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2550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档案修复docWord格式.docx

(2)有机溶剂可去除档案上的油斑、蜡斑。

油斑和蜡斑都是有机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不同污斑有其合适的去污溶剂

污斑种类

对应的去污有机溶剂

颜料

酒精(乙醇)与苯的混合物、四氯化碳

丙酮、甲醇、吡啶(最好)

三氯甲烷、甲苯、四氯化碳或苯

甲苯、汽油、乙醚

虫胶

三氯甲烷、甲苯、苯与甲苯混合物

脂肪

酒精、石油、醚、吡啶

树脂

酒精、吡啶

橡胶胶水

丙酮

焦油

苯、汽油、四氯化碳、吡啶

霉菌(微斑)

普通酒精、苯

铁锈

50%草酸(勿用于柔软的纸张)

3、氧化剂去污:

氧化剂去污的原理是氧化剂能生成初生态氧,对污斑产生氧化反应,使污斑的色素氧化为无色从而达到去污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有次氯酸盐、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胺T等。

利用氧化性较好的物质,使污斑中的色素成分氧化变成无色物质而达到去污目的。

在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数降低具有得电子能力的称为氧化剂使用氧化去污法需考虑纸质档案纤维素及字迹色素的耐久性,避免去污同时降低了纸张的机械强度和字迹的退色。

(1)次氯酸盐去污

A.去污原理:

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首先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强氧化剂,很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氧化性很强的[O],[O]能很快的与污斑色素发生去污反应。

NaClO+HCl==NaCl+HCl+[O]

污斑去除后还需用少量盐酸水溶液赶氯,和稀氨水溶液中和,保持纸张不受酸的侵蚀。

B.去污方法

a.将档案放入5%的次氯酸钠与浓盐酸混合液中(其中浓盐酸占溶液0.5%~3%)5分钟。

b污斑去除后,把档案取出,放入含有少量盐酸的水溶液中(0.5毫升的浓盐酸溶于2700毫升水中)5分钟,以去除残留的次氯酸。

c接着将档案放入稀氨水溶液中(2毫升浓氨水溶于9000毫升水中)以中和残留的酸。

最后进行水洗,然后压干。

d.次氯酸钠去污优点:

去污能力强

(2)高锰酸钾去污

2KMnO4+H2O===2KOH+2MnO2↓(棕色)+3[O]

MnO2+NaHSO3===NaOH+MnSO4(无色)

a把要去污的档案浸在清水中,使之湿润。

b把湿润的档案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20分钟左右,使污斑充分氧化。

c把档案从高锰酸钾溶液中取出,在清水中冲去残余的高锰酸钾后,再放入0.5%~1%亚硫酸氢钠溶液使之变为白色,然后水洗并压干。

C.应注意的问题

用此方法去污时,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可太大。

浓度大作用力强,易使纸张纤维素遭到破坏;

纸张中含木素较多,尤其是机械浆抄成的纸不能用此法去污,否则纸张变黑,无法恢复。

4.高锰酸钾去污优点

氧化效率高;

NaHSO3是还原剂对某些污斑也有去除作用

用氧化剂去污一方面要考虑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即破坏污斑色素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考虑氧化剂对档案制成材料纸张和字迹耐久性的影响,去污时首先考虑缓和的氧化剂。

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大小为:

KMnO4>

NaClO>

ClO2>

H2O2>

氯胺T

(3)过氧化氢去污

过氧化氢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氧化漂白是主要的去污原理

H2O2===H2O+[O]

H2O2===H++HOO-(HOO-也具有一定氧化性)

为了减轻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与乙醚混合形成一种较温和的氧化剂溶液,乙醚是有机溶剂,也可以溶解部分污斑。

(1)过氧化氢溶液去污

(2)过氧化氢——乙醚混合液去污。

C..过氧化氢去污优点:

氧化作用平缓,对纸张强度影响较小,反应中除了水以外,不产生其他杂质。

(3)氯胺T去污

氯胺T含有活性氯,其水溶液能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次氯酸,从而使污斑氧化退色,是一种性质缓和的氧化剂。

