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16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罗某某

某某船厂隶属于中国某某航运集团,是集团及某某省重点骨干造船企业之一。

占地面积278000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

是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合作部批准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

截止2009年底,已向新加坡、泰国、香港、日本、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各类船舶近260余艘,是某某省知名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船厂严格按国际标准管理生产,产品已获德国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等船级社认可。

1998年获得ISO9002质量认证证书,2002年通过2000版转版换证,获得ISO9001质量认证证书,目前正在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

厂区环境优美、整洁、被某某市政府授予“花园式工厂”荣誉称号。

厂区水域岸线500余米,水域条件良好,拥有2万吨级和5万吨级纵向滑道船台各一座以及一座岸壁式码头。

船台作业区拥有5~250吨各类高架吊和龙门吊,400吨数控冷弯机、1000吨压力机、等离子切割机、钢材预处理以及各种焊接、切割设备和船舶辅助建造计算机等各类设备1000余台套。

年造船能力3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RMB)。

2008年总资产达23.64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销售总收入为8.86亿元,利润总额1.06亿元,净利润8946万元。

银行信用等级为AAA。

2008年主营产品“1.2万吨特种多用途船”通过了某某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被某某省科技厅认定为“某某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同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年,“1000TEU高性能冰区加强型船”被认定为“某某省高新技术产品”。

企业法人代表罗某某曾荣获某某市“十大优秀创业者”称号并被授予某某企业改革30年纪念勋章。

企业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万元

年份

销售总收入

利润总额

缴税总额

2007

69666

7924

3610

2008

88571

10670

2570

2009

118970

1826

1350

二、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组建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该中心的组建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拟组建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船舶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此举也符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基本原则是:

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

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

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

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

稳定船舶企业生产。

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积极发展修船业务。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船舶企业管理。

与我国船舶工业冲刺世界第一目标同步,《某某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该规划符合某某经济长远发展的需求。

根据《规划》,我省将从引导省内航运企业优先在本省修造船舶;

鼓励船舶配套产品间接出口;

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对建造中船舶实行抵押融资;

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及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船舶产业能力和水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加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政策支持;

在加强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等六方面支持省船舶工业的发展。

该中心的组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8年世界船舶工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的发展动态。

在市场方面,散货船需求空前旺盛,吸引了大量的船企竞争,使得散货船建造企业集中度降低,趋于分散;

在船型和新产品方面,受巴拿马运河扩建和许多国际新标准和规范相继生效的影响,船型正在向更大型化和新型化趋势发展;

在船舶融资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航运、造船市场持续繁荣等因素综合影响,世界船舶投融资重心正在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焦点将在中国和日本。

国际船舶融资重心转移,说明各家银行对亚洲船舶融资前景表示乐观。

正是这些特点交织在一起,才使得2008年船市再现高潮,同时船市持续火爆也将这些特点烘托得更加清晰。

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全球的造船产业转移与行业景气将加快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全球主要船厂的产能已充分利用,手持订单量相当于3-4年的作业量,这使得新增订单更容易流向产能不断扩大的中国造船厂。

欧洲、日本的造船企业大都不大景气,造船业向外转移的趋势在继续,中国有望承接造船业的产业转移。

此外,中国较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造船业的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近几年领先全球,与日、韩等国不同,中国的造船业可享有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6-2010年中国船舶运力增长总需求量为3100万载重吨,年均620万载重吨,2010年之后如果国际造船市场步入下降周期,中国船企仍可通过满足内需而维持发展。

2010至2020年,中国总需求量将达到4200万载重吨。

该中心的组建可以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愈加苛刻,迫使生产企业在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力提升工艺制造水平、配套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等手段,以期达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目的。

建设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2)组建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某某船厂成立于1945年,地处某某省某某市,隶属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船舶行业向亚洲的转移,某某船厂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在生产工艺上,使之进入了世界船舶的先进行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2008年中国船舶报第8期的报告,在“2007年中国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前五十强”中,某某船厂三项指标均榜上有名,其中,造船完工为37名,占全国份额的0.14%;

