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90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试题调研第二章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必修3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

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体系

考纲

解读

1.识记湿地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2.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其如何利用和保护湿地。

考点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B.d

C.eD.f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

第2题,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

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湿地广布是三江源生态特征的一种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离海洋远近没有必然联系。

第4题,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区,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5.(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左图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右图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答案 

(1)形成原因:

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

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2)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

解析 

(1)湿地的形成条件有:

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

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

(2)丙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易形成沼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考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湿地保护

1.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2.保护湿地

(1)必要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点拨]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功能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强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

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

据此完成3~4题。

3.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④生态防护林建设 ⑤退牧还草 ⑥生态移民等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湖区草场退化等造成青海湖生态破坏,湿地减少。

但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并不是本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

第4题,针对青海湖生态恶化的原因,可以判断这些措施都可以保护其生态,有效治理湖泊萎缩。

5.(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解析 

(1)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②地位于河流中游,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坡度小,且②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多雨,降水集中,导致河道往往水流不畅,河水溢出河道造成沿河地区多沼泽地,形成很多湿地。

③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河道宽广,河汊众多,形成水网,再加上沿海地区多滩涂,导致多湿地。

(2)图中④区域近年来“拓荒养牛”的非法牧场越来越多,对森林破坏严重,影响了热带雨林“地球之肺”的功能,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同时由于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措施对策型

措施对策类设问在高考中最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应该如何防治某种污染”“请为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列举某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对该问题的治理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请指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常见的设问词有“措施”“对策”“建议”“治理方法”“发展方向”“出谋划策”“吸取经验”等。

常见的设问有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区域农业、工业、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措施对策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如下:

(1)瞄准设问,分析原因。

对于该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①侧重于人类活动:

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②治理措施的全面性、综合性:

解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由于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有:

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对湿地水环境进行生态恢复;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等。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