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8.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对此,罗斯福总统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0.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
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
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
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
11.“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
”该协议出自于()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2.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3.“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
”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5.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6.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德国
40.6%
69.1%
600多万
日本
8.4%
50%
300多万
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
17.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
“这场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朝鲜战争
D.美苏冷战
18.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 )
A.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
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
19.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
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0.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
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D.摧毁了法西断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
2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2.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
D.黑人奴隶贸易
23.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
25.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
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
A项指的是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项指的是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D项指的是
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关于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些内容的区别,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2.B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
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A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4.C
依据题干“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团结一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5.A
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
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
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项不符合题意;
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6.B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2年”,再结合“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可以知道,这主要反映了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为了转稼危机而加紧了对世界的争夺,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国家在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7.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点。
要求答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阅读各选项。
②所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8.B
依据题干“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
主要内容还包括:
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压缩农业产量;
兴办公共工程;
进行社会救济等。
特点: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B选项符合题意;
1936年,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
德国、日本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C选项不符合题意;
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9.B
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B符合题意;
ACD排除顺序错误,排除。
10.D
D
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其中①“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可知,这是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后,中英等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其中②“德军进攻苏联失败、二战发生重要转折”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故选D。
12.C
根据“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及的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在1941年发生,A排除;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发生,B排除;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3.B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14.D
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ABC和题干材料无关,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5.D
根据题干“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D
依据“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及所学可知,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建立法西斯专政。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加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与美国有关,排除;
B项与苏联有关,排除,C项与苏俄有关,排除。
17.B
依据题干信息“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苏联成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级格局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欧洲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故A不合题意;
朝鲜战争与欧洲大国无关,故C不合题意;
美苏冷战是在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情况下形成的,与题干不符,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8.C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使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确立了一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中的德国的举动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即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B项符合题意;
题干不能体现“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排除A项;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排除C项;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排除D项;
故选择B。
20.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为解决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使国家渡过了危机,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1.C
根据题干“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可知,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不符合题意;
美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2.B
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强化法西斯政权,它们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故B符合题意;
封建专制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黑人奴隶贸易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建议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及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
2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其中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
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属于原始资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带有个人主观观点,没有D项可信度高,电影和小说属于文艺作品。
不是第一手资料。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C符合题意;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故AB不符合题意;
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25.D
依据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1945年底,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window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
题干“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反映了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故D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社会保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开启,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