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469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答案:

C

解析: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也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还表现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与同源染色体行为一致的是(  )

A.细胞核       B.蛋白质

C.基因D.中心体

答案:

C

解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与同源染色体行为一致。

3.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

B

解析:

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致病基因为h,该患病男孩为XhY,其父亲XHY,母亲XHXh,外祖父XHY,外祖母XHXh,因此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

4.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在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

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第1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6

B.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根据第2组实验,可以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不均等,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阔叶基因为显性,所以第1组亲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Y、XBXb,子代的阔叶雌株基因型有两种XBXB、XBXb,它们各占一半,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所以后代中出现窄叶的概率为1/2×1/2=1/4;第2组亲代的基因型为XbY、XBXb,子代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所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由第2组杂交组合实验不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

5.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1患病而其母Ⅱ1正常,则Ⅱ1必为杂合子。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Ⅲ1患病推出Ⅱ1必患病,由Ⅱ3患病推出Ⅲ2必患病,与图不符合。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必为杂合子。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必为杂合子。

6.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X染色体

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答案:

B

解析:

雄犊营养不良、基因突变或双亲为矮生基因的携带者都有可能导致该矮生雄性牛犊的出现,正常雄性牛犊无论是否矮生,其细胞内均含X染色体。

7.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C

解析:

由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交配,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推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性连锁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才表现自由组合。

8.(xx·福建卷)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D.雌∶雄=4∶1

答案:

D

解析:

由题可知,ZW(雌火鸡)的卵细胞可与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而形成的二倍体后代中,WW胚胎不能成活,则其配子结合情况如下:

  卵细胞

极体   

Z

Z

ZZ

W

ZW

 

  卵细胞

极体   

W

W

WW(致死)

Z

ZW

则存活后代为∶

ZZ∶(

ZW+

ZW)=

ZZ∶

ZW,故ZW(♀)∶ZZ(♂)=4∶1。

9.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10.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

C

解析: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X的配子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卵细胞)多于含Y的配子数(只有精子含Y染色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11.一只雌果蝇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突变为突变型。

若该雌果蝇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子一代(F1)表现如表1:

表1

F1表现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比例

1

1

1

1

再从F1取出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后代(F2)表现如表2:

表2

F2表现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比例

100%

0

0

100%

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为(注:

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的是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的是隐性突变)(  )

A.显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B.隐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C.显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D.隐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C

解析:

从F2表现型及其比例来看,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而且该雌果蝇为杂合子,说明属于显性突变。

12.(江西重点中学xx联考)下列有关科学家的实验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②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③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④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必然是正确的 ⑤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对假说的验证;③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④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缺乏证据;⑤在探究遗传物质实验中,艾弗里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13.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

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

A.Ⅰ-1B.Ⅰ-2

C.Ⅰ-3D.Ⅰ-4

答案:

B

解析:

7号个体正常,不带有任何致病基因,因此9号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6号个体,6号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2号个体。

14.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

如图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可能性分别是(  )

A.0、

、0B.0、

C.0、

、0D.

答案:

A

解析:

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个体基因型为Dd,Ⅱ4个体不携带d基因,后代男孩中不可能出现耳聋个体;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Ⅱ5个体患病(XbY),Ⅰ3为携带者,所以Ⅱ4个体基因型XBXB∶XBXb=1∶1,后代男孩中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15.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

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

(2)下图为甲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3不携带乙病基因)。

其中甲病与表现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表现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请据图回答:

①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如果Ⅳ13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

若该男孩经检查发现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Y,造成此种性染色体组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Ⅳ13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0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答案:

(1)常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2)①aaXBXB或aaXBXb ②1/8 1/2 其父亲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 ③基因突变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

甲病在不同性别中发病率相等,而乙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故控制甲病、乙病的基因最可能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2)由Ⅰ1和Ⅰ2患病而Ⅰ5正常可知: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由Ⅰ3、Ⅰ4和Ⅱ7的健康状况可知:

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故Ⅲ1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Ⅲ10个体基因型为AaXBY,故有Aa×aa→

Aa,XBY×

XBXb→XbY(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该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1/8。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3/4+1/2×1/4=1/2。

XYY中的YY染色体来自父亲,原因是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Y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的YY精子参与受精而产生了XYY个体。

因Ⅲ10个体正常,所以正常情况下Ⅳ13女孩不患乙病,若产生配子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产生了Xb精子,与Xb的卵细胞结合则导致女孩患病。

16.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萝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

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萝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

亲代

子代

1

宽叶

窄叶

全部宽叶

2

宽叶

窄叶

1/2宽叶、1/2窄叶

3

宽叶

宽叶

全部宽叶

1/2宽叶、1/2窄叶

据此分析回答:

(1)根据第__________组杂交,可以判定__________为显性遗传。

(2)根据第__________组杂交,可以判定控制剪秋萝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小组决定对剪秋萝种群进行调查。

你认为调查的结果如果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__________的剪秋萝,则上述假设成立。

答案:

(1)3 宽叶 

(2)3 X (3)7∶1 (4)窄叶基因b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5)窄叶雌性

解析:

(1)第3组杂交实验中,宽叶个体杂交出现了窄叶个体,说明宽叶为显性;

(2)第3组杂交实验中,后代窄叶个体只有雄性个体,说明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会出现表中的结果;(3)第3组子代宽叶雌株有两种基因型XBXB、XBXb,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有两种杂交组合:

1/2XBXB×XBY、1/2XBXb×XBY,前者后代全部为宽叶,占全部后代的1/2,后者后代有1/4的窄叶、3/4的宽叶,因此后代宽叶∶窄叶=7∶1。

(4)第1、2组没有雌性个体,很有可能是窄叶基因b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才会出现上述结果。

1.(xx·江苏单科)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故A错;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故B对;生殖细胞既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都选择性地表达,故C错;在减Ⅰ时X和Y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有的只含X染色体,有的只含Y染色体,故D错。

2.(xx·天津理综)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双亲均为长翅,F1代中有残翅,则双亲基因型为Bb和Bb,F1代中长翅∶残翅=3∶1,已知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因为残翅占1/4,可推知白眼占1/2,得出亲本雌蝇为红眼长翅果蝇,基因型是BbXRXr,亲本雄蝇基因型为BbXrY。

亲本雌蝇的卵细胞中Xr占1/2,亲本雄蝇的精子中Xr占1/2,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A和B正确;F1代出现长翅的概率为3/4,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其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bbbbXrXrXrXr,经减Ⅰ后,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bbXrXr,减Ⅱ后,产生bXr的卵细胞,D正确。

3.(xx·福建理综)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

杂交实验如图1。

P   裂翅♀   ×   非裂翅♂

        ↓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K

图1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

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图2

答案:

(1)杂合子

(2)

P    XAXa裂翅  ×  XaY非裂翅

       ↓

F1   XAXa  XAY  XaXa  XaY

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析:

此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1)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符合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故亲本裂翅果蝇为杂合子。

(2)根据题图,无法判定该等位基因的位置。

若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其杂交后代也可呈现题中实验结果。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对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或雌雄显性个体杂交,如果杂交后代显、隐性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为AaDd的裂翅果蝇逐代自由交配,后代所有果蝇基因型都为AaDd,故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