承接新船订单数量为33名,占全国份额的0.54%;

手持船舶订单数量为40名,占全国份额的0.40%。

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

厂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水域岸线500米,拥有2万吨级和5万吨级纵向滑道船台以及各类造船设备1000余台套。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可达到造船5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40亿元,年利润5亿元;

2015年达到造船10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80亿元,年利润8亿元。

1999年8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正在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船厂依托上海船舶设计院二室、四室和中国海洋船舶设计院(七O八所)等共同研发和引进国外新船型、机型,特别是12000T船、57000T船均获得国家船舶设计优秀奖。

船厂设有经营部、工程计划部、生产准备部、质量控制部、技术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机制,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船厂在整合原有生产优势资源的同时,投入资金进行装备技术的提升及优化,使船厂不断地成长扩大。

综上所述,船厂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研发队伍,并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能力及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具备建设研究中心的基础条件。

(二)建成后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

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与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联系,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

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中心的组建加强了对海船及其配套的技术研发,使其带动该行业上游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研究中心的设立,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安置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金融危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组建研究中心,提高了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但使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而且引领了整个海船行业技术变革,带动行业的技术发展与进步,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海船制造方面的技术差距。

某某船厂是某某船舶建造的龙头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及装备的提升,对于增强我省船舶制造业能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推动我省船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我省船舶工业综合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国内外船舶市场占用份额,实现我省船舶工业新的飞跃,促进某某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三、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省内需求

(一)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船舶技术向大型化、高技术化方向迅速发展,如30万吨级油船、8000-13000TEU集装箱船、17万吨-38万吨级大型散装船等。

同时,贯彻国际海事组织(IMO)新规定,安全、环保等新要求,引发了船舶配套领域技术的不断更新。

欧洲及日、韩厂商努力扩大国外市场,各品牌厂商都十分重视科研投入与技术发展,有较强的原创技术科研实力。

如船舶动力技术,差不多每半年就有新的机型或新技术推出,如合肥熔安公司的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的问世,以适应国际新船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船用设备技术发展正在向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向经济、可靠、节能、环保趋势推进。

回顾2008年的世界船舶市场,国家层面呈多头竞争格局,主流船型主导船市,高附加值船形成垄断。

散货船引领船市行情,集装箱船持续兴旺,万箱级船出现“井喷”行情,油船成交量大幅回落,但新船价格加速上扬。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造船强国纷纷将目光转向了高附加值船的研发、设计与建造上,最近几年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更成为这些造船强国争夺并坚守的终极领域,一向以建造高附加值船为主业的欧洲船厂,更是想法守住这块他们船舶市场竞争的最后阵地。

欧美国家、日本和韩国造船企业建造高附加值船走过了较为漫长的道路,期间的经验十分丰富,有不少经验值得中国研发该类船舶学习和借鉴。

现就将当今世界主要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国家、建造集中度及其市场潜力的情况作以概括。

高附加值船型

主要建设国家

集中度

市场潜力

LNG船

韩国、日本、中国。

其中韩国处于垄断地位,但船型和技术开发一直是欧洲主导。

建造国集中度高,韩、日、中占全球市场份额99%。

2010年全球LNG海运量将达到2.4亿吨

超大型

集装箱船

韩国、中国、日本、丹麦

建造集中度高,其中韩国包揽了全区建造量的80%。

成长速度较快,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化学品船

韩国、中国、日本、土耳其、其中韩国具有领先优势。

建造国具有一定的集中度根据建造类型的重点不同,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占据不同的地位。

近几年9%的发展速度,明显关于其它普通船型。

豪华游轮

芬兰、意大利、法国、丹麦和德国等欧洲国家

由于具有典型的技术、资金、信息密集性,长期以来,研发与建造技术只掌握在少数欧洲船厂手中,形成寡头垄断。

近几年保持着10%增长速度。

汽车运输船

韩国、日本

韩国和日本包揽市场75.5%的份额,按国家分,该型船建造呈绝对的垄断态势;

