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034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瓦斯事故防治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后来启动掘进机用截割头挖柱窝时,截割头处发生瓦斯燃烧,当场烧伤6人,班长、司机、记录工3人面部烧伤较重。

案例2、1984年10月28日,山西阳泉矿务局某矿709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在工作面60m处割到硫化铁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燃烧,燃烧火焰高0.5一0.6m,向进风方向蔓延57m,向回风方向蔓延77m,现场人员在5m长m内用水把火扑灭。

3、窒息事故

煤矿窒息事故,大都是由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致。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本身无毒性,但它在空气中浓度达到4%时,会相对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

当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19%时,氧气含量则降到17%,使人感到呼吸困难;

浓度达到43%时,氧的含量就只有12%,人会因缺氧而死亡。

据某煤业集团公司对过去40年来发生的11起窒息事故分析,私自扒开栅栏违章进入盲巷的5起,占45.45%;

栅栏、密柱墙质量差。

人员违章误入停工、停风区的3起,占27.27%;

停工、停风后末排除瓦斯违章进入工作的1起,占9.09%;

进人尾巷(专用排瓦斯巷)检查工作,局部通风机停风未能立即退出而窒息的1起,占9.09%,抢救火区设备,火区一氧化碳泄入工作区造成人员窒息的1起,占9.09%。

其中违章进人栅栏、栅栏质量差的共8起,占全部窒息事故的72.72%,可见井下栅栏的重要性。

案例1、1971年1月11日,江苏徐州矿务局某矿,由于食堂送饭工出勤人数不足,故安排因病已1个多月没有下井的副班长去采煤一区123工作面送饭。

由于1970年12月25日123工作面采过东三横贯后,该横贯即成为联络采空区的废巷,没有封闭也未设置栅栏,仅在盲巷外口挂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该副班长对工作面的变化掌握不清,故仍走三横贯,进人后即被瓦斯窒息而死。

案例2、1968年1月12日。

山西阳泉矿务局某矿北四尺井二上山无人作业,负担该采区的北翼主要通风机扭转角度后,造成二上山副巷瓦斯积聚。

8点班通风班长9时到该地区检查瓦斯时。

发现副巷口瓦斯浓度迭10%以上,随即钉好栅栏,并写上“瓦斯大,禁止入内”的警标。

随后问通风调度站、通风队长作了汇报。

通风队长对此汇报有怀疑,便安排四点班班长曹某再去检查二上山副巷瓦斯情况。

曹某接受任务后,来到二上山副巷,把上班钉的栅栏打开,贸然往前走,当他走到距副巷口回风横贯15m处的巷道东帮,被瓦斯窒息死亡。

4、煤与瓦斯突出

二、瓦斯爆炸事故的危害

瓦斯爆炸的实质,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剧烈化学反应的结果。

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在高温作用下,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激烈而复杂的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而这些热最又能够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速膨胀,从而形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每秒可达数百米)向外冲击的冲击波,并伴有声响,这就形成了瓦斯爆炸。

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可使沿途巷道支架和设备受到损坏,人员出现伤亡。

瓦斯爆炸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为煤矿各种灾害之首。

当瓦斯与氧气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没有明显的动力效应时,就是燃烧。

根据瓦斯爆炸的特点和波及范围,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可分为3类:

局部瓦斯爆炸、大型瓦斯爆炸和瓦斯连续爆炸。

2、瓦斯爆炸事故的危害

瓦斯爆炸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爆炸产生高温

试验研究表明,当瓦斯浓度为9.5%时,爆炸时产生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一2650℃。

这样高的温度,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还可能点燃木材、支架和煤尘,引起井下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灾情。

案例、1916年6月11日,日伪统治时期的抚顺煤矿(大山坑)发生的瓦斯爆炸(死亡917人)曾引起矿井火灾,火焰从井口窜出,夜间几十里之外可见火光。

2)爆炸产生高压

经实验和理论计算,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一10倍。

气体压力的骤然增大,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冲击波以极高的速度(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向前冲击(音速为340m/S),造成人体创伤和烧伤;

移动和破坏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发生二次性着火;

破坏支架,使巷道或工作面的顶板坍塌,垮落的岩石及支架堆积物可能导致通风系统破坏,使救灾和救护伤员的措施复杂化。

3)爆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瓦斯爆炸后,不仅氧气会大大减少,而且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据分析,瓦斯爆炸后的气体成分为:

