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管理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贷管理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管理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1
工程”院校、三级甲等医院,优先支持地级市
范围内各行业中前十名的企业和信用评级在
AAA
级以上的企业;
同时,要顺应民营经济发展热潮,积极稳妥地支持一批市场有潜力、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在新
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
在业务品种选择上,要严格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
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关于资本约束的规定选择信贷业务品种,将贷
款投向流动性强、风险权重低、收益高的信贷业务,以减少资产对
资本的耗用,如把存单质押贷款、消费贷款、票据贴现、国际贸易融
资业务,全额保证金项下的银票、信用证和保函业务作为信贷投放
的主要业务品种,尤其要重视对个人信贷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高端
个人信贷业务的营销。
在信贷投放限制上,严格控制经济欠发达、信用环境差的区域
的信贷投放;
严格控制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或宏观调控关注行业的信
贷投放,目前除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五大行
业信贷投放外,还要密切关注电厂贷款的潜在风险,凡是未经国家
2
批准的电厂项目,一律停止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电厂的新增贷款发
放也必须从严把关,尤其是对项目合法性的问题要严格审查,防范
和控制信贷风险。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严禁
信贷介入小煤矿,严禁信贷介入不符合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煤炭企
业。
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介入小煤矿信贷禁区的,要严
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密切关注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煤炭生产企业
生产情况,对不顾安全生产条件突出生产、盲目超产的煤炭企业,
要及时预警,做好信贷退出准备等风险防范措施。
要控制存贷比高
的分支行的信贷投放;
控制规模和市场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贷款,
严格信贷准入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信贷授权授信管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一)进一步完善“收放结合”的信贷转授权管理,提升信贷经营
层次。
1、继续向##转授一定额度的项目贷款、公开统一授信、可循环
使用信用和国际贸易融资额度审批权,确保这些行在当地同业中保
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取消除##以外所有市分行一般客户增量授信
和增量贷款审批权限,并进一步调整各市分行优良客户授信额度核
定权限,初步计划是。
2、调整全省退出行目录,对列入省分行退出目录的行,所有客
户存量信用上收市分行审批,好的业务、项目和客户确需增量信用
的,一律上报省分行审批(低风险业务除外),不得向县级支行转授
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除外)审批权。
但为鼓励退出行加大对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和优质业务的拓展力度。
3、对贷款余额
10
亿元以上、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低于
3
15%、信贷管理水平高、近几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没有
较大经济损失和影响声誉事件的支行,可以视同二级分行进行信贷
转授权(具体以年省分行下发的授权书为准)。
(二)进一步完善客户授信管理,确保授信额度核定的科学性、
合理性。
合理界定资产负债率法、收支结余法、权益法和担保法核定授
信额度的客户群体,并引入现金流量辅助客户授信额度的核定;
将
低风险信贷业务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核定授信额度要适当考虑
企业的或有负债余额;
按照总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团性客
户风险管理的意见》(农银发【2004】302
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集
团客户的授信管理。
同时,要牢牢抓住客户授信管理这个风险控制
的总闸门不放松,严禁各行以拓展客户和业务为借口,滥用临时授
信和特别授信。
建立信贷分险机制,对跨区域集团客户,在贷款方
式上要积极探索银团贷款,合理分散风险。
三、规范信贷运作流程,提升信贷经营层次。
(一)及早做好年度客户信用评级、分类和授信管理,争取在同
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各市分行应于年初就着手准备明年客户信用评
级、分类和授信额度核定的申报工作,
AA
级以上信用评级和优良
客户要同时上报省分行认定(分行备案)。
对此项工作,各行可以分
批(次)进行,首批
级以上信用评级和优良客户须于
1
月末前上
报省分行,原则上省分行将于春节前完成第一批优良客户的认定工
作。
整项工作于
3
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对于需要申请特别授权如转授保函审批权限、采取“边查
边贴”银票贴现等特殊信贷事项的,各行须于年初集中向省分行申
请,因为这些业务有的超省分行权限,需要上报总行审批,如果零
4
星上报总行,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给总行产生不良影响,认
