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433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docx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

按照中省市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要求及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的精神,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基层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现状,加快和推进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进程,促进和提升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创建全国综治优秀市、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2013年3月中旬,结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市委政法委组成专题调研组,由主管领导带队,历时两个月时间,先后深入到汉滨、汉阴等4个县区、20多个基层乡镇(街道)和40多个社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查看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百余名干部群众就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亲切交流和专题调研。

一、我市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截止2012年底,我市共辖9县4区161个乡镇(街道),人口306万,共设立基层社区组织(以民政部门登记认定为准)169个,覆盖人口76.77万人。

其中:

汉滨区52个、汉阴县8个、石泉县10个宁陕县9个、紫阳20个、岚皋6个、镇坪县4个、平利县4个、旬阳县52个、白河县4个,社区总量主要集中在汉滨区和旬阳县,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1%。

目前,全市正在积极开展或组织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社区共有122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72%。

在调研中,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非常拥护,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非常关注,能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社区开展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在基层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实情况的迫切需要,是辖区群众的殷切期望,是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与以往村居组织相比,由于服务人群居住场所更加集密,邻里关系更加亲密,交往联系更加紧密,其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快。

信息收集反馈快,解决问题到位快,工作节奏手段快;二是细。

工作内容更加细致,责任措施更加细化,服务项目更加细密;三是全。

信息建设全覆盖,管理服务全覆盖,防控触角全覆盖。

但也存在部分干部群众对社区管理服务及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概念不清、认知不明、理解不透的问题。

这说明基层党委、政府在工作推进中,存在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鼓动不够,对基层干部群众引导教育不足,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以及群众的知晓率、满意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综治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市起步较早、成效较好、有一定规模、形成先进经验的社区主要集中在汉滨区老城办。

以大北社区为例,自2011年11月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想实招、出真招,积极推行党员上岗、周二下访、周五回访工作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困难,积极利民惠民,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挤和支持,连续两年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位居全区前列,2012年4月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安东同志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我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一是高点起步。

认真借鉴学习外地先进做法与经验指导工作实践做到高眼界,站在方便群众、服务民生的角度周密安排部署工作做到高胸怀,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武装工作做到高手段,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理念管理服务工作做到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阔步前进。

二是科学定位。

深刻认识重大意义、认真制定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工作原则、明确细化目标要求,并将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平安建设的一次深化、构建和谐的一条纽带、便民利民的一项延伸,方向方位准确、目标任务合理、方式方法科学。

三是实践完善。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总结出了“一抓三建一统揽”、“三问三解四包六个一”和“八位一体”等鲜活经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

四是规范机制。

指导基层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网格长的职责权限、服务承诺以及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社情民意分析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和民情信息管理制度,及时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走上了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轨道。

五是便民利民。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秉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凝神聚力加快发展、真情实意为民服务,努力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积极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平安社区人人共建、社区平安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二、我市推进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划分网格。

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管理格局的前提下,各县区结合实际,按照社区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在尊重传统、便于服务的前提下,认真制定并科学规划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努力实现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一是按照属地划分的原则,在行政村、城中村、城市社区所辖范围内划分网格,进一步细化管理服务单元,所辖范围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归属所在地网格。

二是按照适度划分的原则,在综合考虑辖区住户、单位、人口(含流动人口)和网格管理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网格规模。

一般以自然街巷和小区划分为一个大网格,再按照宜少不宜大的原则,每15-25户80人左右划分为一个小网格,设置一二三级网格长若干名。

三是按照整体划分的原则,网格划分尽量保持管理对象的整体性,不搞机械割裂。

一般以行政村、自然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

相对独立、规模较大的园区、楼宇、企业、院校以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等特定区域,单独建立网格。

四是按照扁平划分的原则,为防止出现网格行政化或网格层级化倾向,我们积极推进基层社区服务管理的扁平化,努力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直达和高效。

2、明确管理服务内容。

根据基层社区工作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内容。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政法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工作。