氧气占6%--10%、氮气占82%--88%、二氧化碳占4%--8%、一氧化碳占2%--4%。

而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

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12%时。

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而死。

统计资料表明,在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中,死于一氧化碳申毒的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

因此,强调人井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是非常必要的。

三、瓦斯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有一定浓度的瓦斯、有一定温度的引爆火源、有足够的氧气。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是在一定瓦斯浓度范围发生的,只有在5%一16%这个瓦斯浓度范围内,瓦斯才会爆炸,这个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

5%是最低爆炸浓度,叫爆炸下限;

16%是最高爆炸浓度,叫爆炸上限。

必须指出,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受到一定因素影响时,爆炸界限会相应缩小或扩大。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由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瓦斯数量较少,不能形成热量积聚,因此,只会燃烧,不会爆炸;

当瓦斯浓度高于16%时,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相对减少和不足,满足不了氧化反应的全部需要,只能有一部分的瓦斯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所生成的热量还会被多余的瓦斯和周围介质吸收而降温,所以也不会爆炸;

但当有新鲜空气供入时,可以在混合气体与新鲜空气的接触面上发生燃烧(根据这一性质,瓦斯可以用作燃料)。

在新鲜空气中,瓦斯爆炸最强烈的浓度是9.5%。

因为这时混合气体中的全部氧气和瓦斯都能参与化学反应,既无多余的瓦斯,也无多余的氧气。

化学反应最完全、最充分,生成的热量也最多。

因而这时的爆炸力最强、威力最大。

从理论上分析,一个体积的瓦斯要有两个体积的氧气才能进行最充分、最完全的化学反应。

众所周知,新鲜空气中氧气占20.96%,剩余的79.04%为氮气和其他气体。

如果把空气中的氧气看为1个体积,那么,氮气和其他惰性气体就是79.04/20.96=3.77个体积,整个空气就可看作1+3.77=4.77个体积。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体积的氧气参加化学反应,就要有4.77个体积的空气。

由于一个体积的瓦斯需要有2个体积的氧气才能进行最充分、最完全的化学反应,因而这时的空气应为2X4.77=9.54个体积,所以,此时的瓦斯浓度为9.5%。

上述是在地面新鲜空气条件下的理论计算。

对于煤矿井下空气,实验测定表明,爆炸威力最强的实际瓦斯浓度为8.5%左右。

这是因为井下空气中氧浓度减小、湿度较大、氧化反应不可能进行得十分充分的缘故。

2、火源

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叫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

电气火花、爆破产生的高温气体、煤炭自燃、赤热的金属表面、撞击与摩擦产生的火花都会引燃瓦斯。

不同的瓦斯浓度所需的引火温度(引起爆炸的最低温度)也不同。

一般说来;

当瓦斯浓度为7%~8%时,其引火温度最低,就是说,瓦斯最容易引爆的浓度是7%~8%;

高于或低于这个浓度,所需引火温度都较高。

3、氧浓度

在大气压力下,瓦斯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可用如图皿一11一2所示的爆炸三角形BCE确定。

图中A点表示通常的空气,即含氧20.93%,含氮79.07%;

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用AD线表示(AD线在CH4

=100%与横坐标相交);

B、C两点分别表示爆炸下限与上限;

BE为混合气体爆炸下限线。

在爆炸三角形BCE范围1内的混合气体均有爆炸性,BEF线左边的2区为不爆炸区,CEF线右边的3区为补充氧气后可能爆炸的区域。

瓦斯爆炸范围随混合气体中氧浓度的降低而缩小。

当氧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下限缓缓地增高(BE线)。

而爆炸上限则迅速下降(CE线),E点为爆炸临界点,亦即在氧含量低于12%时,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所以说,瓦斯爆炸时的氧气浓度须大于12%。

四、瓦斯爆炸感应期对防止瓦斯爆炸的意义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火源表面积越大、火源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爆瓦斯;

反之,即使火源的温度很高,但若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也不能便瓦斯爆炸,而需要延迟一个很短的时间,才能使瓦斯爆炸。

瓦斯的这种延迟一个很短时间才爆炸的现象称为引火延迟现象,引火延迟的时间称为瓦斯爆炸感应期。

瓦斯爆炸的感应期是非常短暂的,但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想办法缩短一些高温火源的存在时间,使其不超过瓦斯爆炸的感应期。

