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0291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

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规律总结】

(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实验判断法:

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

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

【规律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二者联系:

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的产生:

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传导形式:

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3.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

(1):

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2)生理完整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3)绝缘性:

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

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相对不疲劳性:

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

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电流方向分析

(1)静息状态(如图所示,其中B测的是静息电位)

①电位都在膜外,电流计指针偏转。

②电极分别在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向电极置于偏转。

③电极都在膜内,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2)刺激神经纤维(如图所示)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左侧偏转;

b点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但兴奋未传到d点,指针归零;

d点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

d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

电流计指针总共发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又同时恢复静息电位,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6.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曲线表示膜内外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

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

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

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典型例题】

1.关于细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课下作业】练习案

【课后反思】

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

考点专项训练20

刘召霞定稿:

董波审稿: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

一、选择题

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4.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

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

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6.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人的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______,当接收刺激时,兴奋在该结构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1中有突触的部位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作用。

(3)图2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

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刺激使膜对离子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________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4)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________。

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

班级姓名

选择题

第九周(10.27—11.1)第三课时

神经调节(下)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

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理解大脑皮层功能、言语区的位置和作用。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2.突触类型:

轴突——树突型或轴突——胞体型。

3.传递过程

4.传递特点

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其原因是递质贮存于内,只能由释放,作用于。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考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

(1)从结构上来看:

A.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从功能上来看:

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

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的类型。

2.神经递质及种类

(1)递质:

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对具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2)供体: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

(3)受体:

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

(4)种类:

递质、递质。

(5)作用:

使另一个神经元。

(6)特点: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如果因药物或酶活性降低,递质不能失活,则会引起后一神经元持续。

(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

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图解分析

(1)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胞吐)→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

(2)传递过程:

前一个神经元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后一个神经元)。

(3)信号转换:

电信号→→电信号

(兴奋)(递质)(兴奋)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

(1):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

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

(3)对某些药物敏感: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

5.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

考点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物质基础:

调节人和脊椎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为大脑皮层,其上面的沟和回,增大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2.控制特点:

大脑皮层上分布着控制身体不同机能的中枢。

(1)中枢面积大小与身体大小无关,而与机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2)中枢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语言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

(4)大脑左、右两半球对机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是交叉的。

3.基本方式: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通过来完成对身体不同机能的控制。

4.人类特有:

人区别于动物的是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

5.大脑皮层有关功能区的划分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背外侧面)

(像个拳击手套,四指方向代表前)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感觉。

(3)言语区及其相应损伤功能障碍

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会导致特有的某种言语活动的功能障碍。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书写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考点三、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判断分析与相关实验设计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2.探究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设计

(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

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例1.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填图中序号)_______。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膜内/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________结合。

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例2.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________。

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将麻醉药物分别放在B处和E处,然后用针刺A,产生的效果是:

放在B处

________,放在E处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的________的变化。

例3.思考辨析

1.判断有关反射及人脑高级功能叙述的正误。

(1)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2012年高考重庆卷)()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非条件反射(2012年高考广东卷)()

(3)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年高考海南卷)()

(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2.判断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叙述的正误。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2013年高考四川卷)()

(2)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012年高考海南卷)()

(3)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2012年高考海南卷)()

(4)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2012年高考海南卷)()

(5)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年高考浙江卷)()

(6)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012年高考重庆卷)()

(7)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或成分()

考点专项训练21

1.下图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如图表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4.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  )

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

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

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

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5.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6.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7.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

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然后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加工。

(2)试验一:

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

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