二是做好信息收集,通过深入网格走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以及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安全隐患、计划生育、重点救助对象和社会组织等信息。

三是搞好矛盾调处,深入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及时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

四是强化治安防范,协助做好网格内出租房管理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对象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指导居民群众落实好治安防范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突出公共安全,落实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措施,协助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公共安全。

六是搞好民生服务,立足为民、便民、惠民的根本宗旨,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民生服务,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相应服务管理措施,提供各种专业特色服务。

3、整合管理服务资源。

通过组团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社区群众资源,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一网格+一党小组”模式,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使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融入基层群众工作中,成为所在网格的核心和骨干。

每名党员要联系网格内的若干户群众,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按照“党委包党员、领导包重点、部门包社区、干部包街道”的“四包”方针,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干部职工进社区活动,并将之作为年度党员干部民主评议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大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社工)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特别是注重吸收有社会工作专业职称和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加入到社工队伍中来,为每个社区都配备一名专门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专职社工。

三是积极整合基层各种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乡镇(街道)和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驻村)法官民警、流动人口协管员、专职巡防员、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员、民政联络员、计生协管员、劳动就业协管员等专(兼)职力量,以及网格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党(团)员、社会组织人员、志愿者和各类有专业专长的人员组成管理服务团队。

根据组建层次、参加人员和服务内容不同,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服务、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等工作体系。

通过一格一长、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等形式落实网格管理服务责任。

每个网格都确定有一名网格长,专门负责网格日常协调和信息收集、汇总、报送等工作。

4、建立管理服务平台。

从有效发挥社会资源和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不同层面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在县区层面,健全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平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网络舆情研判导控服务平台等,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网格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齐全、反应快捷、灵敏高效的优势,为加强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在乡镇(街道)层面,健全完善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心。

在原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实行集中办公,设立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大厅,构建集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平台。

三是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站,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平台,以及治保、调解等组织,着力在纠纷调解、治安巡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

四是在网格层面,推行有形网格,绘制网格图,设计醒目的标识标记,明确网格分布情况,让群众形成清晰明了的网格概念。

每个网格都有一个固定场所,主要依托村居委会办公楼、单位传达室、住宅小区保安室、综治警务室或网格长家中作为网格点,配备网格办公桌椅、资料柜盒。

通过设置信息交换箱、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布服务电话、开通网格QQ群等方式,拓宽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为网格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5、明晰工作职责任务。

结合社区服务管理实际,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按照“54435”的要求,社区网格长实行一岗多职,不仅要承担在社区分配的业务工作,同时还要协办本网格内的民政、综治、计生、双创、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任务。

“五”就是做到“五家”,即“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系百家情”。

“四”就是做到“四知四能”,“四知”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四能”即“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

“三”是使每个网格长成为服务区域的“三活”,即“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

最后一个“五”,就是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安全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综合治理监督员的“五大员”职责,实现“静态管理到物、动态管理到人、跟踪处置到事”的服务格局。

网格其它成员主要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的处理等,网格服务队通过服务到家庭、服务到楼栋,实现管住人、车、房和网格,共同完成“点”上的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由社区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加强是网格单元的管理指导,做好网格单元上交事务的协调处理,受理社区居民服务申请,完成社区“面”上的服务。

三、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初步成效

在历时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干部角色从“领导”向“社工”、服务方式从“间接”到“直接”、基层民主从“虚化”到“强化”、基层基础从“薄弱”到“坚实”的转变,仅安康城区10个社区2586个网格共收集社情民意11000余条,受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4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5%以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群众生活困难得到有效救助。

网格长经常入户了解常住户、租住户、残疾人户、重病家庭户、空巢老人户等住户信息,及时了解社情动态和群众需求,成为社区干部的“好帮手”和居民的“贴心人”,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困难。

如西关社区“三无人员”王某体弱多病、卧床不起,一级网格长入户走访知情后,发动志愿者轮流照顾,还协调医院根治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