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2015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岳麓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以张謇及大生企业为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有一位学生不喜欢学习,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只换来一句话:

“老师,我家有七套房,我为什么要学习?

”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一定不理解他。

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陈光标以年度捐款1.8亿元成为"中国首善"。

赚钱成为富翁是一回事;花钱成为首善是另外一回事。

在赚钱与花钱的问题上,中国近代伟大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生意经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讲授新课

这是张謇的人生简历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

1868年考中秀才。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1894年恩科殿试一甲一名(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5年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运行。

1901年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大生原棉基地)。

1902年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筹建吕四盐业公司、渔业公司。

1903年访问日本,考察宪政。

回国后向张之洞建议中国立宪。

1904年创建上海、通州大达轮步公司。

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创建南通博物宛;创建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吴淞商船学校;南通新育婴堂。

1907年创办大生二厂,又陆续开办广生油厂、大兴面粉厂、资生冶铁厂、大昌纸厂、泽生水利公司。

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学校(今南通中学);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会长。

1912年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创建盲哑学校、养老院;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

1913年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出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4年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大生纱厂纱绽开数达13.7万,达到空前繁盛;建军山气象台。

1919年创建更俗剧场、伶工学社;被推为中国纱厂联合会会长。

1923年大生一厂抵押给银行借款还债。

1925年大生集团破产,银行团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有关公司。

1926年在南通病逝。

从这份简历看出,张謇在40岁以前走的是读书科举之路,这和别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1895年是他的分水岭,此后他走上了一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改良的道路。

我们重点考察甲午战争后张謇的人生轨迹。

轨迹一:

张謇为何要弃政?

材料一: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张謇是主战派,但所有的努力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

张謇将条约内容逐款抄录于日记中,惊呼:

“和约十款,几磬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张謇日记》

(学生答:

1、甲午惨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2、儒家知识分子学以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说: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就是他心怀大志的写照。

轨迹二:

张謇为何要从商?

材料二:

年三、四十以后,即愤中国之不振。

四十年后,中东事已,盖愤而叹国人无常识也,由教育之不革新。

政府谋新矣而不当,欲自为之而无力,反复推究,当自兴实业始。

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謇愿可达而守不丧。

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张謇《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摘自张孝若《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教师翻译:

我三四十岁以后,才对中国积贫积弱愤慨不已。

我四十岁后,甲午战争刚结束,感慨中国人愚昧无知,其原因是教育不革新。

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变革图强却措施不当,我想亲力亲为却没有力量,反反复复考虑后,得出应当从兴办实业开始。

但是兴办实业必须与富贵人攀上关系,这违背我的人生操守,我反反复复思考下,才下决心放弃我的人生操守,舍身喂虎,认定我是为国家富强而放弃自己的操守,而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舍弃操守的。

但愿我达到了救国强国的目的,就没有改变我的操守。

自己决定后,义无反顾。

问题:

材料中反复提到操守,指什么?

(学生答,教师总结提升,指儒家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

张謇的救国理念是什么?

(学生答:

甲午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喊出“救亡图存”的口号,但张謇的口号是救亡图强,一字之差目标却完全不同。

用革新教育来启蒙国人即教育救国,用兴办实业来富强中国即实业救国,“父教育而母实业”。

实业救国作为开端,实业救国为教育救国提供资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问题:

如何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捐弃自己所依靠的儒家操守,舍弃大好的政治前程;舍身喂虎指得是虽然当时轻商的社会观念有了变化,但士农工商的分层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商人社会地位低微。

张謇的人生抉择体现了他“舍身喂虎”的牺牲精神。

那么,他是怎样“舍身”的呢?

张謇的“舍身”就是去做一个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事情——办企业。

轨迹三:

大生纱厂的创办

(一)大生纱厂的创办。

1895年,张謇回到家乡南通,选择开办纱厂。

结合给定资料和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在当时张謇具备了哪些办厂的现实条件?

材料三织布的流程是先把棉花纺成纱,再用纱织布。

南通盛产优质棉花。

鸦片战争后,列强低价购买中国的棉花,再用机器纺出纱倾销给中国。

由于洋纱(机纱)质优价廉,在南通地区从事纺纱业的主要是日本。

南通家家户户不再手工纺纱,而是卖掉棉花,买回洋纱(机纱),织成布再卖掉,这就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耕织分离,织布不是直接用自己种出的棉花。

南通产得土布、蓝印花布在国内许多地方,如东北三省、南方的福建、广东已形成销售市场,并出口东南亚。

南通几乎家家都会纺织通州土布,因此对半成品纱的需求量非常大,张謇很快从中发现了巨大商机。

——摘编自《百年商海》

(教师引导: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政治前提是政策、政局、爱国热情,五大条件是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技术。

同学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

这是一般规律,但不是每个时代要具备所有的前提和条件,因为每个时代有其特殊性。

每个时代可能侧重于其中几方面。

(学生;客观原因:

原料——南通的棉花质优价廉。

市场——南通土布已经名扬国内外,南通家庭手工织布需要大量棉纱(也就是机纱)。

劳动力——南通当地女红。

政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资金——依靠“身份资本”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官股入商。

主观条件:

张謇实业救国的坚定信念。

经过44个月的磨难,大生纱厂终于矗立在南通。

张謇的企业挂牌成立了,为什么叫“大生纱厂”呢?

