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531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详解】本题考查了秦的统一。

根据图中秦国统一的时间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攻灭齐国完成统一;

在统一期间秦的都城为咸阳;

按照攻灭诸侯国的先后时间顺序可知秦采取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在秦攻灭齐国统一以后,疆域已经到达东部沿海地区。

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故排除A、B、C项,故选D。

4.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了韩非子的思想。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指的是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

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效力。

封邦建国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排除A项;

确立皇帝制度、设置三公九卿和郡县制都体现了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但最先设置的是皇帝制度,故排除C、D项,故选B。

【点睛】本题的关键词语在于“首先实践”。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之和郡县制都是韩非子思想的实践,但从时间先后顺序上说,首先得到实践的是皇帝制度。

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答案】A

试题分析:

据材料“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的史实,故A项正确;

郡国并行制的国没有废除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地方无关,故C项错误;

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不符合“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A项与史实不符;

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B项错误;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项;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故选C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7.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即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

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故排除第④项;

该制度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行政权收归中央,故排除第③项;

其他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名师点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注意两个“内涵”、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核心”:

皇权至上。

两个“内涵”: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三个“特点”:

①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

②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

③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8.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据材料“周之失,在于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至于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秦朝灭亡主要原因在于暴政,不在于郡县制,故A正确。

宗法制,不是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故B排除。

皇帝制,也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故C排除。

秦朝没有行省制,故D排除。

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

B.严刑峻法

C.修筑长城

D.制度创新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在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基本格局,故D正确;

A、B、C不是秦朝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0.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以后不断有政权分裂割据,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所以从此结束,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其他均是正确表述,排除。

11.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

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

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世官制属于贵族官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AC项错误;

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

故选B。

D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

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据材料“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分封制不利于统一,故D正确。

材料说明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排除。

分封制不利于加强王权,故B排除。

材料反映郡国并行不利于消除内乱,故C排除。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

1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治理黄河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害,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治理黄河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14.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从材料中唐中宗虽然自己直接封拜官职,但是依旧不敢与中书门下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其他方式来执行。

这就说明在唐朝三省六部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错误,材料中虽然皇权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相权并未空前强化。

D选项与材料相违背。

15.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其评价有:

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封国制

【详解】从材料“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

AC项是中枢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故AC项排除;

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

【点睛】“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关键信息。

16.睢中高一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

“我朝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

秦始皇开创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并且为后世所继承,成为绵延了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相当于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雍正皇帝设置军机处,实现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所以A、B、D项与史实相符,故排除。

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

17.从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材料属于中央官制,首先排除A;

通过比较三公九卿说明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所以C正确。

CD两项不能狗反映本质问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8.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权弱化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不合题意时间要求,BC两项是皇权强化的现象。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

③加强思想控制。

1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都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详解】本题考查了内阁和军机处。

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为皇帝服务的顾问机构,并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不能统率六部,不是法定行政机构,更不能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故排除A、B、D项;

内阁和军机处都能够参与机要政务,但都没有决策权,故选C。

2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A.郡县制

D.行省制

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郡县制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无关,故A排除。

察举制以孝廉为依据,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

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C排除。

科举制

21.明清时期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所以,封建国家统治者必须遏制它的发展,用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扼杀资本主义的萌芽,因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C正确,A、B错误;

D不是反应的本质问题,排除。

22.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上海也就迅速的兴起了,当然上海的兴起也只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客观的进步作用而已,所以“上海兴”只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23.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

“中国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的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B.中国不习惯用洋货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D.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抑制作用

【详解】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的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对来自市场的洋货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并不是由于中国通商口岸少和不习惯用洋货,故排除A、B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下,中国人民的购买力确实不足,但这个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项;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抑制,故选D。

24.近代列强在中国取得的下列特权中,对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是

A.关税自主权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传教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影响最大的是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等都是对经济的一种侵略,但是关税自主权是政治和经济共同的侵害。

其余选项都不是最大的,故排除。

25.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

“往事何堪说?

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台湾成为“异域”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体现的是台湾被割让,依据所学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割让给日本,故本题选C项。

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割让台湾

26.1894年10月,西方某报刊发表评论:

“日本是披着文明皮面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上述评论的是

A.在丰岛海面日军不宣而战进攻清军

B.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

C.在旅顺屠杀和平居民

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详解】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

在丰岛海面日军不宣而战进攻清军标志着黄海海战的爆发,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交锋,故排除A项;

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的是清政府,故排除B项;

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但与之相比,在旅顺屠杀和平居民更能体现日本的野蛮真面目,故排除D项。

故选C。

27.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清政府被迫开放南京、苏州等地为商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A

B.B

C.C

D.D

【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代的列强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没有法国政府,故排除A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商埠中不包括南京,故排除C项;

义和团运动爆发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故排除D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1860年,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所以B项表述完全正确,故选B。

28.下列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是

A.

B.

C.

D.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A项人物为洪秀全,B项为邓世昌,C项为林则徐,D项为李大钊。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邓世昌在中日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李大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故排除A、C、D项,故选B。

【点睛】邓世昌是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9.“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辛丑条约》

根据题目中“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反帝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与题意相符,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正确。

30.《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一重大变化反映出

A.该部级别特别

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该部职能专门化

D.清朝对外交往扩大

【详解】本题考查了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位居六部之上,但级别、职能和对外交往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故排除A、C、D项;

外务部地位超越六部,负责涉外事务,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选B。

【点睛】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

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

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四十多年。

这些都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每题2分,共10分)

31.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的郡县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

郡县制是在废除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题干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错误。

32.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使地方势力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最终使王国力量逐渐的强大,不听中央节制,后来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推恩令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的势力。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33.明朝的内阁虽能参与决策,但不能统领六部,也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的内阁。

明代的内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