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270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车辙剂使用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8-

9.1一般规定-8-

附录1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1-

1混合料的拌和-1-

2混合料的运输-3-

3混合料的摊铺-3-

4混合料的碾压-4-

5接缝-6-

6.成品保护-7-

附录2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1-

1试验段铺筑-1-

2取样抽检-1-

3动态质量管理-2-

北京市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指导意见

1总则

1.1为指导北京地区道路路口、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车停靠站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设计与施工,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环境和材料特点,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1.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中的路口、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车停靠站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

1.3公路、城市道路新建工程中的路口、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车停靠站、重载路段及长上坡路段可根据路面的抗车辙要求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导意见引用下列文件: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45-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J01-11-2004)

3术语

3.1抗车辙沥青混合料KAC Rut-resistantAsphaltMixtures

通过调整矿料合成级配、采用改性沥青、外掺剂等手段,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

4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4.1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4.1.1改建工程

对于改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一般包括:

新加铺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和原有道路结构。

对于基层强度不足的路段,在铺筑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前应对原有基层进行补强处理,基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铺筑。

4.1.2新建工程

对于新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一般包括: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基层及底基层,基层可采用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或复合式基层,底基层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

桥面上铺筑抗车辙沥青路面时,可采用同普通路面相同的结构,但必须进行桥面防水设计。

4.2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应该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量和行车模式以及其他特殊使用要求,遵循厚度合理、沥青混合料类型与厚度匹配、整体结构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设计。

4.3抗车辙沥青路面推荐结构

4.3.1路面结构

根据道路交通组成及发生车辙的位置,分为道路交叉口进口、公交车站和快速公交车站三大类,推荐的路面结构如下表4.3.1。

对于重载路段、长上坡路段和停车场、站,可根据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要求参考下表的推荐结构。

表4.3.1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建议)

路面

类型

类别

设计厚度及混合料类型

设置范围

上面层

中面层

下面层

道路交

叉口进口

城市主干路路口

4cmKAC-13或

5cmKAC-16

6cm

KAC-20

7~8cm

KAC-25

路口停车线后80~100m

城市次干路、快速路辅路路口

6cmKAC-20或7~8cmKAC-25

路口停车线后70~90m

支路路口

4cmKAC-13

4~5cmKAC-16

路口停车线后50~80m

公交

车站

无港湾

车站、车站前后各延伸50m

有港湾

4cmKAC-13或5cmKAC-16

车站及出入口延伸20m

快速公交车站

BRT快速公交

5cmKAC-16

6cmKAC-20或7cmKAC-25

车站区域100米

4.3.2层间粘结

在抗车辙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中,应注意层间的粘结。

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沥青层之间应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

必要时还可在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上面层与中面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或热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5改建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应对原路面车辙状况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车辙的深度及长度,并在发生车辙的位置钻取芯样。

5.1.2应根据车辙的深度及长度确定处理范围,芯样的变形情况选择处理的结构,路面结构可参照表4.3.1。

5.1.3抗车辙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路面结构厚度相匹配,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5.1.4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进行调整,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形式。

沥青结合料可根据混合料抗车辙的技术要求选择SBS改性沥青、湖沥青、湖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及抗车辙添加剂等。

5.1.5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要求进行。

6 原材料要求

6.1沥青结合料

6.2粗集料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6.2.1。

表6.2.1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

≤26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28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60

T0304

吸水率

≤2.0

坚固性

≤12

T0314

针片状含量

混合料

≤15

T0312

其中大于9.5mm

其中小于9.5mm

≤18

水洗法0.075含量

≤1

T0310

软石含量

≤3

T0320

与沥青的粘附性

≥4级

6.3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要求见表6.3.1。

表6.3.1细集料技术要求

≥2.5

T0328

坚固性(>0.3mm)

T0340

<0.075mm颗粒含量

T0333

砂当量

≥60

T0334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T0345

6.4填料

填料技术要求见表6.4.1。

表6.4.1填料技术要求

T0352

含水量

T0103

粒径范围

<0.6mm

100

T0351

<0.15mm

90-100

<0.075mm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6.5外掺剂

外掺剂必须是经实体工程验证的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耐久性的材料,未经工程验证的材料不得使用。