(1)配制2%~3%的氯胺T溶液,加酸调整溶液的PH值至7。

(2)然后将档案放入溶液中浸泡,直到污斑去除。

(3)取出档案在清水中漂洗,放在吸水纸中压干。

C.氯胺T去污优点:

氧化作用平缓,对纸张的损害小,反应不产生破坏性的残渣。

三、纸质档案去酸技术

人工老化实验表明,纸张保存的最佳pH值是7或略高,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碱性纸张以及无酸卷皮的理论依据。

国外对纸张脱酸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较为成熟,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且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对档案去酸应当选择档案用纸时的前端、档案保管时的中端以及发生酸化反应时的后端进行控制,保证将酸对档案载体的危害降到最小。

陕西省档案局李玉虎在修裱所用的浆糊中加入碳酸氢钙,使浆糊呈现碱性,在修复档案的同时也去中和了容易导致档案纸张老化的酸性物质,此为一举两得的办法。

脱酸的基本原理:

就是使用碱性物质中和纸张中的酸性物质。

脱酸的目的是将弱碱渗入纸页内部,中和掉已产生的游离酸,并在脱酸后的纸页中保留一定的储备碱度,恢复一定的柔软性,抑制纤维进一步水解和大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延缓纸质恶化速度。

除了考虑脱酸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外,脱酸还要满足反应工艺要求,简单可行。

(一)、纸张酸度测定方法

脱酸剂必须安全可靠在脱酸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副产物和最终产物都应该无毒、无害,不能生成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产生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

如对人体有伤害的有毒气体或其它有潜在危害的物质。

在脱酸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不能对以后的文献使用者包括读者和文献管理员等造成危害。

脱酸剂及脱酸过程对环境友好。

在脱酸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副产物和最终产物都应该是环境友好的,不能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

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氟利昂等气体。

脱酸的操作过程也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脱酸剂不能对文献中的任何部分有损坏。

脱酸剂不能对构成文献的材料包括纸张、形成字迹的材料如油墨、染料、印章等造成伤害。

文献经脱酸后不能褪色、渗色。

脱酸剂不破坏纸张纤维,不与纤维、填料、染料、颜料等发生有损文献的化学变化。

1试剂和试纸测定法

A.试剂法B.试纸法

2冷萃取法(酸度计测定)

(1)纸张无破损快速测酸

(2)CS—1型纸张酸度无损测试笔

3、液相去酸

液相去酸也称湿法去酸,是指把去酸物质溶解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制成去酸溶液,对档案进行去酸处理的方法。

(1)碱性水溶液去酸

A.氢氧化钙——碳酸氢钙溶液去酸:

这一方法是把纸张浸入0.巧%氢氧化钙溶液经20分钟浸泡,使纸内游离酸中和。

然后取出再浸泡在0.巧%碳酸钙溶液中,约20分钟,使过量的氢氧化钙转变为碳酸钙。

碳酸钙沉积在被处理的纸上,能起抗酸、缓冲作用。

抑制纸张进一步酸化。

该法发明于194。

年,至今仍在使用,脱酸后pH值可能超过8,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碱水溶液脱酸方法中最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B.碳酸氢镁溶液去酸:

Mg(HcO3):

水溶液对纸张的去酸作用表现在:

一方面中和纸张中的酸性物质;

另一方面被纸张吸收的Mg(HCO3):

在干燥过程中分解为Mgc03,作为碱性残留物起到缓冲作用,长期抵抗酸性物质的侵蚀「明。

此法先将6.729MgCo3,放入3000mL容器中,注满蒸馏水,通入COZ,使其变为Mg(HCO3)2,其水溶液pH值为8.5一9即可用来脱酸。

将碳酸镁粉末和去离子水混合(0.5%)置于一密封带搅拌装置的容器中,通入一定流量的CO:

和压缩空气,并不停搅拌1一2小时,至固体粉末完全溶解,制得Mg(HCO3):

水溶液。

将配制好的Mg(HcO3):