为江苏分行的信贷工作缺乏统筹安排,没有计划性。
(三)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运作流程的意见》,主
要完善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上报省分行认定的优良客户信用
评级、分类和授信额度核定资料,须先报信贷前台部门核实材料的
真实性,然后再报信贷管理处审查。
二是改进信贷报备流程,各市
分行上报省分行的报备业务,须先报信贷前台部门核实报备业务的
三是省分行认定的79户重点客
户要参照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集团性客户风险管理的意见》中集
团客户授信流程实施管理。
四是要将分管行长纳入信贷主责任人名
单中,即分管信贷前台的副行长也要承担调查主责任人责任,分管
信贷后台的副行长也要承担审查主责任人责任。
(四)提升信贷审查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信贷审查的风险控制
作用。
信贷审查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优质、高效的原则,把控制
和防范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发挥在信贷风险控制过程的作用。
总行即将下发《信贷业务审查指引》,各市分行信贷审查人员要认真
学习该指引,努力提高信贷审查的规范化程度,通过加强行业经济
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大对审查工作的信息支持力度,增强
对系统性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信贷审查人员的业
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服
务意识,提高审查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贷审会运作,提高信贷业务审议质量和效率。
一是进一步改进贷审会成员结构,提高评审委员的专职化。
规
范各级行贷审会个人委员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适当加大具有评审
能力的个人委员的比重,要继续完善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从行
5
业主管部门、中介咨询机构、科研生产部门中选聘一些行业专家和
技术专家,对大额信贷项目、行业性、系统性大额授信、资产重组类
贷款,高风险类贷款的行业、技术、产品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
审查和决策提供参考,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进一步改进贷审会列席制度和实行贷审会召开固定化。
可
以扩大贷审会列席人员范围和频率,以获得更加充分和及时的信息
支持。
同时,要相对固定贷审会召开日期,形成制度化,使贷审会准
备工作更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下级行申报信贷业务更有目标性和
主动性,提高审议效率。
三是进一步改进贷审会操作模式,引进无纸化运作,提高效率,
节约成本。
在会议室固定配备十五台液晶显示终端,服务器放在贷
审会办公室内,会前将审查报告等文件统一放在服务器上,审查人
员汇报时,显示屏同步显示审查报告,同时可将会议发言录制在服
务器上保存。
四是简化有权审批行审议项目的批复环节。
对贷审会审议通过,
行长审批同意的信贷业务,要简化有关环节,由贷审办凭行长签批
同意的会议纪要直接行文批复各有关管理行,同时抄送经营行。
四、加强到期贷款收回和严格借新还旧贷款管理,强化信贷主
动退出。
(一)综合运用信贷管理手段,切实提高贷款到期收回率。
一是
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确保贷款到期收回。
科学确定贷款
期限,必须充分考虑客户的生命周期、生产(经营)周期和现金流量;
合理确定分期还款计划及额度,减轻客户一次性归还贷款的压力。
二是加强对到逾期贷款的催收、监测与考核。
三是明确贷款收回责
任,加强责任追究。
6
(二)严格控制借新还旧,锁定借新还旧总量。
各行要从防范、
化解信贷风险出发,在严格条件、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借
新还旧总量,坚决做到余额逐年下降。
一是锁定借新还旧总量,逐
年减少借新还旧余额。
二是办理借新还旧,要严格按照新发放贷款
的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按授权审批,落实合法、足值、有效担保,
落实经营行和管理行主责任人的贷后管理责任,加强客户经营收入
归行管理,落实还款计划。
三是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客户借新还旧。
对新增贷款客户办理借新还旧业务,必须由一级分行负责审批,不
得向二级分行转授权,并视同新增贷款管理并落实相关责任。
四是
强化存量贷款借新还旧管理。
要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贷款借
新还旧有关问题的意见》(银办发【2003】424
号),加强对存量贷款
客户(除新增贷款客户以外的客户)的借新还旧管理。
五是对
2000
年以后法人客户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农户
贷款、扶贫到户贷款和
5
万元以下的其他小额贷款(国定、省定贫
困县扶贫到户贷款除外),不得办理借新还旧。
(三)要进一步构筑动态的主动退出机制。
全省每年主动退出
潜在风险客户贷款额度不低于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总额的
3-5%。
每年初各经营行客户经理要将自己所管的所有信贷客户进行序列
排队,排出具有潜在风险的客户,形成退出名录,报同级行风险经
理审查,经贷审会审议后报上级行。
各级行建立退出名录监控台帐,
加强对退出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控。
五、稳步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确保贷后管理工程全面实施。
(一)2005
年贷后管理的工作目标。
2005
年是贷后管理的提高
年,也是关键年,全行要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灵敏的风险预
警及处理机制为核心,增强风险识别、控制和处理能力;
进一步提
7
高客户管理层次,规范、落实客户经营定期联系协调机制、风险经
