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368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武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山区型河流,河道曲折,深切于崇山峻岭之中;

沟深谷窄,滩多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65.77万千瓦。

涪江上游处在龙门山多雨区,加上有雪山融水,故水量充沛,平均流量152.8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

再加上其他河流也流量大,水能蕴藏量丰富,给水利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全县年均径流量达5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48万千瓦,规划“一库七级”开发梯级方案已经开始实施,设计装机容量53万千瓦,投资36亿元。

1.1.5土壤

县境内土壤类型共有12个土类,17个亚类,23个土属,54个土种。

以黄壤类型(冲积黄壤、山地黄壤)作为土壤垂直分布带的基础土壤带。

在东南部低山、低中山最低点在平驿乡椒园子涪江枯水面,海拔600米,土壤为黄壤。

土壤的垂直分布依次为冲积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土壤有生草黄壤和黄棕壤类型。

县境西北部属岷山东坡,基础土壤带为黄棕壤,其上依次为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带→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

县境北部属摩天岭西段南坡,基础土壤带为黄棕壤,其上依次为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

在黄土梁为黄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

夺补河谷位于岷山和摩天岭之间,以山地褐土为基础土壤带。

土壤带谱是:

褐土→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

1.1.6植被

植被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竹林、流石滩植被等。

由于县境内生态环境复杂和植物自身生态特点的影响,其水平分布常形成多类型镶嵌分布,加上人类的开垦、毁林现象严重,使较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不复存在。

在垂直分布上,其规律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600—1600米)→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代(海拔1600—2200米)→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200—2800米)→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海拔2800—3500米)→亚高山灌丛带(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灌丛(海拔3600—4000米)→草甸流石滩植被(海拔4500—5000米)。

1.1.7生物资源

平武县生物资源丰富。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7.5%,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近80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珙桐、连香树、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

草被植物有96科、600多种。

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珍贵树种有香樟、楠木、珙桐、红豆杉等。

农副土特产品有1800多种,其中野生中药材1500多种,曾先后被列为四川省茶叶、核桃、生漆、木耳、青梅、当归、党参、杜仲、黄柏、厚朴生产基地县和出口蚕茧基地县。

其中:

茶叶为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县,木耳和生漆曾规划为全国生产基地县,核桃为全国15个重点产区县之一。

县境野生哺乳动物就有23科、近80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18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20多种。

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显示,在中国三十四个拥有大熊猫的县中,平武县的数量最多,在岷山陕西12个区县中也居首位,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近年来,县先后向国家提供44只大熊猫,其中3只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英国和法国。

1.2社会经济状况

1.2.1行政区划

平武县辖9个镇,16个乡,249个行政村,1487个组,其中有6个藏族乡、3个羌族乡和3个羌族聚居镇。

1.2.2人口及民族

2003年末总人口18.658万人,人口密度31.2人/平方公里;

农业人口160742人,耕地面积22628公顷,农业人均0.14公顷。

其中有羌、藏、回、彝、满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达4.30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93%。

19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

社会从业状况为第一产业8.34万人,第二产业0.62万人,第三产业1.74万人。

1.2.3社会经济发展

表1平武县1997—2003年产业产值统计表(单位:

亿元)

名称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国内生产总值

4.50

5.15

4.88

5.18

5.76

6.51

7.3

第一产业

2.27

2.42

2.46

2.73

2.84

2.98

第二产业

1.08

1.24

1.80

1.20

1.39

1.85

2.34

第三产业

1.49

1.38

1.52

1.64

1.82

1.98

 

改革开放以来,平武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1998年以来,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亿,比1997年增长62.2%,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9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2.34,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98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41:

32:

27,相较于1997年的产业比例43.7:

28.4:

27.9来说,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1和图1)。

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7亿元,林业产值1.01亿元,牧业产值1.27亿元。

通过结构调整,依靠科技,提高良种播种面积,扩大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的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认真完成林业三大工程,全县17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完成退耕还林3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完成“九黄环县”绿色通道的补植。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种植优质牧草4800亩,修建标准化圈舍10875平方米。