教师:

张謇以《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

前半句的意思是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生命,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尊重、爱护和礼赞。

后半句的意思是不断制造诞生新事物,这就是变易的结果。

结合起来就是张謇弃官从商是他人生的变易,结果就是新事物大生纱厂的诞生。

张謇希望通过大生纱厂来拯救黎民百姓,扶助民生。

轨迹四:

大生纱厂的辉煌

大生纱厂在创办时经历了磨难,但在成立后一路风生水起。

材料五:

1899-1911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但大生纱厂的发展最快的时期还不是前13年,而是1912到1921年。

1912到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水平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在1920至1921年,上海的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大生股票成了当时市场上“绩优股”,行情天天看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899-1911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但1912到1921年这十年是它的黄金时代。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

同学们还可以从三大政治前提和五大条件入手分析)

(学生答:

客观条件:

1、一战期间,列强对华纺织品出口锐减、进口激增,国外市场扩大。

2、1915年《二十一条》的签订,民众抵制日货力量强大,国内市场扩大。

例如韩国乐天被中国民众抵制,90家超市全部关门。

3、中华民国建立,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主观条件:

4、选择纱厂作为实业救国的突破点,战略正确。

到此时,张謇已经赚取了足够多的白银。

他用这些白银来做什么呢?

这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眼光和素质。

材料六:

这是张謇精心打造的商业王国,它有什么特点?

分为两大类:

生产性或营利性部门:

轻工、交通、供电、盐垦、金融。

非生产性部门或公益部门:

教育、文化、社会福利。

这就是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体现。

这种特点反映了张謇创业的什么理念?

张謇在兑现“大生”的创业理念。

实业救国换而言之就是用企业办社会。

张謇的“南通梦”是用企业办社会的缩影。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

张謇对自己的故乡南通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从1903年开始,张謇就致力于建设家乡南通。

材料七:

故事一:

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南通小学。

考试那天下起大雨,学生打着油纸伞上学,张謇淋着大雨接学生。

监考的是国文大师王国维,张謇请王国维做南通小学的教师。

开学前一天晚上,张謇拿着榔头,助手拿着班牌,月光下张謇亲手将一块块班牌钉在墙上。

故事二;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院,南通师范学院。

为了确保学院资金,将大生纱厂的一部分股份捐给师范学院。

为了确保清贫的教师安心从教,张謇把纱厂的一些股份分给主要的教师。

听完这两个故事,概括张謇建设家乡的理念是什么?

(学生:

张謇受益于读书,深知教书育人对于振兴家乡的极端重要性)

张謇的南通梦实现的怎样?

通过图片来感性认知:

南通公共体育场——希望家乡人强身健体,不要做“东亚病夫”。

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家博物馆,保留历史古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俗剧场——“除旧布新、移风易俗”。

通过观感来启发民智。

养老院——让家乡人老有所养。

南通大学医科——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

南通师范校——中国第一所师范院校。

培养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军山气象台——用科学的气象知识来服务生产生活。

不要让家乡人再拜龙王求雨。

张謇在南通兴建了370多所学校。

感性认识需要向理性认识飞跃。

材料八当年梁启超说:

“南通是我们全国公认第一个先进的城市,……他们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国人共知。

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价值之高、影响之大?

(学生答:

南通的城市化与当时中国通商口岸、租界截然不同。

它没有半殖民地色彩。

它表明,中国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来建设中国化的现代城市。

张謇把南通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封建小城镇变成灼人眼目的近代化城市。

南通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城”。

南通通过办实业办教育实现现代化,被称为“南通模式”,它是区域现代化的典范。

张謇的宏图大愿是把南通模式推广到江苏全省,进而推广到整个中国,实现全国的近代化。

他在毫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勇于探索,力求闯出一条具有本地特点的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这种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永远值得尊敬。

轨迹五:

大生王国轰然倒塌

一代商父张謇打造出当时最大的民营集团,甚至建设出一个模范城市,70岁的他声望达到顶点之时,大生集团却盛极而衰,这是为什么?

材料九:

1922年大生纱厂出现了建厂23年来的第一次严重亏损,亏70万两白银,1924年亏400万两白银,1925年亏了1000万两白银。

张謇被迫将大生纱厂抵押给上海银行团,上海银行团接管大生。

——财经作家吴晓波

材料十:

张謇说:

“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1922年对张謇和大生集团来说,都是个转折点。

此后大生集团急转直下。

客观的原因是:

1、一战结束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倾销棉纱。

2、军阀混战造成政局动荡。

地方军阀争夺名义上的北京政权,不惜大动干戈。

1920年直皖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些战争让战火烧到华北华东东北地区,市场秩序被打乱。

主观原因是:

1、理想主义的包袱,企业办社会。

办社会事业的钱占每年流动资金的45%。

2、多元化失控。

未经成熟考证的新项目匆匆上马,浪费了资金。

如对通海垦牧公司的大量投资,围海种棉。

围了400万亩,耗资2000万两白银,没有任何回报。

2000万两白银够慈禧修建两座颐和园。

海底屡被台风摧毁,无法种棉。

主观原因还很复杂,大家感兴趣可以查资料。

在追寻完张謇和他的大生纱厂后,我们应该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得到更多的人生启示。

胡适曾经这样评价张謇: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你怎么看待胡适的观点?

失败:

大生纱厂破产了。

英雄虽败犹荣。

评价一个企业家,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应。

张謇集企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于一身,他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用企业办社会,致力于实现南通现代化和全国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甲午战败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张謇固然义愤填膺,却没像义和团盲目排外去爱国。

而是求真务实地选择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政治改革,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建设家乡和改造社会,这就是理性爱国。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有了7套房子,就认为读书无用了吗?

认为读书无用就是无志,7套房子与张謇的财富相比是小财,只懂享受不知回馈社会是小用。

这样的人是无志、小财、小用,鼠目寸光。

张謇是大志、大财、大用,宏图远略。

理解陈光标期望“用‘高调慈善’来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大幅度提高”的梦想。

因为他和张謇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同学们要读好书,立大志,实现个人梦,助力中国梦。

(幻灯片显示本课主题: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