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29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必修一模块试卷

命题人:

田章粤审题人:

陈倩仪

一、单选题。

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涂黑,共35小题,每题2分,满分70分。

1.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

这一内容体现了

A.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儒家学派的伦理纲常思想

C.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

D.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大小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天子、公国、侯伯、子男”是分封制度下对象,这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故此题应选C项;西周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A错误;此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B错误;分封等级是按照血缘关系确定,故D错误。

点睛:

分封制的影响: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①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拓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

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实施

D.世官制的沿袭

【答案】A

【解析】西周维护统治基础是分封制,周天子软弱无力,诸侯混战,主要原因是分封制度瓦解导致诸侯不再听从天子,故A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没有衰落,故B错误;郡县制是秦以后推行,故C错误;D属于官员选任方式,不符合题意。

3.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

A.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

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C.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D.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

【答案】D

【解析】春节和中秋节讲究家族团聚和团员,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宗法制有关,故D正确;其他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睛: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答案】A

5.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答案】C

【解析】秦朝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C项正确;A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负责军事,秦始皇没有设置过;D属于负责执行的机构。

6.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制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秦始皇非常勤政

D.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D

【解析】无论大小事情均由皇帝决策,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正确;材料是决策方式,没有涉及等级制度、部落色彩以及秦始皇的勤政,故A、B和C均错误。

7.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汉武帝出台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分封的王侯,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王侯个人的行为,故A错误;这一措施不可能改良地方社会风气,故C错误;材料中错失针对地方,属于中央集权加强,故D错误。

8.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

【答案】C

【解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造成诸侯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故C正确,A、B错误;唐朝设立节度使,D错误。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9.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

这是因为汉代

A.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

B.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C.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

D.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品德良好,孝敬老人的平民也可以通过此途径成为官员,故D正确;材料中属于选官方式改变,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参政意识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材料是察举制,不是按照军功选官,故C错误。

10.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

【答案】B

【解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故B正确;A是依靠血缘关系选官;C属于中央官制;D依靠品德选官。

11.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

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

A.尚书省——工部——虞部

B.门下省——刑部——虞部

C.枢密院——户部——虞部

D.中书省——礼部——虞部

【答案】A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负责执行是尚书省,尚书省之下是六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的应是工部,故流程应该是尚书省——工部——虞部,故A正确;门下负责审核,故B错误;枢密院事北宋负责军事,故C错误;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故D错误。

12.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B.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C.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D.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C

【解析】内阁属于皇帝选出,对皇帝负责,但不是正式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故A错误;B中始终错误,后来内阁权位上升;D是军机处设置作用。

1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

①周代分封制

②汉代司隶校尉

③宋代的二府三司

④元代行省制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地方割据,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汉代司隶校尉是监察官职,监督朝内的大臣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等七个郡的官员,故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②正确;宋代的二府三司主要分割宰相权力,与地方无关,故③错误;元代行省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④正确。

故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

14.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

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

【答案】B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是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军机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制的权力,故B正确;A和C均不是主要目的;D属于地方权力加强。

15.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形容某座城市时写道:

“男人就是城邦”。

这座城市是

A.雅典

B.罗马

C.佛罗伦萨

D.伦敦

【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繁荣,雅典公民是本邦成年男性,故A正确;B主要是法律影响大;C主要是人文主义;D是工业化影响大。

16.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

A.克里斯提尼改革

B.伯利克里改革

C.梭伦改革

D.《十二铜表法》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C正确;A是确立民主政治;B是达到民主政治顶峰;D属于罗马成文法。

1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称赞梭伦“确实建立了民主政治”。

下列措施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实施“陶片放逐法”

③组成“四百人会议”执掌最高统治权

④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不符合梭伦改革措施,②排除,本题选择B项正确。

18.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1人组成501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

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B.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

C.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要特征

D.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

【答案】C

【解析】“任期为一年”“由抽签而非票选”“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的信息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轮番而治,任期较短等特点,故C正确;A项是按地域划分选区意义;B中否定不符合事实;D中间接民主错误,雅典属于直接民主。

点睛: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学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突破。

人民主权

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轮番而治

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权参政议政权,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

法律至上

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

19.《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及时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这一规定属于

A.同态复仇

B.人人平等

C.严刑峻法

D.刑事责任

【答案】A

【解析】“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属于同态复仇的特点,故A正确;B不是材料中罗马法内涵;C和D均不符合材料中表达的主旨。

20.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英国走向

A.民主

B.人治

C.法治

D.共和

【答案】C

【解析】《权利法案》促使国王的权力下降,议会权力上升,从法律角度限制了王权,故C正确;民主不是该部法律主要走向,故A错误;人治是法案颁布之前,故B错误;共和不是英国政治体制特点,故D错误。

点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1.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C.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答案】C

【解析】在英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若议会对内阁的提出不信任案时,内阁有两种选择:

其一,首相和内阁成员全体辞职;其二,首相向英王要求(形式上)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组成议会,但新选出的议会若再次通过不信任案,首相与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故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英国政体特征。

点睛: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只是起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责任内阁”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该题即反映这一史实。

2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