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63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焕和尚开示禅七1Word文档格式.docx

能开悟,就生;

不能开悟,就死。

所以叫生死七。

在这七天当中,我希望大家要精进,要坚持把这个生死七打下去。

大家都想一想,我们今生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闻到佛法,又能够出家,今天又有机缘在这里参加打七,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用功,珍惜这次难得的因缘。

我们离开父母,一切都不要,出了家当和尚,为了什么?

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

这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就可以混过去的。

大家一定要精进。

只有精进,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那么怎样才算精进呢?

在禅堂里,大家跑了坐,坐了跑,整天不歇气,这个叫精进吗?

精进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要体现在思想上。

不仅身体要精进,还要在思想上精进。

思想上不精进,跑死了,坐断了腿,也没有用。

最主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精进。

思想上的精进才是真精进。

若老打妄想,跑了坐。

坐了跑,则算不上精进。

为什么?

因为你这个生命一口气不来就没有了,若思想作不得主,光身体精进有什么用?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精进。

我希望今天参加这个精进禅七的各位,都立一个大志愿。

什么志愿呢?

就是从今天晚上开始,在这七天当中,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

大家用功时,要有这个决心,这个意愿。

没有这个决心,这个意愿,要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家要发愿。

发了愿才能真正的思想上精进。

在这七天当中,不但要在坐着的时候好好用功,行、住、卧的时候也要用功;

不但要在禅堂里好好用功,上厕所、睡觉吃饭时都要好好用功。

如果只在禅七打坐时用一下功,走出了禅堂,思想放松了,妄想连天,尽打闲岔,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希望大家从今天开示这一个时刻开始,立下一个大志向,下一个大决心,一定要在这七天当中,好好用功,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好好用功!

参!

禅七第二天

我昨天讲了,现在是禅堂克期取证的时间。

要在这七天取证,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要发道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心,什么也办不成。

我们大家选择了出家,为了什么?

并不是说没有饭吃才出家,并不是说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才出家。

既是出了家,就应当有一个大的志向,有一个大的决心,这样,你才能把用功办道搞好。

出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

但是,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原因是什么?

因为现在是未法时代。

佛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的根基好,只要佛一呼,善来比丘立即须发自落,袈裟着身。

要知道,佛的正法已经过去了,像法也过去了,现在正处于未法时期。

我们讲未法时代,意思是说,我们众生的业障也重,根基也浅,善根也薄,所以才称为“未法”。

佛在世时,众生的善根深厚,所以,修行自然很容易开悟。

在唐代,也有很多开悟的祖师,他们修行很精进,往往因为一句话就开悟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修来修去,还不能开悟?

这不能怪别的,只怪我们自己的业障太深重,善很太微薄。

但是,虽然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还能够得到人身,还能够闻到佛法,还能够出家修行,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么不容易的事,我们已经得到了,所以,我们要珍惜人身。

怎么珍惜呢?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发大的道心,一定要精进办道。

古人讲,要想了生脱死,用功办道时,思想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丧考妣”。

如果没有这样的紧迫感,没有这样的坚决心,要想把功夫用好,谈何容易啊!

我听说台湾有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出家,我很高兴,因为,这些大学生能够出家,一方面说明他们有善根,再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具足,只要好好发道心,好好用功办道,好好学习佛法,将来他们就是很好的佛门人才。

佛教现在正缺少人才。

这些人将来会成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的法门龙象。

但是,这些大学生,高材生出家了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

我希望他们还要继续发大的道心,精进办道。

有了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好,什么都具足,还需要发心修行,所以,大家要谦虚,要努力,把功夫用好。

大家想一想,释迎牟尼佛是一个太子出家,他家里什么都有,出家后,他父亲送几车好吃的、好穿的给他,他都不要,还要坚持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麦。

大家想一想,佛祖,一个太子如果他不出家,可以王位天下;

他以一个太子的大福德来出家,他有没有因此而要好好地享受享受、要好好地骄傲骄傲呢?

没有。

不但没有骄傲,他反而还要到深山中去几年苦行,一麻一麦,坐在那个地方,芦苇穿膝。

我们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是不是应当向佛学习呢?