按单个船厂分,也有一定的集中度。

十年来运力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

另外。

近几年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以强制性公约、规则的形式来加强对海洋环境乃至大气环境的保护。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行业组织等也不断推出新的行业标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酝酿着更为严格的区域性标准,这些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推进绿色造船是未来船舶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绿色造船主要内容及其要求包括:

绿色造船绿色设计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船舶制造、营运乃至拆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环保问题,严格按照国际海事组织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采用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设计方式。

绿色生产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工艺,推行精细化和数字化造船,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和材料的利用率。

绿色材料选择容易回收、便于加工、无毒无害、性能高效的材料。

绿色管理在造船生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改善作业环境、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同时采用先进设备,高效使用材料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省内的现状及技术需求

某某发展船舶工业优势明显,某某岸线资源丰富,某某贯穿全境343公里,适宜造船的岸线约152公里,现用于造船的仅约37公里,不到1/4。

人力资源充裕和区位等方面,某某也很有优势。

“十一五”以来,某某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船舶产业梯度转移,船舶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08年,某某全省造船企业107户,直接从业人员3.6万人,已成为我国内河造船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某某造船能力快速提升。

全省具备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资质的企业,从1个市3户企业发展到6个市31户企业,最大船型为5.7万载重吨散货船(系某某船厂建造);

造船能力从50万载重吨上升到130万载重吨。

2008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21.4万载重吨,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2倍;

实现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33倍;

实现出口交货值19.5亿元,增长1.4倍;

手持船舶订单260万载重吨。

目前,某某造船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已形成某某、巢湖、安庆、马鞍山、池州、铜陵等沿江地区6个万吨级造船产业集群,宣城和蚌埠、阜阳、淮南、六安等沿淮地区5个千吨级造船产业集群。

某某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船舶配套发展缓慢、骨干企业优势不明显、人才缺乏等问题日益显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远洋船舶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开始减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企业融资日益困难,某某船舶工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为此,某某要求以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产业转移良机,实施错位发展,稳定造船订单,提高配套能力,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推动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形成相对竞争优势;

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实现某某船舶工业“双千工程”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一)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及成果转化情况

中国某某航运集团某某船厂目前在造船领域已经研究、开发了12000吨多用途船、1100TEU快速集装箱船、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和目前某某省建造吨位最大的57000吨散货船。

其中12000T多用途船已经承接订单22艘,建造了18艘,交付使用了13艘,倍受国外船东青睐。

由于甲板承载能力的增加和起吊能力增至150吨的边克令吊这些特殊的设计开发,拓宽了船运市场,再者,船厂自行完成送审设计的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采用冰区油漆,能在零下20℃冰区航行,能在蒲氏6级风力打开整片舱口盖装卸,采用了65°

大舵角舵机,增大了靠离码头,慢速航行时的回转性能,填补了我国该类船型的空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中还作出了专题报导。

目前该船一次性承接订单12艘,出口至德国,创汇数亿元,并获得2008年某某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57000DWT散货船是我厂近年来与上海船舶设计院共同研发,并自行进行生产设计的我省迄今船舶建造吨位最大的船舶。

该船的技术特点是:

能够满足目前最新散货船的规范要求,即按CSR(共同结构规范)要求和燃油舱的双壳保护要求,通过采用有限元计算,采用一定比例的高强度钢,对船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空船重量,增大了该船的载重量。

其中,该船自行研制成功的艉管总成,大轴颈艉管轴承常温下的过盈压配和精度抛光机和多功能镗孔机,通过实船使用取得国外船级社的报验通过,该工艺业已通过省科技厅“查新”程序,正在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船厂拥有多项专利,自主研发的有:

船舶机械放线系统、纵向船台滑道气囊辅助下水装置、自动倒桅机构、集装箱船球鼻艏分段平移小车、活动式货架、带有油水阀的电动空压机储气筒、柴动空压机用储气筒等专利。

合作开发的有:

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金属型模具夹紧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的结晶振动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金属型模具合箱定位装置、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差动齿轮减速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水冷装置、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风冷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等专利。