溶液倒人搪瓷盘内,把纸张夹放在尼龙网中,根据酸性的不同在溶液中浸泡25一60分钟,取出晾干即可。

在操作过程中,碳酸氢镁溶液由于对酸的中和反应逐渐由纯白色变成微黄色最后呈玻拍色。

一旦溶液呈唬拍色就应更换新的溶液〔6aj。

经脱酸的试样,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测其耐一折、抗拉强度。

结果表明,用Mg(HCO众溶液处理的酸化纸,其耐折强度比未处理的酸化纸将成倍地提高〔65j。

水溶液脱酸法具有既脱酸又去污作用,亦能使纸张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稳定性能好的特点。

但是,该法又具有以下缺点:

即不适宜大批量脱酸,在脱酸过程中,将文献拆开进行单页操作,然后将处理好的单页,重新装订成册。

这样既费时费力,所需成本高,处理周期长。

由于水溶液对某些字迹、染料、颜料会引起烘染或褪色以及出现折皱、变形等现象,所以水溶液脱酸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C.缓冲溶液去酸

(2)碱性有机溶液去酸

碱性有机溶液一般由去酸剂和有机溶剂组成。

A.氢氧化钡—甲醇溶液去酸

B.韦陀去酸法:

芝加哥史密斯以甲醇镁加入甲醇,并以二氯乙烯与二氧化碳气体混合而成除酸剂,于1982年获得专利,称为韦托法。

在加拿大公共档案馆得到推广应用,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一种脱酸方法,在脱酸基础上将丙烯酸树脂溶解在氟里昂溶液中,使脆弱纸张得以加固,是一种既脱酸又加固的综合方法。

它深受人们的关注,为纸张规模化脱酸与加固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

C.乙醇镁——乙醇去酸:

美国麻省亚瑟公司研究“使用醇镁临界流体溶剂进行大规模脱酸处理”的技术。

美国FMC公司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纸张保护技术,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纸张的脱酸和加固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在规模化脱酸与加固技术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3、气相去酸

气相去酸又称干法去酸,是利用碱性气体或碱性蒸气去酸的方法。

(1)氨气去酸: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洛就曾经使用氨气来脱酸。

以后苏联、印度一些博物馆也采用过氨作脱酸剂。

该法是将酸化了的纸张,放在密封容器中(最好在真空箱中),然后通入氨气,经24一36小时处理即可中和酸,使纸张pH值达到6.3一7.2之间。

但由于其脱酸效果不理想,没有碱残留,耐久性差,再加上氨气为窒息性气体,对人眼、肺均有强烈刺激而被放弃。

(2)吗啡啉去酸:

吗琳,学名l,4一氧氮杂环己烷,无色,具有吸湿性的液体,有氨的气味,比重为0.9894(4℃一20℃),熔点一℃、沸点128℃。

与水混溶、溶于乙醇、乙醚。

呈中等碱性。

此法从1970年开始研究,经6年的努力,于1976年获得专利,并在BielllllondVirgrinea图书馆做了实验并得到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曾进行过应用研究。

脱酸方法如下:

先把需脱酸的文献书籍放进真空处理箱,然后用真空泵抽至真空度为“.661一133.322Pa,再把吗琳和水汽按(4:

6)混合气体通人处理箱内约10分钟。

在这期间,使吗琳气体充分渗透到每本书中,中和纸内的游离酸。

再经10分钟后将空气注入处理箱,使箱内压力保持93.犯kPa,让空气冲洗剩余的吗琳气体,5分钟后再抽至2.66kPa。

最后两步可重复几次。

尽量把吗琳气体散发掉,开箱取出,整理入库。

(3)二乙基锌去酸:

二乙基锌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zn(C2H5)2,无色透明液体,常温常压下沸点118’C,有水果味,具有吸湿性,化学活性极高,对空气极为敏感,遇水和氧会发生猛烈爆炸。

由于二乙基锌能同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反应,既能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烃,又能同水反应生成碱性氧化物。

