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27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3、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

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

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小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体积大小),什么没变?

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3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

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8、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引出课题

明确放物体科学方法的操作方法。

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用一定标准判断物体沉浮。

初始概念与实验结果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帮助学生认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帮助学生认识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可能砖块沉、塑料块和木块浮。

分别轻轻放入水里,扔进去的可能性较小

砖块沉、木块浮。

塑料块此时是悬浮,有的学生有的会认为是浮有的认为这种现象是沉。

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重的、实心会沉等。

预测萝卜重会沉结果浮等。

重的不一定会沉体积不一定会沉

多数学生头脑重的初始概念会认为变小橡皮会轻越小越易浮,萝卜多就重,会下沉。

也会出现不同意见。

体积、重量、形状等变小了,材料没变。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这里也许有的学生用重量(质量)来概括。

通过上一个实验,这次预测会更接近实验结果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课题

板书:

砖块沉塑料块浮木块浮。

提问:

为什么轻轻放入而不是使劲一仍?

追问:

看到什么现象你判断它在水中是沉?

浮?

板书沉入水底

浮在水面

悬浮在水中

讲解:

塑料块在水中状态也看作浮。

原来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物体重是和谁比较的?

怎样才能确定物体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

汇报:

预测及理由

巩固: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选择悬浮的塑料块,帮助学生判断明确沉浮标准。

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说明:

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沉入水底体积全侵

木块浮浮在水面一部分侵

塑料块浮悬浮在水中体积全侵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

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教学反思: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重量与体积这两个直接、直观的因素影响着物体的沉浮,当预想的结果与实际观察事实产生矛盾时,学生很难想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这是他们初次尝试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理解体积重量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分组材料:

一个水槽、教科书上要求的一七种物体、一套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出示第一组材料。

观察这组材料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2、按重量大小排列七种物体,预测,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什么关系?

5、出示第一节课的材料。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吗?

有什么样关系?

6、怎样验证?

7、给材料,学生实验。

8、汇报。

9、提问:

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三、用小瓶继续研究。

1、提出问题:

能让浮着的小空瓶沉在水底吗?

能让它悬浮在水中吗?

2、学生实验。

四、潜水艇的秘密。

玩一玩潜水艇,说说它沉浮自由的秘密。

梳理知识

引出问题

不断冲突,逐渐修正概念。

认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认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对上面知识的一个巩固理解。

生活应用,提高学习、制作兴趣。

体积相同、都是实心的

重量不同

重的物体容易沉;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描述概念不完整:

不好比较;

体积大易浮;

体积小易浮

让一组材料重量相同,但体积不同,放入水中。

采用控制一个因素的方法,来研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有小瓶子铺垫学生对潜水艇的沉浮原理理解比较容易。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出示重浮轻沉的一组物体。

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思考:

如果不考虑“体积相同”这个前提是否能看出物体的沉浮与轻重的关系。

准备一组材料,学生汇报演示。

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排开的水量的测量。

由于在水中放入橡皮泥后,排开的水量变化很小,不易直接观察与测量。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1块,烧杯2个。

一、复习上几节课知识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1、出示每组使用的橡皮泥,比较它们的大小、重量、体积。

2、把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演示:

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

为什么改变橡皮泥形状后,有沉有浮?

重量、体积有没有改变?

三、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出示实验要求:

a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水面刻度。

2、讲解: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计算它排开的水量、侵入水中的体积,做记录填在教材第8页。

3、b能浮在水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4、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5、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意识到橡皮泥重量、体积不变。

改变橡皮泥形状后沉浮发生变化,

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帮助梳理

是学生认识到重量没变,侵入水中的体积变了。

认识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理解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都相同。

会捏成各种形状,也会出现船型碗型。

重量没变、体积可能有同学认为变了,有的认为没变。

用尺子测量计算、

刻度杯测量水面上升多少。

估计能总结出: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板书

改变形状

不会捏的就捏成长方体、球体等。

怎样确定他的重量没变?

怎样能测出改变形状后橡皮泥的体积?

提示:

乌鸦喝水的故事,回忆气体占据空间的实验。

让一组学生将数据填在书、黑板上。

补充:

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

水面刻度

排开的水量

沉浮状况

实心团

200

沉的形状

浮形1

浮形2

浮形3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1.4《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人水中的体积。

2、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研究橡皮泥船的装载量。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实验中涉及了记录数据,合理分析数据会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学生们不能够准确的把现象与数据联系到一起,所以确定为难点。

演示材料课件、船的发展史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记录单、橡皮泥,玻璃球、测力计、格尺、密封袋、记号笔等。

一、船的发展史

1、船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小结:

是的,由于造船材料和船的行驶动力的不断发展,人们造的船越来越大,装载的人和货物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航程也越来越远,这就是船的发展历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造一艘小船。

二、制作橡皮泥小船

1、(出示造船材料)你能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并承载10个玻璃球吗?

2、学生动手制作橡皮泥船。

3、汇报:

船是怎么做的?

有没有改动?

它是什么形状?

4、能让这它装载更多的玻璃球吗?

再原有的基础上加几个玻璃球,你行吗?

5、当小船放上玻璃球的时候,它在水中的水位有变化吗?

6、这个水位对小船的装载量有帮助吗?

三、总结提升、课堂延伸。

当我们把橡皮泥小船放入到水中,你注意到水位线了吗?

这个水位线有变化吗?

生活中当船由江水航行到海水时水位线还是一样吗?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们将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通过科学发展是的了解,了解人类历史的发明创造过程,激发心中的创造欲望。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人水中的体积。

认识到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同学介绍不全面。

演示是否浮在水面。

船舷比以前高了。

船的装载空间大了

有变化,下降了

播放多媒体课件.

船底要薄一些,能说说理由吗?

那船的装载量是多少?

引导学生保持小船的稳定和平衡。

怎样改进保持小船的平衡?

玻璃球是怎么放的?

造一艘小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5《浮力》

1、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感受、认识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分析数据等方面,发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量的大小。

学生实际使用这个规律来解释沉浮的现象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泡沫塑料块、弹簧秤一个,三块大小不同大泡沫塑料块,小滑轮,细线,水槽。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将泡沫塑料块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分析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为什么泡沫浮在水面上?

受到了那些力?

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

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

是多大呢?

怎样能测量出来?

2、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

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客观认识浮力的概念。

并明确浮力大方向,是水给物体的力。

认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它的浮力等于重力。

为下面测量浮力大小做铺垫

认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思维的递进。

找到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总结出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

解释上浮原因。

认识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一个延伸思考。

学生能够通过现象发现物体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对物体有浮力的作用,能感受到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浮力的概念。

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不一定想到用测力计来测量浮力。

不知道怎样转换成浮力的数值。

学生能够自主操作,记录数据,但分析数据对学生来说可能稍微有点困难。

学生也有会认为因为泡沫塑料块很轻的原因。

讲解

类比方法引导:

如拔河比赛。

图示讲解。

回忆重力用什么工具测量。

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帮助学生梳理,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讲解。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测量下沉的物体的浮力实验难度很大,要控制好各方面的因素。

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3、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装钩码的小瓶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通过亲历探究和生活情形的联系,让学生深刻体验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设计方案是有效实验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计算比较发现:

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认识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学生试着解释沉浮原因.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

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下沉

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