从而大大减少或消除爆炸的可能性。

例如,目前使用的毫秒雷管和安全炸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根据这一特性而研制和生产的;

其次,要严格禁止那些停留时间较长、超过瓦斯爆炸感应期的高温火源,如明火、电火等。

五、瓦斯爆炸的正向冲击、反向冲击和连续爆炸

1、正向冲击

瓦斯爆炸发生后,在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四周扩散,从而在所经过的途中形成威力巨大的冲击波的现象,称为正向冲击(也称进程冲击)。

正向冲击的危害:

由于冲击气流是高温、高压气流,因此,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破坏,还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从而造成更大的破坏,还可能点燃坑木或其他可燃物而引起矿井火灾。

2、反向冲击

瓦斯爆炸发生后,由于爆炸气体从爆源点高速向外冲击,加上爆炸后生成的部分水蒸气很快冷却和凝聚,因而,在爆源附近就形成了气体稀薄的低压区,这样,在压差的作用下爆炸气体就会连同爆源外围的气体,又以极高的速度反向冲回爆炸地点,这一过程称为反向冲击(也称回程冲击)。

反向冲击的危害:

虽然这种冲击的力量较正向冲击的力量小,但由于它是在正向冲击的基础上发生的,是沿着已经遭受破坏的路线和区域反冲,所以其破坏性往往更大。

反向冲击还可能引起连续爆炸。

3、瓦斯连续爆炸

井下发生瓦斯连续爆炸的原因一般说来有两种可能。

一是由于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点燃了坑木或其他可燃物从而引起发火,而附近有瓦斯继续涌出且达到一定浓度和有足够氧气,就可能发生第二次爆炸,甚至第三次、第四次;

二是在反向冲击过程中,反向冲击的空气中含有足够的瓦斯和氧气,而爆源附近的火源尚未熄灭,或因爆炸产生有新火源,就可能造成第二次甚至多次连续爆炸。

"

案例1、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的1940年4月2日。

抚顺某矿一昼夜内发生了43次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死亡159人。

案例2、1985年10月15日3时58分,山西阳泉某矿71808综采工作面吨67~70架处,割煤时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局救护队于5时到达灾害现场抢救。

6时,确认火区全部扑灭。

7时30分,矿、局领导在工作面查看了事故现场,决定所有救护队员,一齐将工作面4名遇难人员运出。

正在搬运时,7时40分,工作面机尾采空区上方又发生瓦斯二次爆炸,10人不同程度烧伤,其中矿、处、坑级干部8人,救护队员1人,采煤工1人。

六、井下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地点

井下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但大部分发生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

据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1983--1989年间发生的96次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发生在采掘工作面的有84次,占总次数的87.5%,其中掘进工作面61次,占总次数的63.5%。

掘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通风管理比较复杂、难度大,容易出现失误或管理不善。

如局部通风机任意停开而临时停风、风筒损坏或接设不严而漏风、风筒末端距工作面太远而风量不足、风速过低等,都不能将瓦斯及时冲淡、排出,常导致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

另一方面,煤巷掘进多用电钻打眼,经常爆破,出现机电设备失爆和爆破不合规定而产生引爆火源的可能性也较多。

案例1、沈阳某矿一掘进工作面,由于局部通风机没有专用电源,1985年5月13日上午,在2h内就开停达10多次。

造成间断供风和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由于爆破打筒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死亡36人。

案例2、1988年5月29日山西霍县某矿327掘进工作面,因风筒断开,风流短路,造成200m巷道内瓦斯积聚,而瓦斯检查员又脱岗漏检(假报瓦斯为0.1%),当两工人打开电钻盖子送电时,因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死亡50人。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采空区内积存的商浓度瓦斯容易从上隅角附近溢散出来;

二是上隅角又往往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出口,采空区的瓦斯容易被漏风带至上隅角;

三是工作面上隅角的风流直角拐弯,易成涡流区,瓦斯难于被风流带走。

七、引起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1、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

这种现象导致瓦斯积聚而引起爆炸的比例最大。

停风的原因:

有的是设备检修,有计划停电、停风;

有的是机电故障、掘进工作面停工而停风;

有的是电网限电或无计划停电而停风;

还有的是局部通风机管理混乱。

任意开停而停风等。

案例、1988年11月26日,鸡西某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工人运送电机时嫌风筒碍事,曾3次任意关停局部通风机,累计停风1小时40分钟,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积聚。