理定期风险分析预警机制、贷后管理定期报告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进一步应用和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实现客户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全
过程电子化管理,实现信贷管理系统辅助合同和档案管理。
(二)强化信贷在线监控,加大非现场检查力度。
1、以监控每笔贷款风险为基础,按日预警信贷风险。
从明年开
始,信贷管理处将每日信贷风险预警纳入在线监控中心一项日常工
作,按日发布新发生风险贷款,包括当日新发放贷款中的五级分类
关注和不良贷款、每日新增存量贷款中的逾期、五级关注和不良贷
款、每日质量恶化贷款、每日展期贷款中的风险贷款。
对新发生风
险贷款分别按照新增客户、新增信用、借新还旧和还旧借新分类监
控。
对每日新发生风险除在省分行局域网《每日信贷风险预警》发布
外,还以《风险预警通知书》的形式下发至有关行。
2、以监控信贷行业风险为先导,提供信贷决策依据。
从防范信
贷决策风险角度看,信贷管理系统中现有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信贷
决策需要。
目前每日信贷风险预警仅仅按照贷款四、五级分类的形
态来判断风险,实际是一种事后的风险提示。
从长远来看,信贷风
险预警必须前移,即从事后的风险提示向真正的事前预警转移。
年我们将把信贷风险预警作为突破口,结合行业风险经理职
责探索有效的行业风险预警办法,将主要信贷行业再细分到每个风
险经理,由各风险经理具体负责一个或几个行业风险的整体监控工
作,向全省农行提供行业风险预警信息。
3、以监控信贷客户风险为核心,提供客户退出依据。
一是继续
抓好省分行重点客户风险监控工作;
二是抓好在行开户的上市公司
及能够了解掌握的其关联企业的风险监控工作;
三是有选择、有重
8
点地抓好全省贷款余额在
亿元以上贷款大户风险监控工作。
抓好优良客户贷款风险的监控工作,特别是监控好自信贷管理系统
有记录以来优良客户贷款质量恶化客户的风险跟踪监控工作。
五是
抓好当年新增贷款客户群体的风险监控分析工作,为把握全行信贷
投向提供依据。
4、以监控贷款项目风险为重点,防范大额授信风险。
总、分行
审批项目贷款的风险监控是个薄弱环节。
针对历年审批项目贷款多、
项目贷款档案难以系统查询和信贷管理系统中的项目贷款反映真
实性难以逐笔核实的实际情况,打算采取“顺时针监控”和“逆时针
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监控,所谓“顺时针监控”就是从信贷管理
系统中现存最早的项目贷款开始,顺序监控每一笔项目贷款风险变
化趋势和风险现状;
所谓“逆时针监控”就是从当年开始,采取“由后
向前,逐年推进”的办法,即先从
年当年的项目贷款风险监控
开始,然后再整理监控
2004
年审批的项目贷款,逐年向前推进,在
监控中要根据项目贷款期限长的特点,摸索建立便于长期跟踪监控
的项目贷款在线监控台帐。
5、以监控机构信贷风险为重心,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信贷风险
的大小,直接反映一个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高低。
按机构监控信贷
风险的重点是充分应用信贷管理系统监控分析二级分行的信贷投
向结构和信贷风险情况,力争每年对各个市分行进行一次信贷风险
管理综合评价,形成书面报告,并与各市分行交换意见,促进信贷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加大信贷管理系统维护、升级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
(一)认真做好信贷决策子系统和信贷档案子系统的试点和推
9
广工作。
信贷决策子系统和信贷档案子系统的推广方案已经提交领
导,试点工作尚未开始,从目前情况看,工作量很大。
特别是由于信
贷决策流程涉及信贷前后台多个部门,一方面需要成立组织,另一
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按照信贷管理系统已往的推广经验,
每个新功能的推广大都由信贷管理处一个处负责,没有其他部门的
配合绝对不行。
目前还存在设备难以到位的问题,设备不到位,试
点工作就无法开展。
(二)认真做好信用评级和客户分类程序开发、测试和推广工作。
年,我们在分行信用评级程序基础上,开发了与
CMS
的接口程序,
并解决了全省年度的信用评级问题。
但是,由于分行没有向我省提
供源程序,加之程序为单机版,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们已
经向科技部门提出了应用需求,但科技部门借故总行将开发同类系
统一直没有开发。
事实上,总行开发的系统难以满足的实际需要。
经与总行联系,总行目前还难以开发信用评级程序,加之由于各省
客户分类标准不一,无法开发客户分类系统。
为了提高全省信用评
级和客户分类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要求科技部门将这个程序纳入年
开发计划。
(三)做好
ABIS
数据上收总行后
与
两大系统接口
工作。
按照总行
数据上收时间表,我省
数据将于
2005
年上半年上收总行。
数据上收后,原有的
的接
口程序全部作废,需要启用新的接口程序,也就是说现有的贷款还
款记录、利息、存款、消费贷款等数据要全部从
的
CAS
资产
系统中重新提取一次,工作量很大。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
想准备,确保接口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启用
借据打印功能。
按照总行的统一要求,在
ABIS
10
数据上收后,将逐步实现
信息流的实时对接,即在
中录入一笔贷款发放业务,信息流随时传送到
ABIS,ABIS
根
据借据和
传送过来的发放信息进行帐务处理,改变现在由会
计先入帐,CMS
后补录贷款发放记录的“逆程序”操作流程。
同时,
总行要求各省要启用
的贷款借据打印功能,由
直接生
成借款借据,逐步告别手工填写借据的时代。
七、进一步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
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基本上已走上了正轨,但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为此,各行要狠抓五级分类基础工作,
严格分类标准和程序,并动态调整分类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对
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严格责任追究;
要继续强化在岗人员培训,提高
