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355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馏塔课程设计报告Word格式.docx

加热方式可分为直接蒸汽加热和间接蒸汽加热。

直接蒸汽加热直接由塔底进入塔。

由于重组分是水,故省略加热装置。

但在一定的回流比条件下,塔底蒸汽回流有稀释作用,使理论板增加,费用增加。

间接蒸汽加热使通过加热器使釜液部分汽化。

上升蒸汽与回流下来冷液进行传质,其优点是釜液部分汽化,维持原来的浓度,以减少理论板数,其缺点是增加加热装置。

本设计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2.2.4回流比的选择

回流比是精馏塔的重要操作参数,它不仅影响塔的设备费还影响操作费。

对总成本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同时存在,只是看哪种影响占主导,为此,操作回流比存在一个最优值,其优化的目标是设备费与操作费,即总成本费最小。

一般来说,适宜的回流比大致为最小回流比的1.2~2倍,本设计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5倍。

3塔板的工艺计算

3.1工艺条件和物系性质

3.1.1工艺条件

本设计的工艺条件数据见表3-1。

表3-1工艺条件数据

物系

苯-甲苯物系

年处理量(300天)

3万吨

原料组成(苯的质量分数下同)

0.4

馏出液组成

0.998

塔釜液组成

0.01

操作压力(KPa)

4

进料状况

饱和液体进料

操作回流比

1.5Rmin

单板压降(KPa)

<

0.7

全塔效率

52%

3.1.2苯和甲苯的性质

查文献[1]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见表3-2。

表3-220℃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

名称

分子量

密度(kg/m3)

沸点(℃)

黏度(mPa·

s)

表面力(N/m)

(1)

78.11

879

80.10

0.737

0.0286

甲苯

(2)

92.13

867

110.63

0.675

0.0279

3.2精馏塔物料衡算

根据工艺要求可以得出:

进料量F=48.51kmol/h,原料组成xF=0.4402,馏出液组分xD=0.9983,釜液组分xW=0.0118。

利用文献[2]全塔物料衡算(10-21)式可以得到塔顶产品流率D和塔釜产品流率F。

kmol/h=21.07kmol/h

kmol/h=27.44kmol/h

由苯和甲苯组成和分子量可以得出原料、馏出液、釜液的平均分子量:

MF=85.96kg/kmol,MD=78.13kg/kmol,MW=91.96kg/kmol。

所以原料、馏出液、釜液的质量流量分别为:

mF=F×

MF=48.51×

85.96kg/h=4170kg/h

mD=F×

MD=21.07×

78.13kg/h=1580kg/h

mW=F×

MW=27.44×

91.96kg/h=2520kg/h

3.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3.3.1相对挥发度的确定

查文献[2]可得苯-甲苯物系在某些温度t下的α值,见表3-3。

表3-3苯-甲苯物系在某些温度t下的α值

t/℃

80.1

84

88

92

96

100

104

108

110.6

α

2.60

2.56

2.53

2.49

2.46

2.43

2.40

2.37

2.35

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或x的减小,α略有减小,但变化不大。

α的值可对表3-3中两端的数据取平均值

知道了相对挥发度α的值,利用文献[2](10-8)式可知苯-甲苯物系的相平衡方程为

(3-1)

(3-1a)

3.3.2进料方程的确定

本设计进料状况为饱和液体,即进料液相分率q=1。

查文献[2]可知进料方程为

(3-2)

3.3.3最小回流比的确定

查文献[2]可知进料方程线与相平衡方程线的交点为(xe,ye)。

联立(3-1),(3-2)两式可得:

xe=0.4402ye=0.6606

根据文献[2](10-40)式可知

R=1.5Rmin=1.5×

1.53=2.295

3.3.4精馏塔气液相负荷

精馏段:

L=RD=2.295×

21.07kmol/h=48.36kmol/h

V=L+D=48.36+21.07kmol/h=69.43kmol/h

提馏段:

L′=L+qF=48.36+1×

48.51kmol/h=96.87kmol/h

V′=V-(1-q)F=69.43kmol/h

3.3.5操作线方程的确定

根据文献[2](10-27)式可知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3-3)