坚持“旅游兴县”的战略,抓住九黄环线“东进西出”的发展机遇,围绕“一点三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200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业社会收入8100万元,同比增长11%。

在招商引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29个,其中水电项目共10个,矿产开发协议6个,旅游项目7个,农业开发项目6个。

1.2.4社会公共事业

着力发展科技事业,全县16个乡镇编制完成科技进步规划,14个乡镇开通“农经网”,组织申报省级重点科技项目3个,市级科技项目7项。

在教育事业方面,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8.1%,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0.2%,全县现有学校198所,在校学生29127人,专任教师1627人。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全县2003年末有公共图书馆一个,藏书21500册。

广播覆盖率94%,电视覆盖率95%,年末有卫生机构9个。

在交通方面,全县公路交通通车里程1342公里,其中:

高级公路618公里,全年客运周转量11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95万吨公里。

1.3生态环境状况

1.3.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

平武县矿产资源丰富,2003年全县矿业总产值620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8%。

目前开采的矿种有:

铁矿、铁锰矿、锰矿、铅锌矿、电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建筑用砂石、饰面花岗岩、瓦板岩、砖瓦粘土、硅石、大理岩等13种。

2003年全县开采矿石总量26.02万吨,其中金属矿9.33万吨,非金属矿16.69万吨。

除铁锰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外,其余矿石的开采均以露天开采或完全露天开采。

矿渣、废石渣顺坡排放或堆于缓坡、小沟,未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2)水资源

平武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县境内理论蕴藏量142万千瓦,可开发量74万千瓦,人均拥有可开发量3.85千瓦,现已开发1.67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25%

火溪河水电梯级开发工程项目投资28亿元,于2002年5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

平武县地方电力全部由水电构成,截止“九五”期末,建成水电站68处,装机93台,装机容量16775千瓦,占开发量的1.09%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武县风景优美,山川秀丽,民族风情古朴独特,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目前全县共有景点110余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

平武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

白马藏族风情、“深山故宫”—报恩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熊猫最佳栖息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蜀汉江油关(三国时的古战场)、色尔大峡谷自然风景区等等。

这些旅游资源品位高、独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既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展示了现代生态保护的科技成果。

同时,平武县地理位置优越,是九环线的东进门户,也是九寨与黄龙景区的后勤供给基地,又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一个亮点,同时为国家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2003年平武县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次为27万,旅游总收入达8100万元。

但是全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欠缺,旅游管理机构体系尚未完善,其职能未得到充分落实。

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还未真正成为旅游精品。

欠缺科学而有序地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旅游业的直接投入不够,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差。

1.3.2生态破坏与环境退化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森林砍伐,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质量下降,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涪江上游水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平武县内山地垦植指数高,水土流失严重。

截止1999年底平武县水土流失面积209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5.2%,年土壤侵蚀总量25850万吨,每平方公里年平均流失土壤7551吨,耕地退化,“石化”面积逐年增加。

水土流失主要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其中面蚀占流失面积的70%以上,常发生在坡耕地和裸露荒山荒坡及森林过伐地区;

沟蚀占流失面积的20%左右,主要发生在陡坡耕地顺坡种植地带和溪沟冲沟地区。

在大力发展的企业中,主要是矿业、水电。

在矿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造成了较严重的水源、大气污染和矿山植被、土地等生态破坏。

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也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虽然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完成了污水截流、垃圾的有效堆放。

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尚未建成,还不能对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1.3.3环境污染

平武县重点工业企业11个,分属矿采、食品制造、化工原料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以及木制品加工业。

非重点工业企业42个,主要污染行业是矿采、水泥、砖瓦等。

200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5.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处理量5.6万吨。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15.34万吨。

工业废气产生总量22188.09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14434.59万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7753.5万标立方米,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

