,指出我们现在使用的催化剂相对于自然界的叶绿素、酶有多大的距离,真是望“酶”兴叹,以激发鼓励学生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而学好化学知识。

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预先用小试管收集好若干二氧化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来探究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

P43第2题学生家庭实验后,除了完成常规的探究报告。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这一实验用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是否好?

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

第四节:

本节内容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相逆的变化来探究水的组成。

可以由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证明物质的组成。

水污染的来源可布置学生查找其它资料(有条件以网络课为好)进行交流,还可请学生调查本校、自己家里的用水量。

控制水污染的方法水除了介绍控制工业三废、合理使用农业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外,可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爱水的行为措施。

帮助学生形成合理使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水的行为习惯。

3.教学注意点:

①有关白“烟”,如果仅仅用语言解释“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可能某些学生仍然不理解烟、气、雾的区别,此时教师可举生活中学生感受过的实例来说明,比如,起雾时眉毛上会有水(液体),无色的气体如空气肉眼是看不见的,经过拖拉机喷过的黑烟后人的衣服不会湿,但会变黑(固体)。

②对是否是氧化反应的判断可增加氧气雷电条件下生成臭氧的反应让学生判断。

③学生做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时,如果先做木炭、铁丝的性质实验,后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而学生既要练习排水法收集,还需要用排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所以需要更换相应的进气导管。

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强调,学生易忘记,所以建议教师将应注意的操作用图示表示在黑板上(或投影),最好进气导管的颜色醒目些。

④氧气性质实验的中点燃木炭观察现象时,多数同学会被发光这一现象吸引,忘记还需要检测产物。

建议教师仍然在黑板上画图提示。

⑤做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时,有些学生因为看不到碳酸这种具体的物质,会将二氧化碳和碳酸两种物质弄浑。

建议对比实验,分别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

⑥做灭火实验时,如果梯形台较大,而集气瓶不够大,可在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倾倒的同时,将进气导管通入装有梯形台的大烧杯底部。

还要注意轮到排在后面的班级蜡烛烛芯会露出较长,火焰过大而难以熄灭,应提醒学生将烛芯弄短。

⑦如果做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由于石蕊的紫色和红色区别不是很明显,建议做对比实验,即,紫色溶液分两份,其中一份中通入二氧化碳,另一份用来对比。

⑧学生用碳酸饮料做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速度会比较快。

如果时间充足,建议展示一种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停止的制气装置,并提供其它仪器,请学生组合设计新的装置

⑨如果用霍夫曼水电解器,为避免玻璃导管对氢气火焰颜色的影响,建议尖导管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替;若不容易看到木条复燃,可在导管末端加一个干燥管。

⑩水污染一部分,建议介绍新的节水标志,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部分主题。

四、【问题讨论】

P25图2-3中分液漏斗末端为平的,是否应改为尖的?

P47图2-25蒸发操作没画玻璃棒,是否应要求学生补画在相应位置?

明矾做净水剂,从人体健康考虑到底有无弊端,是否需要介绍给学生?

五、【参考资料】

室内环境污染类型及其来源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1.化学污染(目前由为突出)

化学污染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香烟烟雾以及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甲醛、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气体等。

(1)建筑材料(建筑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大量新型的建筑和装潢材料被用于居室中。

由建筑物本身引起的污染主要是氨浓度严重超标。

(2)装饰材料(装修)

室内装潢和装修的不断升温也使得所用装饰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地板砖、地毯、油漆、内墙涂料,胶合板和壁纸等,这些装饰材料的甲醛、苯、甲苯、醚类、脂类等挥发性有机物会散发到空气中污染室内空气。

(3)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该类污染物的产生包括燃料燃烧、烹调油烟以及吸烟等造成。

燃烧产物一部分来自燃烧物质本身的杂质,如硫、砷、隔以及粉尘等;另一部分来自燃烧物质在加工过程和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剂;还有一部分污染物是由于高温燃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

烹调油烟和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三致”物质。

(4)室内家具产生的污染

家具是家庭和写字楼的重要用品,也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出售的家具中有大多数的散发甲醛和苯等有害气体。

它们主要来自于胶粘剂、油漆、以及涂料等。

(5)人体散发的污染物质

人作为一个活体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向外界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细菌和多种气味。

据有关资料表明,人肺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毒物质。

6)家用化学品和空气清新剂等产生的污染

室内用于灭虫的各种杀虫剂、各种空气清新剂、各种清洗剂等都会给室内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7)外部环境污染物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来自室外,室外空气的质量密切影响室内空气,当室外空气受到污染后,就会通过门窗等污染室内,因此周围分布的大小烟囱、小型锅炉、局部臭气发生源等都会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

2.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菌、花粉和尘螨等。

如果室内存在污染源极易造成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

(1)生活垃圾带来的生物污染室内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很高,真菌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散发出特殊气味的气体,使人产生厌烦感。

(2)家用电器(电磁辐射)和现代化办公设备产生的污染

空调房间中,门窗封闭严紧,人体、室内空气和空调机形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循环系统,新空气量补充不足的情况下易使室内温度升高,使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3)室内花卉产生的污染

研究资料表明,有些植物和花卉是不易在室内摆放的,会使人产生呼吸不畅、憋气、郁闷不适、皮肤过敏等症状。

(4)宠物污染

家中饲养的猫狗等也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等的生物污染。

(5)室内装饰与摆设的污染

室内铺设的各种地毯及墙上贴的各种壁纸,是螨虫和细菌的孳生地。

3.放射性污染

(1)建筑陶瓷产生的污染

建筑陶瓷包括由瓷砖、洗面盆和抽水马桶等,他们是由粘土、砂石、矿渣或工业废渣和一些天然辅助料成型涂釉再烧结而成。

这些材料中或多或少的含有放射性的钍、镭等。

有些釉料中还含有较高放射性的锆铟砂。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体内辐射和体外辐射两种危害。

(2)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污染

用于装饰的天然石材主要是指花岗岩和大理石。

在这些天然时才种有时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