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说课讲解Word下载.docx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说课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说课讲解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
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
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缺乏目标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是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
至于学生方面,传统单一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着轨道惯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合格的师资。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是在新教师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而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多少心得体会,自然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改革内容及目标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在优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将随之改革。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这就需要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与之相配套,“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还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新注重价值发现,创业注重价值实现。
创业与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
但是创新并不必然导致创业活动,创业也并不等于创新。
创新活动存在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适合于创业活动,也并不是所有适合创业的创新都会转化为创业活动,创业需要高潜质的创新。
创业活动也存在多样性,包括创新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复制型创业。
任何不基于创新基础的“创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所以,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
大学应努力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辨证统一体,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普及性教育。
除个别有针对性的环节外,创新教育基本上没有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而是存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个环节、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之中,体现为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等。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注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业教育具有自成体系的、较为独立的教学体系,有独立的课程和训练环节,需要由学校为学生单独组织相关教学。
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会从事创业活动,所以,创业教育往往实行普及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
但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是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互通性,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基本相同。
同时,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都作用于同一培养对象,是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构建培养对象更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创业之间存在内在必然联系,使得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也具有内在联系的必然性。
所以,“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二)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目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起点。
通过确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想意识、学习规范和学习动因,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学会选择与规划,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基于二个方面:
一是“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
“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
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
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
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二是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以经管类人才为例,经济管理是人们在各类各种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及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和有效产出,既涉及管人、管事,又涉及管财、管物。
所以,经管类“双创型”人才需要在“懂经营、善管理”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三)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和方式。
“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需要有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社会生活的多元培养方式。
一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教育需求的不同,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
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分流培养、分级教学、分层教学,扩大学生自主选专业、自主选教师、自主选课程的空间。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首选是要加强通识教育,奠定厚实的基础;
其次是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
再次是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
四是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是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
六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或体系,有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七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培养“双创型”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以教育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
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
一是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这就要求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是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知识是十分复杂的,难于直接由他人传递,在很大程度上,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的,其构筑过程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
知识又具有社会性,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的,更多地使用合作与对话的方式更有助于教学的提高。
所以,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仅适应知识传承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现代经济学规范的培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知识是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紧密联系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真实世界的情境,强调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
所以,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
首先是要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
其次是要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
三是普及推广“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调查、课程实习、课程实践等。
(五)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个教学环节。
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渠道。
所以,强化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是立足能力培养系统性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对原有实践环节的整合,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确立以课程实践、调查实习、论文设计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为重点,以公共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四个逐层递进的阶梯为层次的,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一体系有二个基本特征:
一是开展系统性实践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纳入整体培养方案,并占较大的学习份额。
二是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内容,确保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
不断扩大学生的自主实验,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实验设计,自主确定实验内容、方法、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以增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
三是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生产实际、社会工作等,同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
四是引社会进学校,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动。
在加大投入,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尝试,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应创造和模拟工作现场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实习中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加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训练。
五是推学生出校门,加强与社会工作、生产、科研的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建立与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实际工作、生产、科研进行结合的机会。
(六)强化第二课堂,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
“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第二课堂”较少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更注重的是实践和运用。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团队的组成及能力的培训过程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交叉、渗透互补,具有综合性;
运作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取长补短,能力互补,凸现团队精神;
与社会接轨较为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
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能够创设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
一是开展“双创论坛”活动以激发“双创”意识和“双创”冲动。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创新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浓厚学校学术氛围,学校应建立学生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
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讨论机会。
有重点地扶持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充分利用院系的学科优势发展学术性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办好学术性学生刊物。
三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设计创新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到科研、生产等工作实际中去,增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
同时,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创业竞赛、模拟创业实践,集中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科学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帮助学生吸引风险投资,适时推出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完成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
四是通过学生的“班团组织”、“社团组织”、“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
五是积极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开辟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围绕学生创业内容和项目,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
(七)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为突破口,以培养“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为重点和目标的一个过程。
质量考核是确保教学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当只有考核目的、内容、方式、方法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目的相一致时,才能对“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
否则,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墨守陈规,无法适应社会需要,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此,质量考核与人才培养是相互作用的,人才培养需要依赖科学的考核制度,而人才的培养反过来又能促进科学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树立科学考核观,端正对考核目的的认识。
考核观实际上是教育观的反映。
考核应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等。
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是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
以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考核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
在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
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考试题型,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
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三是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为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作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运用科学、公平、合理、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实量化和综合测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许多高校建立了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强化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起到正确而有效的“指挥棒”作用,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体系应补充和完善“双创”因素,在德育记实测评中应补充“双创”意识和精神的测评,智育记实测评应补充“双创”能力的测评。
(八)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
“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
能吸收最新教育科学信息,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独到见解并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规律和新方法,能实践运用教育科研成果,善于把教学工作与科研课题的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一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存量师资队伍素质,并使部分教师成功转型。
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三高一低”群体优势,完善教师进修、访学、公派出国等相关制度,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并追踪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聘请创业教育专家开设创业师资短训班,传授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创业教育方法;
鼓励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特别是一些实务类课程的教师;
对一些模拟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师,应鼓励其与企业、证券公司、社会中介等联手,从实际工作中提取研发适合教学要求的模拟仿真系统。
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
二是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逐步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采取特殊政策引进国内知名的高层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建设方面的领军式高级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努力形成一支符合学校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的学术团队,提升学校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有实践经验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快速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逐步建立新进教师的实践制度,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具备数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并作为应用型师资的必备条件。
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特别是经管类学校,更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投资专家、管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双创型”师资队伍多元化。
2003年,上海市总人口达到1464万人,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地区。
(九)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发挥“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功能,以创新和勇于付诸行动的精神,建立健全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00元以下□300~400元□400~500□500元以上□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Beadwrks公司还组织各国的“芝自制饰品店”定期进行作品交流,体现东方女性聪慧的作品曾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
同样,自各国作品也曾无数次启发过中国姑娘们的灵感,这里更是创作的源泉。
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的辩证关系。
要开展创新与创业的一体化教育,首先要理清楚创新创业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