二乙基锌分子粒径极小,属纳米级范围,这就使二乙基锌具有极好的渗透性,它不仅能渗透进闭合的纸质文献中,而且,能渗进纸张的纤维内与纤维结合在一起。

二乙基锌气相脱酸的反应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当液态的zn(C2H5):

被导入真空箱时,因释压而立即汽化成碱性气体,并渗透到箱内的各个部位,使之与纸张中的酸和微量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实质上是碱性的二乙基锌中的负烷基离子,迅速夺取酸性水溶液中的氢离子而中和生成氧化锌和乙烷重积体的过程「叫。

二乙基锌不仅能有效地中和纸张内的酸而且与纸张纤维素反应,抑制了纤维素水解作用,并在纸面上沉积一定量的氧化锌,对环境中酸的侵蚀有一定阻蚀作用。

氧化锌在光照和潮湿条件下,对纸张中纤维素的光氧化有催化作用。

因此,在二乙基锌脱酸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碳,将沉积于纸张内的氧化锌转变成碳酸锌,使脱酸效果更理想。

二乙基锌气相脱酸,对纸上书写或印刷的字迹、颜料基本无影响,也无形变发生。

而氧化锌沉积量适中。

因此,从目前情况看,二乙基锌在几种气相脱酸方法中是最优的。

另外,和水溶液脱酸和无水溶液脱酸方法比较,它处理量大,脱酸快,适应范围广,具有杀虫、消毒综合效果。

但此法也具有气态法的共同缺点:

即难以引入加固剂,仪器设备要求及投资费用太高以及易燃、易爆的安全等问题,未能广泛推广应用。

四.纸质档案加固技术

1加固用材料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不含有害物质,对档案无害;

(2)要耐老化,耐酸、碱、油、水、热和光;

(3)透明度要高,本身是无色的,并且不变色;

(4)加固后纸张要柔软而且可逆,一旦必要时,加固材料可以从档案上除去(5)对档案和字迹无不良影响。

2、溶剂喷涂法

将成膜性质好的高分子物质溶解在相应有机溶剂内制成粘液状溶液喷在档案上,在档案表面形成薄膜。

要求高分子物质对档案无害,并且成膜性能好。

(1)乙基纤维素溶液

(2)氟树脂(氟塑料)(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加膜法

(1)溶剂加膜

(2)热压加膜(3)丝网加膜

4.丝网加固

(1)、丝网加固法:

丝网加固技术是为了解决两面有文字且不能用传统托裱技术修补脆弱纸张的加

固问题。

所谓丝网加固法,就是将涂有树脂粘结剂的蚕丝网热压覆盖在档案上的方法。

所用的蚕丝树脂网是一种新型加固材料,适用于脆弱薄型纸张的加固。

用此法加固档案具有薄而轻、手感好的优点,加固后纸张上的文字仍然清晰,不会影响文字的视读和拍照。

因此,该法尤其适用于两面文字书写或印刷纸的加固,以及字迹遇水渗化的文件加固。

特别是对挽救濒临毁灭的珍贵档案文献更是一个可行的应急措施。

该项技术在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中已得到广范应用,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纸质档案和文物。

但由于蚕丝是蛋白质纤维材料,蚕丝的纤维强度远较植物纤维为低,是一种不耐久的天然纤维材料。

从长远看来,特别是对一些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蚕丝丝网30-50年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从加固材料的选用到工艺操作,都做了较大的改进。

例如采用高分子材料代替蚕丝,从而使新的丝网膜在强度和耐久性上都有所提高,可以延长寿命。

丝网加固后的档案文献不耐久的主要原因有:

A.蚕丝不耐久B.树脂的作用和不利影响C.热压的负面效应

4.加膜加固法

加膜加固法是在脆弱纸张的两面各加一层树酯薄膜以提高纸张强度。

加膜的方法

很多,有热压加膜法、溶剂加膜法和真空镀膜法等。

其中热压加膜法是通过热压透明树酯薄膜的方式加固档案,溶剂加膜法是将溶剂涂层涂于档案载体表面加固档案。

真空加膜法是在真空条件下使加膜物质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在纸张上形成保护层(聚合物-纸-聚合物)增强纸张强度,起到加固纸张的作用。