根据文献[2](10-30)式可知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3-4)

3.3.6理论板数的确定

理论板数的求取原理是交替地应用相平衡和物料衡算两关系式。

本设计采用逐板计算法计算理论板数,精馏段理论板数联立相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提馏段理论板数联立相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

由于塔顶采用全凝器,所以有y1=xD=0.9983

代入相平衡线方程(3-1a)式

把x1=0.9958代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3-3)式

y2=0.6965x1+0.3030=0.9966

把y2=0.9966代入相平衡线方程(3-1a)式得

x2=0.9916

同理可以计算精馏段下

板数

y

x

1

0.9983

0.9958

2

0.9966

0.9916

3

0.9936

0.9844

0.9886

0.9723

5

0.9802

0.9524

6

0.9663

0.9206

7

0.9442

0.8725

8

0.9107

0.8046

9

0.8634

0.7187

10

0.8035

0.6230

11

0.7369

0.5306

12

0.6728

0.4533

13

0.6191

0.3964

因为x13=0.3964<

0.4402,所以把x13=0.3964代入提馏段操作方程线(3-4)

y14=1.3954×

0.3964-0.0047=0.5484

利用相平衡线方程(3-1a)式得x14=0.3291

同理可以计算提馏段如下

14

0.5484

0.3291

15

0.4546

0.2519

16

0.3468

0.1766

17

0.2418

0.1141

18

0.1545

0.0688

19

0.0913

0.0390

20

0.0497

0.0207

21

0.0242

0.0099

所以,除去塔底冷凝器需要的理论总塔板数为20块板,其中精馏段为13块板,提馏段为7块板,进料位置为13号板。

3.4实际塔板数的计算

查文献[3]可知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的关系表示为

(3-5)

式中N—实际塔板总数;

NT—理论塔板总数;

ET—全塔效率,本设计ET=0.52。

由(3-5)式

N=20/0.52=39(块)

其中精馏段实际塔板数

N1=13/0.52=25(块)

提馏段实际塔板数

N2=7/0.52=14(块)

在实际精馏塔中塔板总数为39块,其中精馏段有25块,提馏段有14块,进料位置为25号塔板。

4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4.1操作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4.1.1操作压力的计算

塔顶压力PD=101.325+4=105.325KPa

单板压降P=0.7KPa

进料板压力PF=105.325+0.7×

25=122.825KPa

塔底压力PW=105.325+0.7×

39=132.625KPa

精馏段平均操作压力

P1=(105.325+122.825)/2=114.075KPa

提馏段平均操作压力

P2=(132.625+122.825)/2=127.725KPa

全塔的平均操作压力

P=(105.325+132.625)/2=118.975KPa

4.1.2操作温度的计算

查文献[2]可得苯-甲苯物系在某些温度t下的x值,见表4-1

表4-1苯-甲苯物系在某些温度t下的x值

0.816

0.651

0.504

0.373

0.257

0.152

0.057

利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出塔顶温度tD=80.14℃,进料温度tF=93.95℃,塔底温度tW=110.06℃。

精馏段的平均温度为t1=87.05℃,提馏段的平均温度为t2=102℃

4.1.3液相平均表面力的计算

液相平均表面力计算依据公式

计算。

查文献[4]苯和甲苯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力见表4-2。

表4-2苯和甲苯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力mN/m

温度(℃)