二氧化硫为259.9吨;

烟尘为835.47吨;

工业粉尘16吨。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2万吨,排放量0.5万吨。

按目前的处理能力来看,处理废水15.6万吨,处理率100%;

处理废气17064.19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9310.69万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7753.5万标立方米。

处理率76.9%。

去除废气中的烟尘量174.2吨,去除率17.4%;

工业粉尘去除量60.05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70万吨,占产生量77.27%。

按目前的治污设施与能力,均不能适应需要,要做到达标排放或增强不增污,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因此,在技改中应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工艺,才能做到能耗低、原辅材料消耗少、污染物质产生量不多,这样就能对环境污染小。

1.3.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

据绵阳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6月26日在平武县现场大气监测结果,SO2日平均浓度值为0.009mg/m3未检出,TSP日平均浓度值为0.066mg/m3,都远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表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面水环境

涪江平武江段水质按四川省人民政府《地表水域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县城以上江段基本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水域标准限值,县城以下至椒园子为Ⅱ类水域标准限值,经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符合上述标准,其水质见表2、3。

表2涪江平武江段、县城顶门坝断面水质监测

PH

SS

总硬度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

解离子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挥发性酚

氰化物

8.48

4.1

9.12

10.1

0.8

0.4

0.007

0.004

0.31

0.001

总汞

六价铬

总铅

总镉

电导率us/cm

色度(度)

氟化物

细菌总数(个/ml)

大肠杆菌个/L

砷化物

0.0002

0.002

0.0004

320

8

0.24

3

2300

表3涪江平武江段麦地湾断面水质监测

悬浮物

8.09

11.1

10.21

9.46

0.43

0.38

0.005

0.008

0.20

细菌总数个/L

1

0.003

0.0005

1300

(3)声学环境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的结果,各功能区声级值均在其标准限值以内,说明声学环境质量较好,但交通道路噪声已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应引起注意。

1.4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4.1环境保护

(1)环境综合整治成绩显著

“九五”期间综合整治环境污染32项,投入环保资金1214多万元,处理废气20961.65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1.24万吨/年。

对42个小企业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检查。

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水中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2)严格执法,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均执行较好;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噪声控制达标率、清洁能源普及率和饮用水源达标率都逐年提高。

在经济发展污染物大量增加的同时,环境质量并没有进一步恶化。

(3)加强环保宣传,创建卫生城市

“九五”期间组织了70多次环保宣传学习会议,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参加学习近2500人次。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面向领导、企业、学校及社会群众的宣传,增强了环保意识,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开展了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创卫”活动,1999年荣获了“市级卫生县城”称号,2000年荣获了“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现已全面展开争创“国家卫生镇”的活动。

但是,环保机构不健全,平武县没有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不能对环境空气、水体环境、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环境噪声等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监测,仅通过兄弟县的监测站对县内的污染源进行监测来保证县内环境质量的要求,及时处理各种无人纠纷。

因此必须尽快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站,才有利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1.4.2生态建设

(1)认真执法,保护森林及野生动物

林业执法,开展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检疫、护林防火的工作,保护了森林资源。

县政府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导小组,多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查处非法狩猎、非法经营野生动物案,切实保护了县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

(2)建设水保基地,治理水土流失

平武县水土流失严重。

年平均水土流失面积209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5.2%,年土壤侵蚀总量25850万吨,每平方公里年平均流失土壤7551吨,耕地退化,“石化”面积逐年增加。

由于全县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基地建设,以水流域为单元,实施集中成片治理,坚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挥综合效益,现已取得较快的进展。

2001~2003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1.65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42248亩,营造水保林150856亩,造经果林38022亩,封禁治理157769亩,保土耕作33581亩,修建蓄水池845口,排灌沟渠449,沉沙凼9294个。

(3)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

平武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生态建设也齐头并进。

到“九五”末,水利工程累计建设1588处,改善了山区用水条件。

根据县内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开展了水果生产为主,粮、牧、鱼、林、果等多种经营相结合的“三高”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

