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80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心理学笔记5~6章_精品文档.doc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心理学》-张厚粲

课程代码-00031

学习笔记笔记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六章:

智力

鸿 雁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它可以运用头脑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直接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做出推理和判断,这个过程就是思维。

[名解]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思维和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断性。

由于思维的间断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

概括性的水平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它也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活动得以进行基础。

思维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规律。

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表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

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

两者是相反的过程。

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

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巧。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体,就无从分析。

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准确,综合越完善。

对事物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认识;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分析与综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人可以在直接摆弄物体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

只有经过比较,区分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

通过比较,对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准确了。

   比较与分析、综合是紧密联系的。

比较总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或特性的鉴别与区分,因此没有分析就谈不上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

然而,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间的异同,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

要比较事物,既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进行综合,离开分析与综合,比较难以进行。

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个对象,就把这个对象与它十分相似的各种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又把这个对象与它差异很大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地明确这个对象的本质特征。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有共同点的事物划为一类,再根据更小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同一类中不同的属,以揭示事物的一定从属关系和等级系统。

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

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分类的水平也不祠。

小学生往往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少年期学生容易把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并列来进行分类;青年期的学生则会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对人的认识,人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师、商人;高个、矮个;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人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能知觉,能记忆,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会使用工具等。

通过分析、比较,抽出人类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等,舍弃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等其他动物也有的非本质属性,这就是抽象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人”的本质属性——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综合起来,推广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

“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

”这就是概括。

抽象与概括的关系十分密切。

如果不能抽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无法对这类事物进行概括。

而如果没有概括性的思维,就抽不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抽象与概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

抽象、概括都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

任何概念、原理和理论都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

学生的概括可以分为两种水平。

    1)初级形式的感性的概括。

这种概括形式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然后对它们的特征加以概括。

如,小学生根据鸟会飞这一外部特征得出“会飞的动物就是鸟类”,从而错误地认为鸭、鹅不会飞,所以不是鸟类。

这种概括是属于知觉和表象水平的概括。

2)高级形式的科学概括。

这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

如,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动物学的知识,能准确地概括出鱼的本质特征,即“用鳃呼吸的脊椎动物是鱼类”。

这种水平的概括属于思维水平的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具体化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般与个别结合起来,把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知识、检验知识,使认识不断深化。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知识之后,可以概括归纳为有理数;当数的概念扩大,学习了无理数之后,又可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括为实数;掌握了虚数之后,又可把实数和虚数概括为数,从而掌握了系统的数的知识。

   系统化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的。

系统化的知识便于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广泛的神经联系,使知识易于记忆。

也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知识。

 

[单选]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表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单选]人类的足迹目前还只能限于地球和月球,科学家却可以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这种对事物的思维过程是间接性。

[简答]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前者指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后者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3、思维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研究者把思维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具体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具体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具体直觉动作思维:

指修试所实际行动解决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种思维依赖于实际动作。

如3岁小孩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

掰手指数数就是典型的直觉动作思维,动作停止,他们的思考也停止了。

2)具体形象思维:

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

其表现在3~7岁的儿童身上,他们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

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如科学家进行科学推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言语符号。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特点:

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

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活动。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

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常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其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在创造性测验中,最著名的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分为三套测验,包括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单选]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具体形象思维。

[单选]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单选]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言语符号。

[单选]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常规思维。

[名解]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名解]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概念

(1)定义: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