80

90

110

120

21.27

20.06

18.85

17.66

16.49

21.69

20.59

19.44

18.41

17.31

利用插值法计算出tW,tF,tD下苯和甲苯的表面力。

tD=80.14℃,αD=0.998下

σ1=21.25mN/m,σ2=21.67mN/m,σLm=21.25mN/m

tF=93.95℃,αF=0.4下

σ1=19.58mN/m,σ2=20.33mN/m,σLm=20.00mN/m

tW=110.06℃,αW=0.01下

σ1=17.65mN/m,σ2=18.40.mN/m,σLm=18.39mN/m

精馏段液相的平均力

σLm1=(21.25+20.00)/2=20.625mN/m

提馏段液相的平均力

σLm2=(18.39+20.00)/2=19.1955mN/m

4.1.4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塔顶yD=0.9983,xD=0.9958

气相平均摩尔质量MVD=0.9983×

78.11+(1-0.9983)×

92.13=78.13kg/kmol

液相平均摩尔质量MLD=0.9958×

78.11+(1-0.9958)×

92.13=78.17kg/kmol

进料口yF=0.6606,xF=0.4402

气相平均摩尔质量MVF=0.6606×

78.11+(1-0.6606)×

92.13=82.87kg/kmol

液相平均摩尔质量MLF=0.4402×

78.11+(1-0.4402)×

92.13=85.96kg/kmol

塔顶yW=0.0287,xW=0.0118

气相平均摩尔质量MVW=0.0287×

78.11+(1-0.0287)×

92.13=91.73kg/kmol

液相平均摩尔质量MLW=0.0118×

78.11+(1-0.0118)×

92.13=91.96kg/kmol

精馏段

气相平均摩尔质量MV1=(78.13+82.87)/2=77.35kg/kmol

液相平均摩尔质量ML1=(78.17+85.96)/2=72.07kg/kmol

提馏段

气相平均摩尔质量MV2=(91.73+82.87)/2=87.30kg/kmol

液相平均摩尔质量ML2=(91.96+85.96)/2=88.96kg/kmol

4.1.5平均密度的计算

查文献[4]苯和甲苯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见表4-3。

表4-3苯和甲苯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ρkg/m3

815

803.9

792.5

780.3

768.9

810

800.2

790.3

770.0

查文献[1]混合物的密度公式为

利用插值法计算出tW,tF,tD下苯和甲苯的密度。

ρ1=814.8kg/m3,ρ2=808.6kg/m3,ρLD=814.8kg/m3。

ρ1=799.4kg/m3,ρ2=796.3kg/m3,ρLF=797.5kg/m3。

ρ1=780.2kg/m3,ρ2=780.2kg/m3,ρLW=780.2kg/m3。

精馏段液相的平均密度为

ρL1=(814.8+797.5)/2=806.15kg/m3

提馏段液相的平均密度为

ρL2=(780.2.+797.5)/2=788.85kg/m3

气相的密度可以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即

精馏段的气相平均密度为

提馏段的气相平均密度为

4.1.6体积流量的计算

(1)精馏段液、气相的体积流量

液相的体积流量

气相的体积流量

(2)提馏段液、气相的体积流量

4.2塔工艺的计算

4.2.1塔径的计算

(1)精馏段塔径的计算

查文献[4]选取板间距HTm=0.4m,常压塔清液层高度取hL=0.06m,故HTm-hL=0.34m。

气液两相流动参数

查文献[4]中Smith关联图,C20=0.075。

精馏段液相平均力σLm1=20.625mN/m。

校正得到的气体负荷因子C

液泛气速uf

选取泛点率为0.7。

设计速度u

塔径D

按标准塔径圆整到D=1m。

实际空塔气速为

(2)提馏段塔径的计算

查文献[4]中Smith关联图,C20=0.068。

精馏段液相平均力σLm1=19.195mN/m。

4.2.1塔高的计算

查文献[4]塔的总高度由有效传质高度、底部和顶部空间高度及裙座构成,这里的塔高是指有效传质高度。

若全塔的板间距是一致的,可以按照下式计算板式塔的有传质效高度

Z=(N-1)HT=(39-1)×

0.4m=15.2m

设釜液在釜停留时间20min,釜液的高度

Z′=1.4m

将进料板间距增大到700mm,人孔所在的板间距增至800mm,此外再考虑塔顶端及釜液上方的气液分离空间高度均取1.5m,裙座取3m。

则塔总高

H=20.3m

4.3塔板工艺尺寸的计算

4.3.1溢流装置的设计

查文献[5]塔径D=1000mm,溢流装置适合选取单溢流,弓形降液管,平行受液盘及平直溢流堰,不设进口堰。

各项计算如下:

(1)溢流堰长lW=0.70D=0.7m

(2)出口堰高hW=hL-hOW

堰上方液头高度hOW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溢流收缩系数E可近似取为1。

对于精馏段:

hOW=0.01m。

所以出口堰高:

hW=hL-hOW=0.06-0.01m=0.05m

hOW=0.018m。

hW=hL-hOW=0.06-0.018m=0.042m

(3)堰宽与弓形降液管的面积

由lW/D=0.70,查文献[5]图可知bd/D=0.149,Ad/AT=0.085。

堰宽bd=0.149mm

降液管面积Ad=0.0668m2

(4)降液管底隙高度

查文献[4]选取弓形降液管底隙高度

hd=0.025m

(5)液体在降液管的停留时间

查文献[4],用以下公式计算液体在降液管的停留时间

则精馏段τ=22.3s,提馏段τ=8.6s。

停留时间大于3s符合要求。

4.3.2浮阀数及排列方式

查文献[5],选取安定区宽度bs=bs′=0.075m,边缘区宽度bc=0.05m

选取F1型浮阀,重阀,阀孔直径d0=0.039m。

初选阀孔动能因子F0=11.计算阀孔气速

浮阀个数

有效传质面积

式中

所以Aa=0.431m2

浮阀排列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

等腰三角形高取t′=0.075m,则排间距

取t=0.085m。

实际安排浮阀个数n=68。

按N=68重新核算孔速和阀孔动能因子

阀孔动能因子变化不大,仍满足要求。

塔板开孔率

塔板开孔率也满足要求。

提馏段按精馏段塔板浮阀排列设计也是合理的。

4.3浮阀塔板流动性能的核算

4.3.1液沫夹带量的校核

为控制液沫夹带量ev过大,应使泛点F1≤0.8~0.82。

浮阀塔板泛点率由下式计算

ZL=D-2bd=1-2×

0.149=0.702m

Ab=AT-2Ad=0.785-2×

0.0668=0.6514m2

查文献[4]泛点负荷图CF=0.118,K=1.0。

所得泛点率F1低于0.8,故不会产生过量的液沫夹带。

4.3.2塔板阻力的计算

(1)干板阻力h0

临界孔速

u0

因阀孔气速u0大于其临界阀孔气速uoc,故应在浮阀全开状态计算干板阻力。

(2)塔板清液层阻力h1

h1=0.5hL=0.5×

0.06=0.03m

(3)克服表面力阻力hσ

由以上三项阻力之和求得塔板阻力hf

hf=h0+h1+hσ=0.039+0.03+0.00027=0.06927m

即单板压降P

P=ρLghf=806.15×

9.81×

0.06927=547.8Pa

单板压降小于0.7KPa,符合要求。

hf=h0+h1+hσ=0.042+0.03+0.00026=0.07226m

P=ρLghf=788.85×

0.07226=559.2Pa

4.3.3降液管液泛校核

降液管中清液高度Hd

Hd=hw+how+Δ+hf+hd

Δ忽略不计,则

Hd=hw+how+Δ+hf+hd=0.05+0.01+0.06927+0.00072=0.13m

取φ=0.5

Hd′=Hd/φ=0.13/0.5=0.26m

而HT+hw=0.4+0.05=0.45>

Hd′,故不会发生液管液泛。

Hd=hw+how+Δ+hf+hd=0.042+0.018+0.07226+0.0048=0.137m

Hd′=Hd/φ=0.13/0.5=0.274m

而HT+hw=0.4+0.042=0.442>

4.3.4严重漏液校核

当阀孔的动能因子F0低于5时将会发生严重漏液,故漏液点的孔速u0′可取F0=5的相应孔流气速

稳定系数K

故不会发生严重漏液。

4.3.5塔板负荷性能图

(1)过量液沫夹带线关系式

对于一般塔径,取F1=0.8,则

整理得

Vh=3650-15.76Lh

式为过量液沫夹带线关系式。

(2)液相下限线关系式

对于平直堰,其堰上液头高度how必须大于0.006m。

取how=0.006m,即可确定液相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