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类型
所占比例
相对于全国
第一产业
20.1%
高5%
第二产业
41.3%
低10%
第三产业
38.6%
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
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
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
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
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
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
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严重限制西部发展的瓶颈,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造成西部地区的经济塌陷。
3.城市化进程缓慢,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的过渡时期,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并且三大地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不平衡。
以下是2000年底中国三大区域的城市化状况对比表
区域
城市个数
城市化水平
东部
276
30.15%
中部
227
24.00%
西部
160
19.29%
对比表明,西部地区无论城市个数,还是城市化水平,都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相关数据显示西部的城市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城市密度的1/3,东部的1/11,中部的1/6。
因此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迫在眉睫,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区域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4.人口素质较低,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但这些都是以教育为基础,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的。
然而,西部地区大学、高中、初中人口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使得这一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下表是对1999年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统计
大学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半文盲
2.3%
7.9%
25.45%
39.53%
14.72%
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人口中,小学、文盲以及半文盲人口仍占有较大比例,而大学以上所占比重很小,这就导致了该区人口素质较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就缺乏必要的智力资源。
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国家划定的592个贫困县,有487个分布在中西部,占总数的82.26%。
收入水平低下使得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旺,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各种政策性和建设性投资来拉动。
以下是西部地区部分省市人均消费支出统计表单位(元)
1952年
1978年
1998年
全国
142
159
2972
重庆
---
2224
四川
51
149
2040
贵州
52
146
2121
云南
50
128
1511
西藏
54
156
2059
从上面图表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6.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对西部的投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地区从医疗、卫生、教育到交通、科技、通讯等领域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致使西部经济处在一个发展缓慢的尴尬境地。
7.西部大开发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有待于完善。
目前,国家还没有真正出台一部专门针对西部大开发以及西部今后发展的法律条文,这便使得西部大开发缺乏了法律的保证,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
在一些已经出台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用语,比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义》第二条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的比例。
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在坚持贷款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争取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
”
这些“尽可能多”“争取提高”等含糊的不确切的表述,没有明确多长时间、提高多少,提高到哪种程度等量化指标的规定,并且这些政策大多是中央各部委以“通知”“意见”的形式下达给地方,没有经过法律上的认可程序,在执行上缺乏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西部发展的优势条件
1.地域广阔,人口较少。
西部12省(区、市)国土面积为68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总面积的71.5%,而人口仅3.5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3%;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是东部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8倍多,中部地区人均水平的4.7倍,这些为西部地区发展农、林、牧、副、渔以及其他产业提供了基本条件。
2.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比较优势。
目前西部有耕地3.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7.8%;
人均占有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倍、1.8倍和3.4倍;
我国水能的70%以上都集中在西部;
西南林区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林木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
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
此外,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数量之大是东部望尘莫及的,主要矿产在全国占比例分别是:
煤矿61.5%、天然气81.8%、铜矿49.0%、铅矿56.3%、锌矿56.3%,硫铁矿54.6%、盐矿88.9%。
3.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曾经出现一条中国与西亚、南亚各国通商、传播文化、友好交往的丝绸之路。
在西部,各式各样的古城、遗迹随处可见,敦煌莫高窟等人文景观,九寨沟等自然奇景蜚声中外。
西藏不仅拥有最原始的生态系统,而且孕育了独特的藏文化,迷人的高原雪域风光,为世界各国旅游者所仰慕。
苍凉壮阔的大西北,具有独特的风土民情,别有一番情致。
这些都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劳动力成本较低
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趋于发达,所以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和人力成本在逐渐提高,而西部地区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也相应的低于沿海地区,这使得东部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渴望迁到西部交通便捷、投资环境较好的的大中城市来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5.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为开发西部,国家先后在西部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以及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等等,逐渐提高了支援西部人才的待遇,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并且给予相应政策优惠。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西部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对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大产业的平衡发展。
农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尝试在农村建立各种农田试验站,积极培育新品种,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工业方面,加强传统工业的改造,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产业方面,积极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服务业,吸纳劳动者就业。
2.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历史上,西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西部大开发和今后的发展绝对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覆辙,应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合理开发西部。
3.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
邓小平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今天,同样也可以把这种思想应用到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中,即先在西部地区优先发展若干个中心城市,之后由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城市圈,最后这些城市圈通过合作共同形成西部城市群。
4.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已人为本,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西部地区教育落后,人才资源较少,各类专业人才又纷纷到东南沿海和国外发展事业,使得西部人才资源的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降低文盲率。
在有条件的城市普及12年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比如在西部地区多建设一批重点院校,提高人才待遇,吸引各类人才流向西部。
总之,西部发展,教育先行。
5.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消费推动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疯狂蔓延,温家宝总理在年初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今年保增长的主要手段,同样,西部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扩大本区域的消费需求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提高西部的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多元化,保证就业,降低失业率。
6.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基础设施最不发达的地区,这是造成西部落后的重要原因。
要加快西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路上、水中、空中、电子信息等立体、多维的交通信息网络快速地发展起来,为西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7.将西部持续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针对西部发展的专门法律,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减少工作的低效型和盲目性。
对现有政策加以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提高政策法规的实效性和约束力。
四、结束语
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西部人民艰苦奋斗下,西部的明天必将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
1.
赵公卿汪同三魏建国《中国经济西进》
2.
武东平黄淳璐《西部经济增长的方式与途径》
3.
徐连仲《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4.
新华网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报告
5.
周研纲《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6.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武洁《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和人口素质》
7.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10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西部经济形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