外掺剂掺加量应经试验论证后确定。

对于高温抗车辙性能要求较高的路段,应加大外掺剂的掺加量。

7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7.1设计原则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

7.2配合比设计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7.2-1。

表7.2.1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筛孔

尺寸(mm)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KAC-25C

90~100

75~90

64~80

53~71

43~58

29~42

18~30

12~22

8~16

6~12

4~9

3~7

KAC-20C

-

76~92

54~68

34~48

21~33

12~24

8~18

6~13

5~10

KAC-16C

78~90

64~76

42~52

27~37

17~27

11~20

8~15

6~11

4~8

KAC-13C

68~80

43~53

28~38

18~28

12~20

6~11

7.2.1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见表7.2-2。

表7.2-2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指标

夏炎热区(1-3区)

击实次数(双面)

75

试件尺寸

Mm

φ101.6mm×

63.5mm

空隙率,VV

4~6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8

流值FL

1.5~4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相应于集料最大工称粒径

19

16

9.8

13.5

14

14.5

15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7.2.2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7.2-3。

表7.2-3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实验方法

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

次/mm

>

7000

T0719

6000

5000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85

T0790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

80

T0729

注:

①当路面结构为两层时,下面层混合料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的技术要求应>

6000。

②对于抗车辙要求较高的路段,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增加试验荷载或增大试件的尺寸。

8施工工艺要求

8.1一般规定

8.1.1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5℃,路表温度不低于10℃。

当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寒冷季节、大风降温应严禁施工。

8.1.2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间的连续,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均应喷洒粘层油,并保证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均匀。

8.1.3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计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平衡。

8.1.4如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外掺剂,应在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准确称量所需外掺剂的剂量,延长干拌时间,一般干拌10~15秒左右,以保证矿料与外掺剂的均匀拌和。

并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施工中按规定频率、项目进行抽检。

8.1.5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80~190℃,废弃温度为195℃,混合料到场温度应在170℃以上。

8.1.6摊铺机械采用具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165~175℃,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

8.1.7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胶轮碾加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复压,复压遍数经试验段验证后确定,最后终压采钢轮压路机静压。

8.1.8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低幅”,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要求初压温度160~170℃,终压温度110~120℃。

8.1.9碾压遍数应严格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程序进行碾压,现场设专人指挥碾压,记录碾压次数。

8.1.10碾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压路机的洒水量,以沥青不粘轮为原则。

8.1.11沥青路面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尽量保持24小时后开放交通。

8.1.12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压实度,要求路面各沥青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98%。

8.2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详见附录1

9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9.1一般规定

9.1.1抗车辙路面的施工应根据道路等级的要求,对各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9.1.2施工前应对材料情况进行检查,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

各种材料施工前必须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指导意见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厂,对于抗车辙剂等无法自行检测的材料,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施工方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9.1.3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对施工设备的配套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

9.1.4在新建道路上铺筑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时,应铺筑试验段,对人机配合情况进行磨合,并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9.1.5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按规定的要求自主地进行试验,如实评定质量,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

9.1.6施工过程中,沥青拌和厂必须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混合料进行质量控制,抽检项目与检测频率见附录2。

9.1.7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沥青路面进行全线自检,如诗提交检测结构与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

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施工总结报告,连同竣工图表,形成完整的施工档案资料。

9.2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详见附录2

附录1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1混合料的拌和

1.1沥青

经加热的沥青应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能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

道路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40~150℃,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60~170℃。

1.2集料

(1)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减少集料离析。

(2)每天开工前应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进料速度或比例,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

如果集料含水量过大,不得使用。

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

集料在送进拌和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烘干筒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焦和熏黑集料。

(3)为了混合料得到最佳效果,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90~200℃。

1.3外掺剂

(1)为了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提供的外掺剂的添加量控制外掺剂的计量。

(2)根据拌和机每盘矿料的质量,准确称量所需外掺剂的重量,由机械自动或人工按剂量投放。

1.4拌和设备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拌和机的计量系统、温控系统及沥青加入量系统必须通过严格的标定校核,各系统的误差应在容许误差之内。