瓦斯检查工虽在场,但也未制止,更没检查瓦斯就脱岗离去,后终因小绞车拖拉电机撞击轨道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45人死亡。

2、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

造成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不爱护通风设施,将风筒掐断、压扁、刮坏等。

而通风人员又不能及时发现和维护、修补。

造成掘进面风量不足而导致瓦斯积聚。

案例、1985年2月10日,山西西山矿务局某矿,在已停掘的煤巷内拆运耙斗时撞倒栅子将风筒刮断,致使500m巷道、37.5h内无风而引起瓦斯积聚,又由于瓦斯检查工漏检且弄虚作假,终因电工带电修理开关产生火花而引爆瓦斯,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4.96万元。

3、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

造成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

如:

不按需要风量配风、通风巷道冒顶堵塞、单台局部通风机供多个掘进头、风筒出口距掘进工作面太远等,都可能造成采掘工作面风量小、风速低而导致瓦斯积聚。

案例、河南平顶山市某矿是低瓦斯矿井,一台5.5kW局部通风机供两个掘进头,风量不足,风筒拐8个弯,严重漏风,且长期不检查瓦斯。

1989年6月11日,因矿灯短路产生火花引爆了积聚的瓦斯;

井下12人全部遇难。

4、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

由于局部通风机安设的位置不符合规定或全风压供给风量小于该处局部通风机的吸人风量等原因,都可能使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致使掘进工作面涌出的瓦斯反复回到掘进工作面,被"

提炼"

的瓦斯越积越多而达到爆炸浓度。

案例、河北曲阳县某矿一平巷半煤岩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由于吸入风量大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发生循环风,致使该掘进工作面内的瓦斯形成恶性循环积聚。

1982年5月25日,在瓦斯浓度达到3%--4%时仍未停止作业进行处理,而瓦斯检查工又不负责任地提前升井脱岗,终因爆破员在瓦斯超限情况下违章爆破引起了瓦斯爆炸,死亡12人,伤3人。

5、风流短路

如打开风门而不关闭、巷道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等,都可能造成通风系统的风流短路而引起瓦斯积聚。

案例、鸡西某矿前进井,1988年2月28日,因嫌采煤工作面温度低而将进回风巷之间唯一的一道风门敞开,造成风流短路,采煤工作面风量大大减少,出现瓦斯积聚;

又由于瓦斯检查工漏检,后因电钻接线短路引起瓦斯爆炸,井下28名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部遇难。

6、通风系统不含理、不完善

自然通风、不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无回风道独眼井及通风设施不齐全等,都是不合理通风,都可能引起瓦斯积聚而导致瓦斯爆炸事故。

案例、1980年6月21日,阜新某矿井下安装的非防爆型绞车的绞车房无独立回风道,且风量不足,不能及时排除涌出的瓦斯而造成瓦斯积聚,因绞车主铃控制器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造成34人死亡。

7、采空区或盲巷

采空区或盲巷若没有风流通过,往往积存有大量高浓度瓦斯,在气压变化或冒顶等使其涌出或突然压出时都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案例、南票某矿,1989年2月11日,由于采空区内大面积冒顶,采空区内的高浓度瓦斯被挤压出来,且瞬间达到爆炸浓度,而此时瓦斯检查工脱岗,爆破工也没检查瓦斯浓度,结果由于爆破器与母线接触不良产生火花引爆了瓦斯,造成13人死亡。

8、瓦斯涌出异常

断层、摺曲或地质破碎地带是瓦斯的富集区域,在接近或通过这些地带时,瓦斯涌出可能会突然增大,或忽大忽小变化无常,而且容易冒顶造成瓦斯积聚。

案例、内蒙古包头某矿一工作面,1984年7月5日中部遇到地质破碎带。

6日发生局部冒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由1.15%突然上升到2.8%),但未引起注意。

9日该工作面分两组用两台爆破器同时爆破,由于第二组在破碎带附近爆破时泄出了大量瓦斯,且随风流排到了第一组爆破打筒火源处,结果发生了爆炸,死亡25人,伤13人。

八、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火源

1.电火花

由于对井下照明和机械设备的电源及电气装置的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如:

矿灯失爆、电钻失爆、带电作业、电缆漏电或短路、电缆明头或抽线、电气开关失爆,电机车架线出火及杂散电流等而产生的电火花,是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火源之斗。

据1983~1989年不完全统计,所发生的96次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电火花引爆次数占46.9%,其中矿灯失爆、电缆漏电、明接头及带电作业所占比例较大。

