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种只局限于语言和动作表情的原始教育方式到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越来越不适应,特别是当人们需要把教育内容中的知识、经验、思想信息长期保存、随时再现或大范围同步传播时,那种原始语言技术教育的局限性凸现出来。
就在这种迫切的教育需要下,便发明了文字和印刷技术。
它的出现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学能力。
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课堂教学形式,与此同时,课本和书籍也就推广使用了。
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
这两大信息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堪称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巨大飞越。
然而,在课堂教学经历了漫长的传统技术包括黑板和实物简单视听媒体和实验室等手段教学后,到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发明使得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当今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
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
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
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只有树立现代教学观,才能方便、高效的传授各种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其总的趋势是:
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在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不可忽视
现在的课堂教学用以前黑板粉笔和一张嘴已经不适合,而是大量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还有远程教育的应用更缩短了教育的距离,电子邮件省下了多少邮递员和笔墨,及时、方便、快捷就更不用说了。
什么“网上报名”“网上查询”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当今教育,每一堂课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正如人的行动一样,开始是步行,后来是自行车,接着有汽车,再后来飞机的发明更是使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当初哥伦布发明新大陆用了近二年的时间,而现在超音速飞机环球一周也就是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
“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
现代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形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在信息化教学前移的环境下,教师不在需要去“演”完剧本—教案,重要的是精心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准备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视频(必要的话,还需要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其它学习资源),设计好主体为学生的课堂创新学习形式,准备好在课堂上指导学友困惑的学生和拓展学习深度。
实际上,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好教学视频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和扩展学习深度则直接体现“指导者”职能。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在信息化教学前移的前提下,教学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
因此,信息化教学前移成为帮助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提升的绝佳良方。
三、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
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个别化主动式学习:
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
(2)结构化发现式学习:
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能不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之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
这种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满足技术更新、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完全通过办校、办班来解决(尽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大量的却要依靠在职自学或远距离教育来补充和提高。
而后一种途径,又正好可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优势,使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终端机,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通过电信大学和模拟训练,来获取某方面的系统知识,强化与提高某种技能,从而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3、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①开放性;
②协作性;
③交互性;
④共享性;
⑤实时性;
⑥个别化。
由于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因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
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开展网络远距离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
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教育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学习是根本的,学习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学习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能力。
所以说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最根本的应该是发展人的教育,包括人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在对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指导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的思想和策略就应从人的发展教育的目标而来、从学习中来,向全世界学习;
从历史经验中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从科学研究中来,总结信息教育的步骤。
在信息教育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内容上要考虑到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但又不能偏离信息技术对人能力培养的要求单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要在观念上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
教材的编写要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除以上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材编写方面的要求外,各级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总之,信息技术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给当代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12期;
2.刘先义《论现代教育的技术革命》《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4期;
3.贝蒂·
科利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育情境》《教育质量》(中文版)26期;
4.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2期。
文章选自《中小学电教》2001.7
5.<
<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