国外对加膜加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较早,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究和技术攻关。

1993年南京图书馆等单位研制成功的整本纸质文献涂层加固技术,是将对苯二甲基系列聚合物在真空条件下使涂层发生沉淀聚合作用,从而获得整本文献加固的良好效果。

沈阳市档案馆提出了采用现代热复合技术,选用新型粘合剂、半透明薄膜与破损档案三者压合在一起的现代修复方式。

针对手工操作无法修复的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沈阳市档案馆研究开发了“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热复合方法将半透明膜与破损档案相结合,达到破损档案修复加固的目的,解决了多年来单页双面字脆变档案、碎片档案及底图档案无法修复的难题,为抢救特殊破损档案开辟了新路。

5、辐照加固法

(1)γ射线辐照加固

(2)电子帘加固法

五.纸质档案修裱技术

1、档案修裱前的准备工作

(1)修裱室

修裱室是进行修裱的场所,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修裱室要求宽敞明亮,并且避免阳光的直射和强光的照射。

第二,修裱室要求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第三,修裱室要注意防霉、防虫和防鼠

(2)工作台

一般对修裱工作台有如下要求:

第一,表面平、光,便于铺平档案,便于操作,不损坏档案。

第二,台面颜色能够衬托档案的字迹和破碎的部分,有利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视力。

第三,工作台不破裂,不变形,耐水浸和某些化学药品的腐蚀。

工作台面积要根据需要修复档案的种类而定

(3)绷子和大墙

(4)常用工具

(5)粘合剂

A.对粘合剂的要求a化学性质稳定,不含对档案原件有害的物质,不得损坏档案载体和字迹。

b粘胶剂PH值接近中性或微碱性。

c粘性适中,粘结速度要适当。

d不易生虫,长霉,禁止使用已生虫、长霉的粘合剂。

e色白或无色透明。

f修裱后的纸张应柔和,不变形。

g尽量具有可逆性。

B.粘合剂的种类a淀粉粘合剂b羧甲基纤维素c二醋酸纤维素

(2)修裱用纸

A.要求

化学杂质越少越好,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

修复的纸张薄并且柔软,并有一定的强度;

纸张颜色洁白,修裱时一般使用手工纸,不使用机械纸,尤其是不能使用含木素较多的新闻纸;

纸张伸缩性小,吸收性低,使修裱后档案易干、平整、不易崩裂。

B.种类a棉纸b宣纸c毛边纸d皮纸

(二)、档案修裱技术(《金匮要略直解》修复)

1档案砖的处理

一般采取干揭法和湿揭法进行处理。

2.干揭法

干揭法适用于档案粘结不太严重以及档案字迹遇水易扩散的档案。

揭时先把档案沿着对角线卷并自然松开,然后再用扁的竹签伸进一页一页地揭开。

3.湿揭法

湿揭法适用于档案粘结比较严重并且字迹遇水不扩散的档案。

根据档案破损、粘结的情况,湿揭又可分为:

开水冲法蒸气蒸水泡法

4修补技术

档案局部残缺或出现孔洞,但绝大部分仍具有一定的强度,就要进行修补。

修补技术是对一些有孔洞、残缺或折叠处磨损的档案进行补缺或托补。

A.补缺B.溜口C.接后背

5托裱技术

根据档案字迹溶解情况,又分为湿托和干托。

A.湿托

湿托是在档案的一面刷上浆糊,然后再上托纸。

其具体步骤是:

a铺平油纸b铺平档案c刷浆糊d补缺e上托纸f排实g上墙h下墙

B.干托

干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然后在吸水纸上撤去一定的水份,再将档案和托纸粘连在一起。