案例1、1978年9月13日,鹤壁某矿因一电工接线过程中线路短路产生屯火花引爆瓦斯,造成20人死亡。

案例2、云南某矿立井,1970年9月22日,因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运输大巷顶板出现局部瓦斯积聚,电机车集电弓子产生电弧而引爆瓦斯,死亡29人。

案例3、1990年4月15日,七台河矿务局某矿由于两条入井高压电缆相继短路、停电,使七采区72号右一片停风积聚瓦斯,在架线电机车启动时杂散电流产生火花而引爆瓦斯,死亡33人。

2、爆破火花

爆破火花主要是炮泥装填不满、最小抵抗线不够和放明炮、放糊炮、接线不良、炸药不合要求等引起的。

据1983--1989年统计,爆破火花引爆瓦斯的次数占爆炸总次数的35.4%,是引爆瓦斯事故的另一主要火源。

案例1、1988年11月28日,吉林辉南县某矿,由于爆破器接线不牢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3人。

案例2、1984年4月26日,北票某矿因炮泥装填不满(差0.3—0.75m),爆破出火引爆瓦斯,死亡5人。

案例3、1981年3月19日,河北某矿由于抵抗线过小、封泥不满,爆破出火引爆瓦斯和煤尘,死亡46人。

3、撞击、摩擦火花

煤矿井下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的情形多种多样。

如机械设备之间的撞击、截齿与坚硬夹石之间的摩擦、坚硬顶板冒落时的撞击、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等,都可能产生火花而引爆瓦斯。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因撞击、摩擦火花引爆的瓦斯事故茬逐渐增多,仅次于电火花和爆破火花。

案例1、1987年12月9日,淮南某矿由于没按规定排放瓦斯,致使排出的高浓度瓦斯与回风流中违章开动的齿轮小绞车产生的机械摩擦火花相遇而发生爆炸,死亡45人。

案例2、1979年11月23日。

通化某矿,曾因采空区顶板冒落,岩石相互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结果死亡52人。

4、明火

井下虽严禁明火,但因种种因素影响,井下明火仍未能杜绝。

井下明火的来源主要有煤炭自然发火及形成的火区、井下施焊、吸烟等,由于明火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案例1、1989年5月30日,新疆建设兵团某煤矿,在因冒顶将火区密闭冲开后处理火灾时,由于错误的只在回风巷设密闭,引起了瓦斯爆炸,死亡12人。

案例2、2000竿1月12日山西阳泉盂县某矿,因矿井停产、停风造成井下瓦斯积聚,后因有人在井下吸烟引起瓦斯爆炸,死亡13人。

九、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

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做到有效、稳定、可靠、连续不断地向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输送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及时排除和冲淡矿井瓦斯和粉尘,使井下各处的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是防止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靠保证。

为此,要求矿井通风系统要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通风系统要力求简单,实行分区通风,各水平、各采区要有单独的回风道,不得串联通风。

矿井通风设施要保证规格质量,经常检查维修。

保证完好。

1、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

据统计资料表明。

有60%以上的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因此,掘进工作面通风是煤矿井下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点,特别是在更换、维修局部通风机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必须加强管理,协调通风管理部门和机电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恢复通风时的安全:

(1)在高瓦斯矿井中,为防止因局部通风机停风造成的危险,必须使用"

三专"

(专用变压器、专用供电线路和专用开关)。

“两闭锁”(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2)局部通风机要挂牌指定专人管理,严格禁止非专门人员操作局部通风机和随意开停风机,即使是短暂的停风,也应该在检查瓦斯后再开启风机;

(3)在停风前,必须先撤出工作面的人员并切断工作面的供电电源;

(4)在进行工作面机电设备维修或局部通风机维修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严禁带电维修;

(5)局部通风机风筒的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6)风速不得小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

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和循环通风;

(7)供风的风筒要保持平直,在拐弯处要缓慢拐弯,不能堵塞风筒,风筒接头应严密,不漏风;

(8)禁止中途割开风筒供风;

(9)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设在新鲜风流中,距回风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安装局部通风机的进风巷道所通过的风量要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以保证局部通风机不会吸入循环风。

2、加强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管理

对于采煤工作面应特别注意回风隅角的瓦斯超限。

采煤工作面采用的是全负压通风,合理的通风系统是保证工作面风量充足的基础,为了避免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首先应做到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