1.5生态经济分区

1.5.1生态经济分区的原则

(1)自然、生态环境在同一区域内相对近似的原则

(2)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对一致的原则

(3)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的原则

(4)综合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5)保持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原则

1.5.2生态经济区的划分与分区概况

按照平武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遵循以上区域划分原则,经实地调查和对平武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将该生态示范建设区划为三大类型的生态经济区。

(1)东南部低、中山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平武县东南部,主要包括低中山、低山区各乡镇,有大印镇、豆叩镇、平通镇、南坝镇、响岩镇、坝子乡、锁江乡、徐塘乡、平南乡、水观乡、古城镇、高村乡、水田乡等乡镇,幅员面积244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1.14%。

是县内海拔最低的区域,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该区交通相对发达,各项基础设施较完善,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是县境内农业最发达的地域,经济林木丰富,盛产茶叶和果梅。

矿藏资源丰富,盛产铅矿、锰矿。

(2)中西部生态经济区

该区处于平武县西部,主要包括中山、中高山区各乡镇,有虎牙藏族乡、水晶镇、阔达乡、旧堡乡、泗耳藏族乡、大桥镇、土城镇等乡镇,幅员面积2062.7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4.68%。

该区地处盆周山地向西北高山过渡地带,山高谷深,光照充足,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有利于发展森林、牧草、药材。

矿产资源丰富。

(3)西北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

该区位于县境内西北部,主要包括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木皮乡、木座藏族乡,幅员面积1438.4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4.18%。

该区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积雪期长达6个月以上,年平均气温8℃左右,不利农耕,但该区的王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老的原始森林、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雪山和宁静的自然环境,尤其是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如珍贵的大熊猫、金丝猴等生活在这里;

同时有独具特色的白马传统文化、建筑和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4)中部城区工商贸生态功能区

该区位于县境内中部,主要包括龙安镇及周边地区,该区地处河谷平台、台地,土质良好,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和紫色冲积土,土层深层,耕期长,保水保肥及抗旱能力强,植被主要为城市绿化植被及城郊农作物。

本区是全县的政治、金融和工商业中心,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5.3各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东南部低、中山生态经济区

该区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

再加上人口增长快,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耕作粗放以及一些工程项目建设控制不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该区农村农药化肥使用过多,耕地用养有所脱节,既产生农田面源污染,又使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有所下降。

该区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产的开发,矿渣、废石渣全都顺坡排放或堆于缓坡、小沟,仅少部分修建了挡墙,这些矿渣都未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气也无序排放。

局部造成较严重的水源、大气污染和矿山植被、土地等生态破坏。

同时该区过度的放牧加剧了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

生态旅游区建设中的城市化倾向有所增加,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坏。

由于管理跟不上,旅客随意丢弃的废物日益增多,使生态旅游区风景受到影响。

又由于生活服务区缺乏完善有效的排污设施及系统,造成生活废水、污水的自然排放,形成了臭水沟、污水潭。

此外,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在景区及外围保护区内开山采石,开矿取土,放牧砍材,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景观受到影响。

城市绿化率低,人均绿地面积很低;

由于县城镇未建成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城市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未能得到较好的处理,这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汽车的噪音、尾气的排放,也加剧了污染。

第二章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1水资源分布时空失衡

平武县年均地表径流总量为47亿m3,加上过境客水8.97亿m3和地下水8.65亿m3,县境水资源总量年均达63.65亿m3。

年人均水资源量非常丰富,高达3.5万m3,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但是,平武县的水资源分布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时空失衡特点。

首先,平武县降水量地域差异明显,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山地多,河谷少,不同地区年降水量最高相差1000mm以上。

同时,年际降水量变化很大,全县年均降水量为866.5mm,最高达1161.4mm,最低仅为497.3mm。

此外,不同时间的降水量差异也非常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