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6146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导学人教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下载.docx

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的表现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醒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醒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考点展示

五年考题

考情分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年未考

高考命题往往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为素材,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考向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典例1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

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表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考向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典例2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

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燕赵”“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

A、C、D三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考向3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典例3

 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黎族许多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①正确;

黎族文化产生于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②正确。

③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不是根本动力。

1.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更是跨越时空,化为每个人内心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  )

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④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②正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③不选。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而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④错误。

2.2018年9月7日,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开幕。

藏博会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藏族文化。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

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藏族文化的民族性,没有涉及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②不选。

题干没有涉及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④不选。

核心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内涵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

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壁、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

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

提醒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中华文化的力量

(1)表现及原因

表现

①对外:

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对内:

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特征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本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可能考查,且主观题常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结合起来考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考向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就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

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

 (2013·

全国Ⅰ)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

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

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 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考向2 中华文化的力量

 2018年央视继续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

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国家宝藏》节目开播的价值在于(  )

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②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

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国家宝藏》节目的开播,意在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③不选,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不选。

1.2018年3月4日,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在北京电视台开播。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B.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C.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异彩缤纷

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答案 D

解析 京剧是在吸收借鉴多剧种特点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D项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

2.2018年9月2日,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尼雅加达举行。

杭州用8分钟惊艳了世界。

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曲调中,舞者们如古画中的江南仕女般翩翩起舞,荷叶、玉笛、琵琶、飞檐、灯笼、窗棂、青瓷,充满了江南风韵与中国气息。

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②错误,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主观题热考点——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原因

影响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或影响

措施类

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作用

典例

 妈祖信俗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第1步 审设问信息

知识限定

文化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

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

试题类型

原因类;

第2步 审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

(1)

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对接知识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精神世界——挖掘妈祖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等

获取信息

(2)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的力量: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发挥凝聚作用,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等

第3步 整理答案

(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挖掘妈祖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建设;

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大型民族舞剧《大禹》深刻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大禹治水为主线,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生动塑造了为民担当、无私奉献的大禹形象,立体呈现了大禹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舞剧《大禹》将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融入其中,在多个舞段中加入花鼓灯动作元素和音乐元素,浓郁的地域风格为这个历史题材的舞剧增添了厚重的写实色彩,也拉近了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令观众印象深刻。

这台舞剧艺术创造力、感染力、穿透力很强,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实践,是一部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民族舞剧《大禹》是“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的理由。

答案 

(1)舞剧呈现了大禹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和公而忘私、拯救黎民百姓的英雄气概,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2)舞剧《大禹》将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融入其中,在多个舞段中加入花鼓灯动作元素和音乐元素,浓郁的地域风格为这个历史题材的舞剧增添了厚重的写实色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及博大精深的魅力。

(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这台舞剧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4)舞剧《大禹》呈现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有人这样说中国字: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

材料表明(  )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 图中汉字“安”所表达的内涵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正确。

B错误,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3.出现在3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

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甲骨文是(  )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案 C

解析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与题意无关。

4.“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

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表明(  )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诗与画的关系密切,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也表明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错误。

5.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胡同里居住的百姓。

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

“爷”很具北京特色,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古都的傲慢心态。

①文化生活普遍存在于一切领域之中

②特定自然环境创造出北京文化特色

③不同区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解析 文化生活普遍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