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25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docx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后记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课后反思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

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

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

没有。

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

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

(-1)+(+1)=0

  好!

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

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

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

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

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

用算式怎样表示?

(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

3-2=1

  我问:

3减2吗?

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

3-(-2)=1

  我问:

3减负2吗?

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

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

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

(-3)+(+2)=-1

  我问:

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

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

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

3+(-2)=1(-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

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

+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

它比2大。

  我问:

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

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

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

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

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

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

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

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

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

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

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

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3)+(+2)=-1

  教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

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

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

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

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

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有理数的加法课后反思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

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

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

没有。

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

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

(-1)+(+1)=0

  好!

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

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

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

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

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

用算式怎样表示?

(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

3-2=1

  我问:

3减2吗?

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

3-(-2)=1

  我问:

3减负2吗?

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

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

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

(-3)+(+2)=-1

  我问:

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

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

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

3+(-2)=1(-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

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

+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

它比2大。

  我问:

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

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

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

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

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

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

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

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

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

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

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

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3)+(+2)=-1

  教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

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

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

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

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

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