(二)有关人员队伍、基础设施、试验装置等情况

中国某某航运集团某某船厂组建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领衔,配有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了160吨程控肋骨冷弯机等,2004年自行研制设计大电流发生器定和校核的难题,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和用电安全,此项成果获得交通部QC成果奖,近年来,我厂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海洋船舶设计院(708所)、上海船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艺研究院(611所)等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关系。

中心产品研发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多人曾独立完成各种重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研发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曾独立或协助组织过很多项目的成果开发,因而研发队伍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有能力完成本中心的研发工作。

船厂具有开发和生产特种船舶及8万吨级船舶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企业的工艺工装和检测手段齐全,生产与试验设备可满足工艺研究试制阶段的试验需求。

2007年,中国某某航运集团某某船厂转变原有的造船模式,推行精度造船,不断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刷新多个原始造船纪录,成功打造了新形势下的“高技术造船企业”。

2007年底,我厂又研发出5.7万吨散货船,该产品首次采用韩国产的大型低速柴油机,属某某省目前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船型,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五、“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中国某某航运集团某某船厂研发了五种船舶产品,包括成品油轮、集装箱船、多用途货船和大型散装货船,如1100TEU快速集装箱船和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都是在国内率先首制研发。

除此之外,在研项目还有:

大轴颈精度刨光机,大直径艉管轴承过盈压配装置,斜船台高分子舵轴承快速安装装置,57000吨散货船舵叶和舵杆拂配工装,57000吨散货船螺旋桨和艉轴拂配工装,57000高效焊接——(爬山虎)垂直施焊,船体专业的“舾装托盘”设计等研制项目。

为了满足上述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比如如何适应国际上即将生效的新涂层标准(PSPC),船厂实行了分段建造无余量合拢工艺,实现分段的舾装托盘工艺,使分段中间产品的预舾装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

为贯彻绿色环保造船,船厂大量采用液态氧,建立“二喷二涂”的现代化喷砂房,在船舶运行的关键部件上采用高分子材料的轴承(其压配工艺采用液态氮冷却至-180℃,实施快速安装和人身安全的特殊保护)。

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我厂大量引进国内先进的设计软件,使钢板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5%,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管系、电缆、风管的三维放样软件,使管系放样成功率大大提高,进行“纸上造船”,内场采用单元模块化安装,提高中间产品分段预装的完整性,在工艺、装备方面,投入250吨、150吨、80吨等大型龙门吊和150吨、100吨机动平板车,分段的大合拢缝采用垂直气垫焊(即爬山虎)有力地保证船舶分段的翻身、转运和合拢的焊接质量。

船厂还自行研发了“反变形控制”技术及“箱脚分段预装工艺”等多项先进的工艺,在船体安装过程中,掌握“二甲板支撑分段预装工艺”,运用“轴、舵系双定中心”安装工艺,在船舶下水后,对尾轴、螺旋桨、舵杆、舵叶进行安装,由原来的国内船舶在该段的建造周期缩短一半,确保了船舶交货期。

其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轴、舵系双定中心”安装工艺为国内独创。

目前,这两项工艺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经受理。

同时,企业又分别申报了1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逐渐使企业拥有了自己比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二)社会经济效益

(1)带动了海船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以研发先进的船舶制造及其配套制造工艺为核心,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中心的组建加强了对船舶及其配套的技术研发,使其向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向经济、可靠、节能、环保趋势推进;

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带动该行业上游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和完善全省船舶业绿色新标准体系。

2007-2008年期间,许多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相继出台生效,并且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绿色造船是大势所趋。

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绿色造船,即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材料、绿色管理这四个主要环节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研制新型船舶涂料和焊接材料等,以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而且也加大对新环保产品的投资力度,研发多种节能减排的智能型船用主机,为推进绿色造船夯实基础。

(3)该中心的组建有效的带动了地区产业的发展。

某某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船舶及其上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效地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增加税收,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研究中心的建设,增加了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中心的设立,必将推动和加速造船产能的扩大,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