施工单位必须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出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的检查、标定报告。

a.计量系统应进行动、静态的加载、卸载的全量程检测,标定时的显示误差不应超过标称量度的1%;

b.温度计应在100℃、150℃、200℃的油浴中分别与标准温度计比较,误差不得超过5℃;

c.沥青加入量,采用已知容量的容器检查,用实际接受量与设定时间的一次喷入量比较,连续检查的数量不宜少于1000Kg,误差不超过1%。

(2)混合料拌和机必须配有计算机自动打印设备,能逐盘打印集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

(3)集尘装置具有二级除尘设备,一级除尘(一般为旋风除尘)粉尘和二级除尘(一般为布袋除尘)粉尘一律不准回收利用。

并定期检查及清理除尘管道和布袋,以防堵塞,特别是新的工程或者冬春季节未施工受潮的布袋,一定要清理,宜更换新的布袋。

1.5拌和工艺

(1)拌和温度和施工温度:

拌和温度:

180~190℃,摊铺温度165~175℃,碾压温度160~170℃。

(2)拌和时间:

加入外掺剂后应干拌10~15秒左右,以保证矿料与外掺剂的均匀拌和。

当矿料与外掺剂均匀混合后,将沥青喷入并拌和,拌和时间与一般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相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180~190℃。

(3)拌和楼配合比检验:

生产配合比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冷料配比必须每天根据石料含水量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严重的溢料、等料现象,必须重新取样进行配合比设计。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跟踪抽检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

(4)拌和质量目测:

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随时进行检查,沥青混合料以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为宜。

如果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

(5)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和总量检验,对每个工作日或台班的平均级配、油石比、拌和温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合格率,与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评定混合料的质量,同时应对外掺剂的用量进行总量检验和控制,实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动态管理。

2混合料的运输

2.1运输车辆

根据运距、拌和产量配备数量足够的自卸汽车,要求运力必须大于拌和机产量,要求每台汽车载重量不小于15吨。

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层薄层适宜的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残液积留在车箱底部。

防粘剂可以采用洗衣粉水、废机油水等,但不宜采用柴油水混合液。

汽车必须备有用于保温、防雨、防污染用的毡布,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厢。

2.2装料

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级配离析。

无论运距远近,无论气温高低,装完料后必须覆盖保温毡布,以防止混合料温度离析。

2.3运输

车辆在进入工程现场时,可以在沥青面层前设置湿草袋等措施,确保轮胎洁净,以免造成污染。

3混合料的摊铺

3.1施工准备

1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2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1.0-1.2kg/m2(沥青含量50%)。

3粘层油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量0.5~0.7kg/m2(沥青含量50%)。

3.2摊铺机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两套长度不小于16m的平衡梁和两套自动滑撬。

有条件的单位仅可能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和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3.3找平

抗车辙沥青面层应直接采用双侧平衡梁和滑靴自动控制平整度和高程。

匝道等小半径弯道采用滑靴自动找平方式。

在形状不规则地区及次要地区,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允许采用人工手控。

3.4摊铺方式

每个作业面应根据铺筑宽度选择摊铺机的数量,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

梯形摊铺时,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设在行车道的中部,中面层和表面层的纵向接缝应与相邻层错开。

3.5摊铺工艺

1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

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170~175℃。

2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以保证连续摊铺。

运料汽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3参数选择:

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集料尺寸、厚度等情况选择熨平板的振动频率(一般取高值,约70Hz)、夯锤行程(一般取低值)、夯锤频率(一般取高值,约25Hz),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选择螺旋布料器的高度(一般在中位),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的间距(一般在中值)。

选择熨平板拱度以保证横坡度。

选择熨平板的工作仰角等。

4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应与拌和机供料速度协调,保持匀速不间断地摊铺,不得中途停机。

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均匀的速度旋转,摊铺料位应大于2/3螺旋位置。

5收斗:

尽量减少收斗次数,收斗时摊铺机应不等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全部用完就折起回收,并立即准备接受下一台运料车卸料。

4混合料的碾压

4.1压实设备

每个摊铺机应配备不少于2台11~13t的双钢筒压路机、一台轮胎压路机和1台小型压路机。

4.2压路机组合

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压实效果。

推荐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初压,1台轮胎压路机随后复压,1台双钢轮压路机在后面终压收光,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左右路缘石或边角等地方。

为了保证施工压实度满足要求,中、下面层应采用25t以上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的方式。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1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