我想应当。

真正有一点道心的,真正想了生脱死的,真正想超凡入圣的,真正想明心见性的,毫无疑问,应当发大的道心,应当向佛学习。

大家看过《法华经》,里面讲,佛本来已经成佛无量阿僧祗劫,但是为了度众生,他还要化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八千返,还要精进修行,用功办道,其目的就是想给我们众生作一个好的榜样,以激励我们发道心。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大学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既来到佛门,就要好好修行,不要摆架子、自高自大,要好好发道心。

出家是为了将来了生脱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

带着这种心出家,自然不会贡高我慢。

如果出家之后,还要摆架子,贡高我慢,我觉得太不应当了。

所以,希望各位,不管是高材生也好,低材生也好,都要发道心。

没有道心,什么也做不成。

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太子,有大智慧,大福德,他还要发道心,精进修行,我们的福德、智慧与佛相比,差得很远,所以,更应当发心精进。

我希望今天在坐的,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用功。

另外,佛法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

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

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

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

高人一等,不是你自己来高的,自己高是高不成的,人家来尊重你,恭敬你,抬高你,那才是高的。

修行人不能自高自大、骄做自满。

若心存贡高我慢,那干脆就不要出家。

为什么呢?

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出家修行,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些贡高我慢,这些坏思想、坏习气统统去掉。

这些不去掉,你想要在佛法中讨个受用,是不可能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样一个精进禅七中,要用功办道。

要用功办道,首先就是要发道心。

发道心要你自己发,不是要我发,得到好处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你。

好、“大家去好好用功!

禅七第三天

昨天讲大家要发道心。

发道心干什么呢?

就是要把功夫用好。

不发道心,功夫是用不好的。

现在我们坐在禅堂里参禅打坐,一定要放得下。

放得下,功夫才能提得起来。

若放不下,功夫也就提不起来。

为什么这样讲呢?

要知道,我们一个人,不说从无量劫到今天,就拿我们今天这几十年时间来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

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挤得满满的,闹哄哄的,静不下来,又怎么能够用功办道呢?

所以,在禅堂里,要想把功夫提起来,首先就要放下一切。

关于参禅的功夫,各位在这个地方打了多年的七,大和尚给你们讲了很多。

今天,我再来重复他讲一讲。

讲什么呢?

大家知道,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

“疑”字从哪儿提起呢?

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

不明白自己的本性,不明白讲话的是谁,不明白念佛的是谁,不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明白我是谁……关于起疑情,祖师们留下了很多的公案,公案虽然很多,但究竟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不明白”。

这个“不明白”不是简单地“不明白一句话”。

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

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

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

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

“不明白”一句话还不算功夫,要真正持久地在这个“不明白”上起疑情,那才是功夫,各位参禅参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真正地在“念佛的是谁”这一个“不明白”上起了疑情呢?

修禅的,就要在“念佛的是谁”这句话上起疑情,来回参究,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

要起疑情,首先就得发道心。

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

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摇摇晃晃,这个疑情是很难得发起来的。

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把功夫用好,一定要发道心,一定要起疑情。

有了疑情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保任,要使疑情打成一片。

疑情真正地用得好,这支香提起来有,那支香提起来还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也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有。

能够这样地把握疑情,开悟就有希望了。

古人讲:

“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

”如果你们行也不会,坐也不会,那就什么也安不上了。

所以,我们用功夫,要把疑情打成一片,在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功夫。

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步路也不要走;

吃饭要吃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口饭就不要吃;

睡觉也要睡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个觉也不要睡。

所以,大家能够静如是,还要动如是才好;

能够动静如是,还要睡梦中如是才好。

如果光是静中有功夫,一旦动了就没有功夫,那还不能算真有功夫。

古人讲,我们静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动中只有一份的功夫;

在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睡觉中只有一分的功夫;

在睡觉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八苦交煎的命终时,只有一分的功夫。

想一想,用功夫有多难。

实际上,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地去用功。

如果真真切切地一切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

如果你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好,恐怕到头来还逃不脱阎王老子。

所以,用功最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这里我讲一个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着鲜花来供养他。

佛叫他把花放下,他就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

想一想,佛若不叫他放心,他怎么会开悟呢?

因此,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一定要放下,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心。

我们的身心都一齐放下,功夫才能用得好,那时我们才能逃脱阎王老子。

如果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成,开悟不了,连阎王老子也逃不掉。

这个地方我还要讲个公案:

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

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

小鬼听了以后,就把金碧峰禅师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

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

金碧峰祖师就说:

请个假好不好?

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数。

小鬼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

好了,就让你七天。

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

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

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

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

“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大家想一想,虚空无相,怎能锁得住?

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

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说:

“恭喜他,恭喜他。

”大家想一想,过去的祖师,一个金钵放不下,就被小鬼抓去了;

我们今天的凡夫,执著不知要比祖师们多多少倍,我们是不是放得下呢?

我们要不要向祖师们学习呢?

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祖师那种“无形无相”的境界。

放不下啊!

放不下,哪能把功夫用得好呢?

所以,我希望各位,要想找到自己,一定要放下,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色身心念,统统都要放下。

好!

大家都用功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