分类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加大检查力度,保证贷款分类的准确性、
及时性和真实性;
要将贷款分类作为提升信贷管理的手段,摒弃为
上报数据而被动分类的做法,强化风险分类的应用,将贷款分类与
信用评级、授信、贷后管理、新增贷款和客户退出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
八、强化信贷自律监管,从严管贷、从严治贷。
(一)严格执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贷新规则。
各行必须一如既往地执行新规则,严禁借业务发展为名放松管
理,严禁只问结果不看过程,坚持实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
责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凡因经营行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规范导致
贷款损失,情节严重的,不仅要处理直接责任人,而且要追究上级
行分管行长和信贷部门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二)加强信贷作风建设。
目前各市分行在信贷管理上普遍存
11
在作风浮躁、作风不实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贷前调查不深不细、浮
于表面,贷款审查只重程式、把关不严,贷审会审议走过场、委员不
充分履行职责,贷后管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作风不实已经对
全省农行信贷管理产生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必须严加整肃。
(三)完善信贷检查组织形式,加大信贷检查的广度和深度。
省分行将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实施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
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同
时,加大对检查出来问题责任的惩处力度。
为减轻各类检查对正常
业务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从明年起,省分行主要以非现场检查和单
项检查为主,全面现场检查一年组织一次,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都
要加强,责任追究的力度也将加大,而且对检查后的整改情况将一
直追踪至整改到位。
(四)全面加强信贷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信贷管理制度执行
水平。
省分行将过一步加大对现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的整理,以信贷
制度办法按照现行流程和信贷权限实施整合,出台信贷管理操作手
册,以便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在办理信贷业务时有权威的依
据。
目前省分行已在行办公网上的信贷管理处专栏中设置了“信贷
制度汇编”,及时向全省行发布各类信贷制度办法,明年将把信贷制
度汇编成册,印发给各行。
(五)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信贷管理“三化”达标创建工作。
信贷管理“三化”达标创建工作是加强各级行信贷基础管理的
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各级行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各行要高度
重视,加强领导、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全面开展“三化”达标创建工
作,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不断推进信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规
12
范化。
明年,省分行将对全行进行信贷管理“三化”达标验收,对象
是各县级支行和二级支行。
九、做好信贷管理工作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坚持“第一还款还源可靠”原则。
近年来,部分行在贷款发
放过程中过于看重第二还款来源,忽视了第一还款来源,给信贷资
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凡
是现金净流量为负值的客户,要实施谨慎的信贷投放。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原则。
依法合规经营是确保信贷业务稳
健高效运行的前提,但目前部分行信贷管理非常粗放,只重眼前利
益,不重长远利益,违反法律法规、信贷规章制度办理业务的现象
时有发生,这给全行信贷资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为此,全行
上下必须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信贷业务稳健高效运行。
(三)坚持审慎经营原则。
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法》把“安全性”作
为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三性”之首,这是有深刻含义的,充分说明了
“安全性”在信贷资产营运中的重要性。
为此,各行必须牢固树立风
险意识,建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增强自我约束和抗风险能
力。
(四)坚持授信尽职调查原则。
目前各市分行普遍存在授信调查
不尽职的问题,由于调查不全面、不深入,往往误导审查和决策。
为
此,各行必须要加强授信尽职调查,既要调查了解国家产行业政策、
又要调查客户的生产经营、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等各方面的情况,
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各行信贷业务发展必须考虑自身的资
金实力、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不可不能为而为之、不可超负荷运
行,要量力而行,实行稳健经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