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50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写好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

(2)出示预习单。

①自读生字词。

组内检查纠正生字读音。

②总结易读错的词和易混淆的字

③教师根据反馈检查点拨。

出示词语:

扩大范围努力刹那灿烂不仅浙江杜鹃拥挤额角变化多端

(重点指导多音字“荷”“刹”)

2.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努镶紫笋

指导写得正确、美观。

努:

注意上右是“又”不是“口”。

镶:

右边偏旁的下面不要丢掉一撇。

紫:

下面是“糸”,不是“关系”的“系”,不要多写一撇。

笋:

注意下面的横要出头。

3.理解“一刹那”和“蜿蜒”的意思。

一刹那:

极短的时间;

瞬间。

蜿蜒: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环节三:

读课文,知内容(完成目标三)

(四)读通课文,读顺句子

1.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句子

出示难读句子,指导停顿与易错的字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3.知内容。

(1)出示学习单。

①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

②同桌交流。

③全班交流。

(2)课文内容梳理。

①《海上日出》作者是______,本文通过写作者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②《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路线是:

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洞。

③《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都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五)发散思维,实现迁移

1.了解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你想说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问?

2.课堂小结。

 

1.明确单元主题。

2.明确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1.会读会认生字词。

2.区分多音字。

3.正确美观书写一类字组成的词语。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1.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当堂

达标

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zhò

nghè

  chà

  

()()()

Zhè

jiāngdù

juānshí

sǔn

2.同位互读第16课3-5自然段。

3.《海上日出》作者是______,本文通过写作者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作业

设计

1.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2.会写本单元的词语。

板书

《海上日出》

习作单元——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教学

反思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海上日出

新授

唐明丽

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并从中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明确本课主要内容。

2.会读“扩”等9个一类字,会写“荷”等4个二类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

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二)小组合作,夯实字词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吧?

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同学们真自信)

1、出示词语

刹那间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2.出示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辨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三)读通课文,读顺句子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

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4.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5.师生接读:

  师:

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

  生:

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6.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

(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

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7.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

“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8.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

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1.了解了本课的课文内容,你想说些什么?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

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3.整体感知本课课文内容。

4.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一、选择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1.他在看清了前面的大树的一刹(chà

shā)那,踩住了刹(chà

shā)车。

2.池塘里那朵粉色的荷(hé

)花像负着重荷(hé

)似的用力地绽放。

二、读拼音,写字词。

明明非常nǔ lì

()地画好那幅画,经王老师指导,他kuò

 dà

()了蓝色的fà

nwé

i(),用深绿色代tì

()zǐ sè

()xiāng()边,漂亮极了。

三、选词填空。

亮堂亮光

(1)夜深了,王老师的屋里还透着()。

(2)新盖的商场又高大,又()。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会写本课的词语。

16、海上日出

  好天气——详

  伟大的奇观有薄云——略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次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会读“浙”等15个一类字,会写“簇”等6个二类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师: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

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指导写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词语。

  

2.修订游览线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1.默读。

  思考: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3.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

用笔划一下。

  溪流:

时而…时而…时而。

  ②什么叫迎着溪流?

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③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读第三段。

  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

  (4)分析:

  ②外→内

  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a.泉水来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状。

  d.进出方法。

  e.人的感觉。

学习本段第三层

  ③内洞奇景。

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

  a.黑为什么?

只有孔隙相连。

  c.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d.水源

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

④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

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四)发散思维,实现迁移

5.整体感知本课课文内容。

6.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1.看拼写词语。

   hūn  à

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dù

  juān   jí

   shǐ  mí

ng  yà

n

(        )    (         )(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是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习作例文

宋晓雯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能够了解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1)师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预设: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

(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

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学习例文

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

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③出示课件。

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

美丽)

⑤师引导:

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

(生交流)

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

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①师引导: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⑥预设:

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

(课件出示: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②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

a.长廊。

(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1:

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预设2:

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预设3:

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b.万寿山脚下。

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预设2:

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

c.昆明湖。

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

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

(预设:

静)

师顺势引导: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

生交流。

(相机出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③师:

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④师小结:

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4)总结学法。

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板书:

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

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1)师引导:

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

(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

①中心句: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②过渡句。

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③路线图: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④主要景点及特点。

a.进入天山:

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

b.再往里走:

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

c.走进天山深处:

主要写了野花。

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

总结运用

1.归纳写法。

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生讨论后回答。

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2.师归纳。

(出示课件)

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环节四:

布置作业

请课下观察我们的校园,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1.能抓住又游览的景点,画出游览的路线,了解游览顺序。

能正确做批注

2.能根据要求,自主学习例文,并正确找到景物的特点及游览顺序。

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

写一篇游览习作,并且将习作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分享。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备课组长意见:

课题

习作:

课时

习作指

导课

王光云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1.1.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2.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3.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调动积累,激活愿望(完成目标一)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祖国风光图】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

这节课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描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述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

板书课题,齐读。

《游___》。

游____)

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2.填写学习单。

(二)理清条理,找准顺序

1.请把你填写的几个游览地方和同桌说一说,看他最想听你介绍哪个游览的地方。

2.确定自己最想要和大家介绍的一个游览的地方,填在上面的学习单里。

梳理思路,理清内容(完成目标一)

(一)理清条理,找准顺序

1.按游览的顺序写。

  

(1)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

(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

游览线: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课件出示】游览线:

(2)点拔: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2.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