根据档案的破损情况,干托又分为飞托和腹托。

飞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然后将档案上在托纸上。

腹托是把刷有浆糊的托纸上到档案上。

腹托主要用于破损严重的档案。

干托比湿托要求的技术高,所以一般采用湿托法。

C.机械化托裱

档案修裱机是由安徽省档案局研制成功的,是我国修裱技术从传统手工方法转到用机器代替手工的一项重大突破。

档案修裱机修裱质量已达到手工修裱的要求。

修裱速度是人工的10倍,成本低,功效高,而且适用范围广。

对不同纸质档案,对图书、字画、图纸、资料和纸质载体的文物等均能修裱。

(三)、修整与装订

修整是档案经过修补、托裱后,要除去多余的补纸、托纸,并进行折页、平整等一系列工作。

在修整过程中,档案纸张太小时,可以托裱镶边;

档案太宽时,可以把纸向里折叠;

档案太长时,应从天头向下折叠。

修整完毕后,进行装订。

注意不要用铁钉装订,不要遮盖档案正文。

六.中国著名书画装裱:

《五牛图卷》,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此画卷于1977年1月28日送原文物修复厂(现文保科技部),由专家孙承枝主持修复。

经过对该画破损情况的研究,制订修复方案为:

揭去旧裱,保留原补(因原补处画意接笔较好),把原补颜色变深处尽量洗淡,使之与整体统一。

仍用原签条,原玉别,另加尾纸二段,以宣和式装裱成卷。

修复过程:

1、首先对该画进行淋洗,洗去脏污。

该画为纸本,纸本画心与绢本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绢本画揭前要翻水油纸固定绢丝,而纸本画揭前要衬垫稀薄绢,目的是避免画心粘在案台上无法起台,起到保护画心和便于起台的作用。

2、经过细心揭取,原褙纸和托纸被揭去,露出原补,将无画意并且颜色变深处揭掉。

此图质地为麻料纸,纸面又用浆加过工,纸质较光滑,而补配材料的质、色、光合适与否,又都直接影响修复的质量,所以在故宫所存的旧纸中挑选出类似的纸作为破洞处的补纸。

3、为便于补全画心破洞处的颜色,使所补的颜色不渗透到托纸上,在已托好的画心背面刷胶矾水,胶矾水的比例以在补全色时着色不漏不浮为宜。

托纸的颜色染成比画心色浅一点为好,太深、太浅都不利于全色。

全色时使用的颜料为中国画颜料,常用颜料有藤黄、花青、赭石、墨等,使用时按全补时所用颜色加以调和使用。

经过全色、接笔,使该画恢复了原有的完整、统一的效果,最后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该画于1977年9月28日修复完成,经专家组验收,认为该画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

《游春图卷》的修复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cm,横80.5cm。

此画卷于1977年4月23日送交修复。

原裱破旧,折伤甚多,质地老化酥脆,又是青绿重彩,容易掉色,所以修复、装裱较为复杂。

为确保此画卷的安全修复,由修复专家杨文彬先生等人组成专家组对此画卷研究并制订修复方案,确定:

揭去旧裱,保留原绢托,更换绫天头、旧锦包首,原隔水不动,保留原鉴条,另加尾纸一段,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1977年5月17日,杨文彬先生发现原裱并不是“绢托”,而是“绢补”后再托的命纸,所以将原“保留原绢托”去掉,并补充:

揭去命纸,另配旧命纸。

在翻水油纸时,用薄一点的浆水,并用排笔顺浆等操作方法,使浆糊均匀,避免粘掉画意。

修复前、中、后进行照相备查。

修复、装裱过程:

1、先将画面进行淋洗,去除污迹和霉迹。

该画是青绿重彩,年久颜色失胶,容易掉色,所以先用胶矾水轻刷于画心正面,将颜色加以固定,淋洗时用温水清洗画面,避免了掉色现象。

绢本画揭裱时经纬易移动,造成画意错位。

处理方法是将画心展平吸在案台上,把刷上薄浆水的水油纸刷在画心上,然后在水油纸上刷上一层宣纸。

水油纸可使画心得到固定,画意不会移动,刷宣纸的目的是为了揭完画心后起台和裁心的方便。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