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373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配套课时作业

配套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发生联会行为

答案 B

解析 性染色体也有不决定性别的性状基因,如位于X染色体的红绿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Y染色体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和正常基因等,A错误;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基因型可以表现为:

XBX-、XBY,则他们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但是女儿一定正常,B正确;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两条性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细胞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行为,D错误。

2.人的色觉正常(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和再生出的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1/4和1/4B.1/8和1/8

C.1/8和1/4D.1/4和1/8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推得双亲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他们生出蓝眼孩子的概率为1/2,生出色盲男孩(全部后代中患红绿色盲的男孩)的概率为1/4,故他们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而该夫妇再生出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所以该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3.(2019·长沙一中期中)下列婚配方式中,生出男孩红绿色盲发病率最高的一组是(  )

A.携带者女性和色盲男性B.色盲女性和正常男性

C.携带者女性和正常男性D.正常女性和携带者男性

答案 B

解析 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用B、b表示。

女性携带者XBXb×男性色盲XbY,后代男孩色盲发病率为;女性色盲XbXb×男性正常XBY,后代男孩色盲发病率为1;女性携带者XBXb×男性正常XBY,后代男孩色盲发病率为;男性没有携带者。

4.(2018·河北保定一模)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某种动物而言,一对等位基因A、a中,a基因使精子失活,则当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3、5、7B.2、4、5C.3、4、6D.2、4、4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知,a基因使精子失活,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四种;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A、XaYA四种,D正确。

5.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受基因B、b控制。

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

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

答案 D

解析 由题目可知,杂交子代雌株中高茎∶矮茎=3∶1,雄株中高茎∶矮茎=3∶1,可以推出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宽叶∶窄叶=1∶1,雌雄表现不一样,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A、B正确;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共4种,C正确;子代雄株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D错误。

6.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

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都为3∶1,无性别差异,可判断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再根据无中生有(亲本都为抗病个体,后代出现不抗病个体),可推出不抗病为隐性性状,子代中,雄株全表现为不抗霜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可判断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C错误;父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抗霜基因,母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可推出不抗霜为隐性性状,B正确,D错误。

7.(2018·北京大兴期末)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色是显性性状

B.果蝇黄色和灰色的遗传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

C.控制黄色和灰色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体色和性别两种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自由组合

答案 D

解析 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果蝇黄色和灰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而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根据分析,控制黄色和灰色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体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决定体色的基因和决定性别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体色和性别两种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连锁,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8.(2018·石家庄调研)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4种

B.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

D.与该种鸟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答案 C

解析 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包括ZD+ZD+、ZD+Zd、ZD+ZD,共3种,A错误;蓝色个体间交配,F1雌性个体未必都呈蓝色(如ZDZd×ZDW,其子代中可出现ZdW即巧克力色),B错误;与该种鸟体色有关的基因型不只6种,D错误;灰红色雌鸟的基因型为ZD+W,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DZD或ZDZd,F1中雄鸟均为灰红色,雌鸟均不是灰红色,因此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C正确。

9.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据系谱图分析可得出(  )

A.母亲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致病基因最可能为显性,并且在常染色体上

D.致病基因为隐性,因为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答案 C

解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该家族中代代都有患者,且男性患者的女儿可以不患病,故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无论是哪一种遗传方式,母亲的致病基因都不可能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A错误;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但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B错误;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致病基因不一定为隐性,D错误。

10.火鸡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这有三个可能的机制:

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②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

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  )

A.①雌∶雄=1∶1;②雌∶雄=1∶1;③雌∶雄=1∶1

B.①全雌性;②雌∶雄=4∶1;③雌∶雄=1∶1

C.①雌∶雄=1∶1;②雌∶雄=2∶1;③全雄性

D.①全雌性;②雌∶雄=4∶1;③全雄性

答案 D

解析 ①卵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则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所以子代全为雌性个体;②卵细胞被极体受精,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Z,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Z∶W=1∶2,同理,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W,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W∶Z=1∶2,则子代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ZW∶WW=1∶4∶1,由于WW胚胎不能存活,所以子代的雌∶雄为4∶1;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由于卵细胞的染色体为Z或W,所以加倍后为ZZ或WW,而WW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子代全为雄性个体。

11.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与1∶1B.2/3与2∶1

C.1/2与1∶2D.1/3与1∶1

答案 B

解析 由于褐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tY,雌兔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

1/2XT、1/2O,雄兔产生精子的种类有:

1/2Xt、1/2Y,因此后代有:

1/4XTXt、1/4XTY、1/4XtO、1/4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2/3和2∶1。

12.(2018·河南师大附中月考)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是白化病致病基因,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答案 D

解析 由于这对夫妇表现型正常,而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含有aaXBXB,可能是AaXBY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含有AAXBXb,是AaXBXb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D细胞中含有AAXBY,不可能生患白化病的孩子,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山东德州一模)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

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

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Y和y控制,利用该性状可在幼虫期鉴别出雄蚕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染色体上还有基因B和b,且b是隐性致死基因(Zb配子有活性),仅利用该基因不能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诱导产生一个新的隐性致死基因d,获得一只同时含有b和d基因的雄蚕,利用该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若能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利用皮肤透明雄蚕(ZyZy)和皮肤正常雌蚕(ZYW)杂交,后代皮肤正常个体(ZYZy)全为雄性,皮肤透明个体(ZyW)全为雌性

(2)因为雌蚕只有ZBW基因型,雄蚕有ZBZB、ZBZb两种基因型,无论如何交配后代都存在雌雄个体

(3)亲本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各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子代雌性个体获得的Z染色体上必有一个隐性致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