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记忆口诀学习文档.docx
《会计科目记忆口诀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科目记忆口诀学习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科目记忆口诀学习文档
会计科目记忆口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会计科目记忆口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资产。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库存现,银存款,坏帐准备预付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四应收,四存货,跌价准备长收款(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存贷跌价准备,长期应收款),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长股权,长待摊,持有到期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
固定资产累折旧,在建工程固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累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
短借款,长借款,应交税费预收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交税费,预收账款),
六个应付不能忘,还有长期应付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十指应不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生产制造劳务。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五)损益类。
四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四支出(主营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
四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会计科目记忆技巧
理解账户记账规则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解释:
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
七种基本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解释: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方法有:
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解释: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
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
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
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
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
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
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
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
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10,000
贷:
投资收益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190
借:
应收股利5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
应收股利25,000
长期股权投资10,000
贷:
投资收益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
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例如:
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
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
这6项内容是:
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注意事项: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
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
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
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
固定资产(4项):
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
无形资产(1项):
无形资产摊销。
财务费用:
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
)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
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
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
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
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
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
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
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
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
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